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向朝廷建议屯田,他说:我带领的官兵和牛马,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粮草,长期供应压力太大。如果一直维持这种劳役,说不定会带来其他的麻烦事,给陛下增添忧虑,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再说了,对付羌人用脑子会更容易,动粗的话很难将他们彻底消灭,所以我认为现在不宜出兵。?我打算在临羌到浩亹这片区域实施屯田,这里有羌人以前的耕地、公田,还有两千多顷没被开垦的荒地,不少邮亭也因年久失修荒废了。之前我派人进山砍了六万多棵树,都堆放在河边备用,现在我建议撤掉骑兵,只留下一万零二百八十一名步兵,让他们驻守在关键的地方。等开春河面解冻后,就能用水路运粮了,同时修缮邮亭、疏通沟渠,在湟峡西边修建七十座桥梁,打通到鲜水的道路。待到春耕时节,就给每人分二十亩地,让他们耕种;等到四月草木生长后,就从郡里和属国各调一千骑兵,作为巡逻队保护屯田,这样既能加强金城郡的防御,又能节省军队的开支。现在大司农转运的粮食,已经足够这一万人吃一年了,相关的田地和农具清单我也一并呈上。
汉宣帝收到奏章后就回复道:老将军,按你的计划,羌乱什么时候能够平定?具体要多久?你再仔细盘算下利弊,然后给朕详细讲述一番。
赵充国就再次上奏说:我听说,真正厉害的军队追求的是不战而胜,所以更看重谋略。古人说‘百战百胜不算高明,关键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等敌人犯错’。虽然羌人的习俗和中原的略有不同,但趋利避害、爱惜家人、害怕死亡的本性是一样的,现在他们失去了肥沃的土地和丰美的牧场,民众四处流浪,人心早就散了。?如今陛下撤回大军,只留下一万人屯田,这既顺应了天时地利,又能等敌人主动露出破绽,这样一来,就算他们不会马上投降,几个月内也必然会崩溃。目前已经有一万零七百多人投降了,还有七十多人被劝离,这就是瓦解他们的好势头,我总结了屯田的十二个好处:
一:留下的步兵一边屯田种粮,一边保持戒备,对他们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
二:挤压羌人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法回到好地方,采取从内部瓦解的策略;
三:百姓能正常耕种,不耽误农事;
四:节省骑兵粮草开支,军马一个月的口粮够屯田兵吃一年;
五:春天我们减少活动的兵力,沿水路运粮,向他们展示我军的实力,向他们传递出我们要长期防御的信号;
六:我们使用备好的木材来修缮邮亭,加固金城的防御;
七:我们不冒险出兵,让羌人在恶劣环境里自生自灭;
八:避免长途追击造成的伤亡;
九:对内不失威严,对外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十:我们不刺激其他部族,防止引发新乱子;
十一:我们修路搭桥,控制西域,让大军出行如履平地;
十二:我们要节省军队的开支,提前停止徭役,防范意外事情的发生。
出兵打仗的坏处多多坏处,屯田却有这么多好处,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汉宣帝又追问:你说的几个月就能结束战争,到底是今年冬天,还是什么时候?要是羌人趁我们撤兵的时候,集结兵力袭击屯田的士兵和沿路的驻军,再次劫掠百姓,又该怎么应对呢?你想清楚再奏报!
赵充国第三次上奏解释:打仗靠的是谋划,准备越充分就越容易赢,现在先零羌剩下的精兵不过七八千人,他们没了土地,只能四处逃窜,再加上饥寒交迫,每天都有人叛逃。依我判断,最迟明年春天,他们就会彻底崩溃,所以说几个月内就能结束战争。?陛下您看,从敦煌到辽东长达一万一千多里的边境线,只有几千官兵驻守,羌人多次大规模的进攻都没占到便宜。现在即便撤了骑兵,那剩下的一万屯田精兵也足够威慑他们了。接下来到三月底,羌人的马匹瘦弱,他们不敢丢下妻儿长途奔袭,更不敢拖家带口的回老地方。?当然了,小规模的骚扰很难完全杜绝,但如果出兵不能彻底消灭羌人,又无法阻止骚扰,那就没必要冒险。现在放弃坐等胜利的机会,反而出兵涉险,只会白白的消耗国力、损害朝廷的威望。有人觉得出兵能避免被指责,但这只是臣子想要自保的私心,对国家并没有好处!
赵充国的奏章每次递上去,朝廷都会组织大臣讨论。一开始支持他的人只有三成,后来增加到五成,最后八成的大臣都赞同他的建议。汉宣帝就开始责问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这可把他们吓得纷纷认错。魏相说:我不懂军事,但赵老将军的计划向来靠谱,我相信他。最终,汉宣帝采纳了赵充国的建议。不过考虑到破羌将军和强弩将军多次提议出兵,便决定两边的方案都执行,下令让两位将军和中郎将赵卬率兵出击,结果强弩将军招降了四千多人,破羌将军杀敌两千,赵卬杀敌和招降两千多人,赵充国又招降了五千多人。最后汉宣帝才下令撤军,只留下了赵充国继续屯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充国很是能坚持真理,他能分得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是他取胜的关键,除此之外呢,他在战前的准备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做事情之前,也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做好完全的准备再去做,不能盲目的去干事。
这一年,大司农朱邑去世。宣帝很惋惜这位廉洁的官员,就赐给他儿子一百斤黄金用于祭祀。前将军、龙頟侯韩增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北方的丁令连续三年攻打匈奴,杀死了几千人,匈奴派出一万骑兵反击,却无功而返。
公元前 60 年的二月,京师出现了凤凰,还降下了甘露,这种现象被视为祥瑞之兆,汉宣帝就下令大赦天下。
到了夏天五月,赵充国向朝廷奏报:羌族原本有五万的兵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我们斩杀了七千六百人,三万一千二百人投降,还有五六千人在河湟地区溺亡或饿死。估算下来,跟着煎巩、黄羝逃脱的羌人,最多只有四千人。现在大局已定,我请求撤军!汉宣帝直接批准了他的请求,赵充国便整顿军队准备班师回朝。
在返程途中,赵充国的朋友浩星赐前来迎接,并劝他:现在大家都觉得,破羌将军和强弩将军出兵,因为斩杀和俘虏了很多敌人,所以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这事吧,明白人都知道,就算他们二人不出兵,羌人也撑不了太久。您在面见皇上的时候,最好把功劳都推给那两位将军,这才是明智之举。赵充国却坚持道:我年纪大了,爵位也到头了,怎能为了一时的功劳去欺骗皇上?军事策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是要给后世做参考的。我要是不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等我死后谁还能提这些重要建议?最终,他还是如实地向宣帝汇报了破羌的整个过程,汉宣帝也认可了他的计策,同时免去了辛武贤酒泉太守的职务,让赵充国重新担任后将军。
到了秋天,羌族的若零、离留等部落首领,联合起来斩杀了先零部落的大首领犹非、杨玉。随后,若零、泽等四千多人率众投降了汉朝。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汉朝封若零、泽为帅众王,其他人也分别被封为侯、君。同时,汉朝首次设立金城属国,还在那里专门安置了投降的羌人。之后,汉宣帝就让大臣们举荐护羌校尉。当时的赵充国患病,所以四府就推荐了辛武贤的弟弟汤。赵充国在得知这消息后,就急忙上书,提出了反对意见:汤爱喝酒,他肯定管不好羌人,还不如安排他哥哥临众去。虽然汤一开始被任命了,但后来还是换成了临众。临众因病免职后,五府又推荐汤,结果汤多次醉酒侮辱羌人,导致羌人再次反叛,事情发展果然如赵充国所料。辛武贤因此就记恨上了赵充国,向朝廷上书告发赵充国的儿子中郎将赵卬泄露朝廷机密,赵卬最终入狱自杀。
司隶校尉盖宽饶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但也因此多次触怒汉宣帝。当时汉宣帝重用刑罚,信任中书官员,盖宽饶上书直言道:现在圣人之道衰落,儒术不受重视,却让受过宫刑的人担任朝廷的重要职位,用法律代替《诗经》《尚书》。他还引用《易传》说:五帝时天下是公有的,三王时天下成了一家的,家天下传给子孙,公天下传给贤能之人。可汉宣帝却认为他这是在怨恨诽谤朝廷,就把奏章交给中二千石官员审议。执金吾认为盖宽饶有谋逆之心,谏大夫郑昌则认为国家有忠臣的存在,奸邪之人才不敢肆意妄为。盖宽饶一心为国,他又没有靠山,秉公执法,却因直言被弹劾,我身为谏官,不能不说句公道话!但汉宣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到了九月,就把盖宽饶抓进了监狱。盖宽饶在北阙下自刎,众人都为他的死感到惋惜。
匈奴的虚闾权渠单于率领十多万骑兵在边境附近狩猎,企图入侵汉朝边境。可是还没等行动,他的臣民题除渠堂就投降了汉朝,并向朝廷报告了此事。汉朝封题除渠堂为言兵鹿奚鹿卢侯,并派赵充国率领四万多骑兵,驻守在边境九郡以防备匈奴。一个多月后,单于却因病吐血,只好撤军。在这之后,单于就派使者前来请求和亲,可他还没等到汉朝的答复,就离开了人世。
虚闾权渠单于即位后,就废黜了颛渠阏氏。颛渠阏氏便与右贤王屠耆堂私通。等到单于病重时,颛渠阏氏让右贤王先别走远,可能会有大事发生,单于去世后,颛渠阏氏和弟弟左大将且渠都隆奇合谋,立右贤王为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单于上位后,性情残暴,杀害了刑未央等人,重用都隆奇,还把虚闾权渠单于的近亲都撤职,换上了自己的亲信。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没能继位,就逃到了岳父乌禅幕那里。匈奴的日逐王先贤掸,因父亲让位,很多人觉得他该当单于。因为他和握衍朐鞮单于关系不好,便想投降汉朝,于是就派人前去联系汉朝的骑都尉郑吉。郑吉就调集了渠犁、龟兹等国五万人,前去迎接日逐王及其部众一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途中有逃跑的人,郑吉直接把他们杀了,最终成功将他们带到了京师,朝廷封日逐王为归德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郑吉接连攻破车师、降服日逐王,在西域的威望大增,兼任车师以西北道的都护,从此开始,汉朝设立都护一职,郑吉也被封为了安远侯。他在西域设立幕府,治所在乌垒城,距离阳关有两千七百多里。如今匈奴的势力衰落,不敢再和汉朝争夺西域的归属了,同时僮仆都尉这一官职也被废除。都护负责监督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有情况就及时上报,能安抚就安抚,不行就出兵讨伐,汉朝的号令从此在西域通行无阻。握衍朐鞮单于则改立堂兄薄胥堂为日逐王。乌孙的昆弥翁归靡通过长罗侯常惠向朝廷上书,希望立汉朝的外孙元贵靡为继承人,还想再次和汉朝联姻,断绝与匈奴的往来。针对此事,汉宣帝让公卿大臣进行讨论,大鸿胪萧望之认为乌孙太远,不可靠,不应答应。但汉宣帝考虑到乌孙新立大功,又不想断了关系,就封解忧公主的弟弟相夫为公主,准备送她出嫁,并派常惠护送。可还没出塞,就听说翁归靡去世了,乌孙贵族就按照原来的约定立岑娶的儿子泥靡为昆弥,号称 “狂王”。常惠则请求先把公主留在敦煌,自己去乌孙看看情况,并准备接公主回去。公卿们再次讨论,萧望之仍坚持反对,汉宣帝最终召回了公主。
公元前 59 年三月,魏相去世。四月,丙吉被任命为丞相。丙吉为人宽厚,懂得谦让,不纠结于琐碎小事,当时的人都觉得他很有大局观。七月,大鸿胪萧望之升任御史大夫。八月,汉宣帝下诏:官员如果不廉洁公正,政务就会混乱。现在小官们工作辛苦,俸禄却很少,这很难做到不压榨百姓啊。从现在起,规定百石以下官吏的俸禄增加十五石。这一年,东郡太守韩延寿调任左冯翊。之前他在颍川太守任上时,韩延寿就发现颍川在经过赵广汉的治理后,民间的矛盾很多。他便改变治理方式,教导百姓相互礼让,还召集地方长老,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礼仪,他又参照古礼,规范百姓的行为。百姓们纷纷遵从这些礼仪,市面上卖假车马、丧葬用品的现象也消失了。后来黄霸接替他治理颍川,延续他的政策,颍川治理得很好。
韩延寿做官,很喜欢推崇礼义,同时非常重视对百姓的教化。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聘请当地的贤士,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他又表彰那些孝悌之人,为当地修建学校。每到春秋时节,他都会举行一些乡射活动,仪式非常的隆重;在都试讲武时,他设置斧钺、旌旗,组织射箭、驾车等训练;如果是征收赋税等事务,他也会提前明确日期。他很重视定期集会,所以官吏百姓都很敬畏他。他还设立了基层管理人员,教导百姓遵守孝悌的准则,严查奸邪之人。这些措施一开始看着繁琐,但后来官吏就不用再忙着抓盗贼,百姓也减少了受刑罚的情况,大家都觉得这样很好。
韩延寿对待下属,既给予他们深厚的恩惠,又对他们有明确的约束。要是有人辜负了他的期望,他会先自责: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导致他那么做?有位县尉听后,因自责就自杀了;还有一位门下掾自刎,但他被救了下来。韩延寿对此那是痛哭不已,不仅派人照顾他,还厚待他的家人。他在东郡任职三年,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犯罪案件大幅减少,因此得到了调任。韩延寿巡视到高陵县时,遇到兄弟俩因争夺田产打官司的事。他感到十分痛心,说:我作为郡守,不仅没做好表率,还让百姓骨肉相争,这是我的责任啊,我该辞职谢罪。当天他就说自己得病了,不再处理公务,还躲进了传舍去反思。全县官员也不知如何是好,县令、县丞等都把自己绑起来请罪。这兄弟俩的宗族也纷纷责备他们,兄弟俩十分后悔,剃发露背前来谢罪,互相推让田产,发誓不再争执。这件事传开后,整个郡的百姓都深受触动,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都以这兄弟俩为戒,不再轻易打官司。韩延寿的真诚,让官吏百姓都不忍心欺骗他,果然真诚才是必杀技。
匈奴这边呢,握衍朐鞮单于杀了先贤掸的两个弟弟,乌禅幕前去求情,结果人家没同意,这下搞得他很没面子,心里就怨恨起了单于。等到后来左奥鞬王去世,单于就把他的小儿子立为了奥鞬王,并把他留在王庭。单于这操作引起了奥鞬王的贵族们的不满,于是他们就拥立原奥鞬王的儿子为王,随后开始向东迁徙。单于看到他们竟然不服从自己的管理,就派右丞相率一万骑兵去攻打他们,不仅没能取胜,还损失了数千人。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