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1949璃院繁星 > 第747章 加强区域间联系

红毛丹林的晨雾还没散尽,李仲已经踩着露水在查看新伐的竹木。十几根碗口粗的藤竹并排躺在草地上,竹节处被孩子们用炭笔标着奇怪的符号,像串歪歪扭扭的密码。“这是‘量尺符’,”阿武举着根竹枝比划,“孩子们说每道杠代表五尺,方便计算搭桥的长度。”他忽然踮脚往西北方向望,“队长你看!山坳里有炊烟,是昨天通信兵说的那群迁徙村民!”

远处的山坳里果然飘着几缕灰烟,像系在山峦腰间的丝带。李仲把手里的竹尺递给身旁的木工班长:“先按孩子们标的尺寸凿榫眼,我去看看新来的乡亲。”刚走出两步,裤脚就被个小不点拽住——是昨天那喝驱瘴汤的病孩,此刻正举着片芭蕉叶,叶上摆着三颗红毛丹。

“叔叔,甜。”孩子的声音还带着病后的沙哑,却把果子往他手里塞。李仲弯腰接过时,指腹触到孩子掌心的薄茧,心里忽然一动。林薇正背着药箱走过,见状笑着说:“这是孩子们教的‘谢礼’,把最甜的果子给帮过自己的人。”她往孩子兜里塞了块椰丝糖,“快去跟你娘说,等下有大马车来,能坐上去看新路。”

所谓的“大马车”,是用缴获的英军炮架改装的竹车。车轮裹着厚厚的橡胶皮——是孩子们把废弃的轮胎剪成条,再用藤条捆在木轮上的。此刻车旁正围着群村民,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什么。李仲走近了才听见,原来是在争该先修往哪的路。

“该先通到锡矿!”个满脸煤灰的汉子嗓门最大,“那里有现成的矿石,能换粮食!”

“要我说先修去河边,”个渔户模样的老汉拄着船桨,“水路通了,鱼能运到山外去!”

“都别吵!”阿武突然跳上竹车,手里举着张巨大的兽皮地图——是孩子们用野牛皮鞣制的,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矿石粉标出了村落和山道,“队长让孩子们画的‘连心图’,你们看这红线,是把锡矿、河港、稻田都串起来的!”

众人凑过去看时,李仲正蹲在地图边缘,用炭笔往上面补画着什么。“这是‘接力站’,”他指着图上的小圆圈,“每隔十里建个,能歇脚、能换马、还能传递消息。孩子们说,就像串珠子,得有绳才能连成串。”他忽然抬头看向那渔户老汉,“您船上的罗盘还能用吗?我们缺测方向的工具。”

老汉眼睛一亮,转身往河边跑:“俺那罗盘是祖传的!被英军抢去当酒杯,昨晚刚从他们营房找回来!”他跑远时,那煤灰汉子突然拽住李仲的胳膊:“俺们矿上有铁匠,能打铁钉!就是缺好钢——听说山南边的橡胶园有英军丢下的钢板?”

“何止有钢板,”林薇不知何时提着个竹篮过来,里面装着些染了色的木棉,“孩子们说山南边的纺织娘会用木棉织‘信号旗’,红的代表路通了,绿的代表有危险。咱们的接力站要是插上这旗子,远处都能看见。”她往地图上撒了把棉絮,“这是‘试风絮’,孩子们教的,看它往哪飘就知道风向,送信的人好判断时辰。”

正说着,通信兵骑着匹瘦马奔来,马背上捆着卷帆布。“队长,山外的村民送来了这个!”帆布展开,是张用桐油浸过的牛皮,上面用烧红的铁钎烫着密密麻麻的点,“他们说这是‘老辈传的路谱’,黑点是山泉,白点是可以避雨的山洞,比英军的军用地图还准!”

李仲摸着那些烫痕,指尖能感受到木头的温热。他忽然对众人拍手:“现在分活儿!木工班带乡亲们修竹桥,铁匠班跟着煤灰大哥去锡矿取钢材,渔户大叔带着孩子们测水路深浅——就用你们以前测鱼群的法子,行不?”

“中!”众人齐声应着,像股水流般往不同的方向涌去。阿武正指挥着几个少年往竹车上装工具,忽然被个穿碎花布衫的姑娘拦住。姑娘手里捧着个陶罐,里面装着些粘稠的液体:“这是‘粘石胶’,俺们村的法子,用糯米汁混石灰,粘石头比水泥还结实!孩子们说修桥墩用得上。”

“你是……”李仲觉得眼熟,却想不起在哪见过。

“俺是红毛丹林西边的,”姑娘脸颊微红,“昨天搭草屋时,您帮俺扶过梁木。”她放下陶罐就要走,被林薇一把拉住:“别急着走,孩子们编了新的‘测绳’,用野麻和英军的帐篷绳绞的,正缺人教大家怎么量河宽呢!”

姑娘眼睛亮了,跟着林薇往河边走时,李仲正看着那罐糯米胶出神。阿武凑过来说:“孩子们说这姑娘是‘活算盘’,算田亩、量地长,比英军的尺子还准!”他忽然压低声音,“刚才她往您竹筐里塞了个东西。”

李仲翻开竹筐,里面躺着个用芭蕉叶包着的饭团,里面夹着块腌肉。他刚要笑,就见那煤灰汉子扛着根钢轨走来,钢轨上还缠着些铁丝。“俺们铁匠铺的小子说了,这铁丝能编‘护网’,铺在竹桥两边,防人掉下去!”他忽然挠挠头,“就是……编这网得要巧手,俺们矿上的糙汉子弄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让纺织队的姑娘们来!”林薇在河边喊,手里正摇着个自制的测深锤——是用英军的头盔吊在绳子上做的,“她们织滤水布的手艺,编这网绰绰有余!”

太阳升到头顶时,竹桥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孩子们在桥板上跑来跑去,往缝隙里塞着泡过桐油的麻绳——这是“防蛀绳”,孩子们说能让竹桥用得更久。李仲踩着桥板往河对岸走,脚下的竹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在哼着不成调的歌。

河对岸,几个英军俘虏正被孩子们指挥着挖坑。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举着把工兵铲,动作笨拙得像只刚学飞的鸟,孩子们围着他拍手笑:“先生,挖要呈‘品’字形!这样的地基才稳当!”俘虏愣了愣,还真按孩子们说的调整了姿势。

“他们愿意干活了?”李仲问身旁的翻译。

“何止愿意,”翻译笑着指远处,“那个会修钟表的,正帮着校准测时的日晷呢!用的是英军罐头的铁皮做的,比咱们原来的木头日晷准多了!”

说话间,那渔户老汉撑着艘小竹筏过来,筏子上摆着个瓦盆,里面养着几条小鱼。“队长你看!”他指着盆里的鱼,“这是‘试水鱼’,孩子们说把它们放水里,要是往上游游,就说明水流太急,不能行船;要是扎堆,就说明水下有暗礁!”

李仲刚要夸这法子妙,突然听见山上传来呼喊声。抬头一看,是接力站的方向飘起了朵红绸子——是用英军的军旗改的,被孩子们缝成了朵大红花。“是第一个接力站搭好了!”阿武跳起来拍手,“孩子们说这叫‘报喜花’,红的越大,喜事越重!”

众人顺着山道往接力站走时,夕阳正把影子拉得很长。站在新搭的竹楼里往下看,能看见竹桥像条浅色的带子,把河两岸的绿色连在了一起;远处的锡矿烟囱冒着淡淡的烟,和稻田里升起的炊烟缠在一起;河面上漂着几叶竹筏,像落在水上的叶子,正往不同的方向游去。

“孩子们说,”林薇递给李仲块刚烤好的木薯饼,饼上撒着从山南边换来的芝麻,“这就像人的血管,得通才能活。咱们这路啊,就是这片土地的血管。”

李仲咬了口饼,芝麻的香混着木薯的甜在嘴里散开。他望着远处渐渐暗下来的山峦,那里的接力站还在一盏盏地亮起来,像串正在点燃的灯。他知道,这些路、这些站、这些飘着的旗子,不只是连接着村落和土地,更是在连接着人心。就像孩子们说的,绳能串珠,路能串心,当所有的心都连在一起时,这片土地才是真正的活了过来。

夜风里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是他们在教俘虏唱本地的歌谣。那歌声穿过竹桥,越过稻田,顺着刚修好的路往更远的地方飘去,像根无形的线,正把散落的珍珠,一颗一颗地,串成璀璨的项链。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