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1949璃院繁星 > 第895章 未来展望!

1949璃院繁星 第895章 未来展望!

作者: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5 13:09:11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87年冬至,青湖社区的"量子许愿墙"前挤满了人。李阳看着老人们用智能笔在全息屏上写下心愿,83岁的周奶奶画了个跳动的心脏图案,旁边标注着"想看着重孙子考上大学";林小满正在调试"时光胶囊"的封装程序,这个将存放50年的容器里,装着社区居民对未来的期许——从孩子们画的"会飞的救护车",到科学家们写的"基因编辑治愈罕见病"计划书,最特别的是李阳的手写纸条:"愿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像修门吸那样,认真对待生活里的小麻烦。"

科技领域的创新蓝图始终围绕"解决真问题"展开。李阳在集团战略会上提出"2090三大攻坚"计划:用基因编辑技术攻克10种老年高发慢性病,目标是让青湖社区的老人平均健康寿命再延长5年;量子计算重点突破"社区级灾害预警",通过分析全球气象数据与社区建筑结构,提前72小时预测极端天气对老人生活的影响;新能源研发聚焦"家庭微型光伏 储能系统",让偏远地区的社区医院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导致疫苗失效。这些计划没有华丽的术语,却精准戳中民生痛点——就像六十年前他盯着四合院的门响时想到的,科技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创造奇迹,而是让日常少点狼狈。

全球性问题的应对策略藏着"社区联动"的智慧。李氏集团联合124个国家的社区组织,发起"全球银发量子网络"计划:在东京的老年公寓、巴黎的退休社区、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同步搭建适老化量子服务站,共享青湖社区的养老经验。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危机,团队开发的"社区量子农场"已在非洲试点——通过基因改良作物与量子精准灌溉,让500户家庭的蔬菜自给率提升至80%。李阳常对团队说:"解决全球问题,得从让某个村子的孩子吃饱饭开始。"就像现在讨论碳中和,他们的切入点不是宏大的减排目标,而是"让社区食堂的厨余垃圾变成养花的肥料",这种从细微处着手的思维,正是从当年修门吸时延续下来的。

国际市场的拓展带着"文化共情"的温度。李氏集团的海外业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进入新市场前,必须先在当地社区住满三个月。在东南亚推广量子医疗设备时,团队特意开发了"宗教适配模式"——尊重穆斯林患者的祈祷时间,设备会自动暂停治疗并播放祈祷提示音;在欧洲销售老年助行器,设计成可折叠放进歌剧院衣帽间的样式,因为调研发现当地老人最在意"不被当成病人"。这种"入乡随俗"的创新,让产品在107个国家的社区渗透率超过60%。李阳在国际论坛上展示的不是销售数据,而是一组对比照:左边是某非洲村庄用传统方法碾米的老人,右边是使用李氏小型碾米机的笑脸,"商业的全球化,应该是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保留自己的生活节奏。"

公益事业的扩容计划构建起"全球社区互助网"。李阳宣布将个人30%的股权注入"初心公益基金",这笔资金不投商业项目,专门用于支持"代际互助"——在发展中国家培训社区年轻人照顾老人,同时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形成"你帮我跨越数字鸿沟,我教你人生经验"的良性循环。青湖社区的"银发讲师团"已通过全息投影,在全球500所乡村学校开课,82岁的王爷爷用自己1953年学开拖拉机的经历,激励着非洲的孩子坚持学习。这种"不是施舍是互助"的公益理念,让李氏的公益项目在当地扎根更深——就像当年在四合院,帮邻居修门吸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老人总会回赠一碗热汤,本质上是同一种温暖的流动。

全球合作的构想体现在"问题导向"的联盟设计。李阳牵头成立的"社区科技联盟",没有总部也没有章程,而是按"共同挑战"划分工作组:"老年孤独应对组"整合全球的心理专家与量子通讯企业,开发"跨文化陪伴系统",让不同国家的老人能通过翻译AI聊天;"社区韧性建设组"联合建筑师与材料科学家,为地震频发区设计"可变形老年公寓"。某次联盟会议上,巴西的代表提出"贫民窟儿童营养改善"难题,中国的社区食堂师傅、德国的食品科学家、印度的农业专家立即在线上组成攻坚队,三个月就拿出低成本解决方案。这种"不问国籍问需求"的合作模式,让科技突破的速度提升了40%,因为它跳过了政治与商业的壁垒,直接连接起人类共通的生存愿望。

个人愿景的底色始终是"做个合格的社区成员"。李阳在给重孙子的信里写道:"爷爷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就是修好了很多人家的'门吸'——年轻时是真的门吸,后来是供暖、医疗、量子设备,本质上都是让日子过得顺一点。"他规划的晚年生活很简单:每周去青湖社区的"初心实验室"给孩子们讲创业故事,每月和林小满讨论社区新项目,每年去一个海外社区看看自己的产品如何改变生活。最让他期待的是2100年的"时光胶囊"开启仪式,那时他或许已经不在,但相信打开的会是一个更温暖的世界——就像现在他看着社区广场上,玩着量子玩具的孩子和晒太阳的老人笑得一样灿烂,就知道未来不会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量子许愿墙的光芒映在李阳的白发上,林小满递来一杯热姜茶:"李总,您的心愿写好了吗?"他接过笔,在全息屏上画了个简单的门吸,旁边写着:"愿2137年的人,还能像1983年那样,愿意为陌生人修一扇门。"这句话刚落下,全球各地的量子许愿墙同步亮起,无数个相似的心愿在屏幕上闪烁——有人画了双搀扶的手,有人写了句"互相帮衬",有人贴了张不同肤色的人一起吃饭的照片。

此刻,社区的智能广播响起新年钟声,李阳知道,未来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奇迹,而是由每个时代的人,用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点点堆砌而成。就像六十年前那个初秋,他蹲在四合院修门吸时不会想到今天,但正是那一次次弯腰、一次次调试,铺就了通往未来的路。而所谓展望,不过是相信:只要这种认真和善意还在,明天就一定会比今天好一点点,再一点点。

远处的实验室里,新研发的"代际记忆传输器"正在试运行,它能把老人的人生经验转化为可感知的全息影像。李阳看着屏幕里年轻时的自己在四合院修门吸的画面,突然明白:最好的未来,就是让那些珍贵的东西永远活着——活着在科技产品里,活着在社区互助里,活着在每个普通人"顺手帮一把"的善意里。这或许就是人类文明最坚实的基石:一代又一代人,用各自的方式,认真守护着生活的温度。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