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06章 五丈原星落:诸葛亮最后一战与三国战略转折

选曹尚书陆瑁上疏说:“北方的敌人与我国,土地相连,如果有可乘之机,他们会随时而来。我们之所以跨海去求购马匹,委屈心意对待公孙渊,是为了应对眼前的紧急情况,消除心腹之患。而如今却放弃根本追逐末节,舍弃近处治理远方,因为愤怒而改变原本的计划,因为激动而调动民众,这正是狡猾的敌人所希望听到的,不是大吴的最好计策。再说兵家的策略,是用劳役使敌人疲惫,以逸待劳,得失之间,差别很大。况且沓渚距离公孙渊,路途还很遥远,如今到达他的岸边,兵力要分成三份,让强壮的进军,其次的守卫船只,再次的运送粮草,出征的人虽然多,却难以全部用上。加上步兵背着粮食,长途深入,敌人的地盘马匹众多,会不断截击。如果公孙渊狡诈,与北方的魏国没有断绝关系,我们调动军队的时候,他们会唇齿相依互相救助;如果他确实孤立无援,他会因畏惧而远逃,或许难以迅速消灭,假使上天的诛罚滞留在北方荒野,山区的敌人趁机起兵,恐怕不是万全的长远考虑啊!”吴主没有同意。

陆瑁再次上疏说:“战争,本来是前代用来诛杀暴乱、威慑四方蛮夷的。但这些战事都是在奸雄已经消灭,天下太平,在朝堂上从容商议之后才进行的。至于中原大乱,各地相互割据的时候,大抵需要深根固本,爱惜民力和费用,没有在这个时候舍近求远,使军队疲惫的。从前尉佗叛逆,僭号称帝,当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然而汉文帝还认为远征不容易,只是派人晓谕而已。如今凶恶的人还没有消灭,边境还在警戒,不应该把公孙渊放在优先位置。希望陛下抑制威严,任用计谋,暂时让军队安宁,凝神静气暗中谋划,作为以后的打算,天下就太幸运了!”吴主这才停止出兵。

随后,吴主多次派人慰问向张昭道歉,张昭因此不肯起床。吴主于是出宫,经过张昭家门呼喊他,张昭推辞说病得很重。吴主放火烧他的门,想以此恐吓他,张昭也不出来。吴主派人灭火,在门前停留了很久。张昭的儿子们一起搀扶张昭起来,吴主用车载他回宫,深深自责。张昭不得已,之后才参加朝会。

当初,张弥、许晏等人抵达襄平,公孙渊想算计他们,就先分散他们的官兵,把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人及官兵六十人安置在玄菟郡。玄菟郡在辽东以北二百里,太守王赞管辖二百户人家,秦旦等人都住在百姓家中,依靠百姓供给饮食,就这样过了四十多天。

秦旦和张群等人商议说:“我们辜负了国家使命,现在被困在这里,这和死了没什么两样。如今看这郡城,防守很薄弱,如果我们能同心协力,焚烧城郭,杀死他们的官吏,为国家报仇雪耻,然后一死,这样也就没什么遗憾了。这难道不比苟且偷生、长久做囚徒强吗!”张群等人都同意。于是暗中约定,准备在八月十九日夜行动。当天中午,事情被郡里的张松告发,王赞立刻召集兵众,关闭城门,秦旦、张群、杜德、黄强都翻墙逃出。

当时张群膝盖生了毒疮,跟不上众人,杜德常常搀扶着他一起走,在山谷中艰难跋涉了六七百里,张群的伤势越来越重,再也走不动了,就躺在草丛中,众人相对悲泣。张群说:“我不幸伤势严重,离死不远了,你们应该赶紧赶路,希望能到达目的地,白白守着我一起死在这荒谷里,有什么用呢!”杜德说:“我们万里漂泊,发誓要生死与共,怎么忍心丢下你呢。”于是就推秦旦、黄强先走,杜德独自留下守护张群,采摘野果给张群吃。

秦旦、黄强离开几天后,就到达了高句丽,并向高句丽王位宫及其主簿宣读吴主的诏书,谎称朝廷有赏赐,却被辽东劫掠了。位宫等人非常高兴,立即接受诏书,派人跟随秦旦回去迎接张群、杜德,并派遣二十五名穿黑衣的人护送秦旦等人返回吴国,并进表称臣,进贡一千张貂皮、十具鹖鸡皮。秦旦等人见到吴主,悲喜交加,难以自控。吴主赞赏他们的壮举,就把他们任命为了校尉。

这一年,吴主出兵想围攻新城,因为新城远离水边,过了二十多天,都不敢下船。满宠对将领们说:“孙权知道我们迁移城池,必定在他部众面前说过自夸的话。如今大举来犯,想求得一时之功,虽然不敢攻城,必定会上岸炫耀兵力,以此来显示自己兵多。”于是暗中派遣六千步兵骑兵,埋伏在肥水隐蔽处等候。吴主果然上岸炫耀兵力,满宠的伏兵突然出击,斩杀了几百人,有的跳河淹死。吴主又派全琮攻打六安,也没能攻克。

蜀国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南夷首领刘胄反叛。丞相诸葛亮任命参军巴西人马忠接替张翼,召张翼回朝。有人劝张翼赶紧回去请罪,张翼说:“不对,我因为蛮夷骚动,不称职,所以才被召回。但接替我的人还没到,我正亲临战场,应当运送粮食囤积起来,作为消灭叛贼的物资,怎么能因为被罢官就荒废公家事务呢!”于是就继续治理事务,没有半点懈怠的意思,等接替的人到了才出发。马忠凭借张翼奠定的基础,打败刘胄并斩杀了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诸葛亮鼓励农耕,训练军队,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食囤积在斜谷口,修建斜谷粮仓;让百姓和士兵休息,三年后再用兵。

公元234年

春季,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进犯魏境,同时派遣使者约吴国同时大举进攻。

三月庚寅日,山阳公(汉献帝刘协)去世,魏明帝身穿素服发丧。

己酉日,实行大赦。

夏季,四月,发生大瘟疫。

接着,崇华殿发生了火灾。

诸葛亮到达郿县,驻军在渭水南岸。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背靠渭水修筑营垒抵御诸葛亮,对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向东推进,确实值得担忧;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诸位将领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应当先占据那里。”议论的人大多认为不必如此,郭淮说:“如果诸葛亮横跨渭水登上北原,连接北山的军队,隔绝陇地通道,在动摇民心,这对国家来说非常不利。”司马懿于是派郭淮驻守北原。营垒壕沟还没修好,蜀军就大批到来,郭淮迎击,击退了蜀军。诸葛亮因为之前多次出兵,都因粮草供应不上而使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便分兵屯田,作为长期驻军的基础,屯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岸边的百姓中,而百姓安居如常,军队不侵扰百姓。

五月,吴主孙权进驻巢湖口,逼近合肥新城,号称十万大军;又派遣陆逊、诸葛瑾率领一万多人进入江夏、沔口,逼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入淮河,逼近广陵、淮阴。六月,满宠想率领各路军队救援新城,殄夷将军田豫说:“敌军大举进攻,不是为了谋取小利,而是想以新城为诱饵,引诱我大军出战。应当听任他们攻城,挫败他们的锐气,不应与他们争锋。新城攻不下来,敌军必然疲惫懈怠;疲惫懈怠后再攻击他们,就能大败敌军。如果敌军识破这一计策,必定不会攻城,势必会自行撤退。如果我们立刻进兵,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当时东方的官兵都在轮休,满宠上表请求征召中军兵力,并召回轮休的将士,等兵力集结后再进攻敌军。散骑常侍广平人刘邵议论认为:“敌军刚刚到达,心思专一、士气旺盛,满宠以少量兵力在自己的地盘作战,如果立刻进攻,必定不能制服敌军。满宠请求等待兵力集结,没有失误,我认为可以先派遣五千步兵、三千精锐骑兵,先于大军出发,大张旗鼓地进军,以显示兵力上的优势。骑兵到达合肥后,分散行进队列,多设旌旗战鼓,在城下炫耀兵力,迂回到敌军后方,威胁他们的退路,截断他们的粮道。敌军听说大军到来,骑兵截断了他们的后路,必定会震惊恐惧而逃,不战自破。”魏明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满宠想撤离新城守军,把敌军引到寿春,魏明帝不同意,还说:“从前汉光武帝派兵占据略阳,最终打败了隗嚣;先帝在东边设置合肥,南边驻守襄阳,西边巩固祁山,敌军来犯总是在这三座城下被打败,是因为这些地方是必争之地。即使孙权攻打新城,也必定不能攻下。命令将领们坚守,我将亲自前往征讨,等我到达时,恐怕孙权已经逃走了。”于是派遣征蜀护军秦朗统领两万步兵骑兵援助司马懿抵御诸葛亮,命令司马懿:“只需坚守营垒抵御敌军,挫败他们的锐气即可,他们进攻不能得逞,撤退又无法交战,长期停留就会粮草耗尽,抢掠不到东西,就必定会撤退;撤退时再追击,这是大获全胜的方法。”秋季,七月壬寅日,魏明帝乘坐龙舟东征。满宠招募壮士焚烧吴国的攻城器具,射死了吴主弟弟的儿子孙泰;加上吴军将士很多人生病。魏明帝到达几百里之外时,先派疑兵到达。吴主起初认为魏明帝不会出兵,听说大军到来,就逃走了,孙韶也撤退了。

这时,陆逊派遣亲信韩扁向吴主呈上表章,巡逻的魏军抓获了韩扁。诸葛瑾听说后非常害怕,就写信给陆逊说:“皇上已经返回,敌军抓获了韩扁,完全了解了我们的虚实,况且河水干涸,应当赶紧撤退。”陆逊没有回信,还在催促士兵种植茭白、豆子,和将领们像往常一样下棋、射箭游戏。诸葛瑾说:“陆逊很有智谋,他一定有办法。”于是就亲自去见陆逊。陆逊说:“敌军知道皇上已经返回,没有其他担忧,能集中力量对付我们。他们又已经守住了要害之处,士兵将领思想动摇,我们应当先稳定自己来安定军心,再施展灵活的战术,然后撤退。现在如果立刻表示撤退,敌军会认为我们害怕,就会前来紧逼,这是必败的局势。”于是秘密和诸葛瑾定下计策,让诸葛瑾统领船队,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城进发。魏人一向忌惮陆逊的名声,立刻返回守城。诸葛瑾于是带领船队出发,陆逊从容整顿队伍,扩大声势,步行赶往船队,魏人不敢逼近。行进到白围,借口打猎,暗中派遣将军周峻、张梁等人进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斩杀俘获一千多人后才返回。群臣认为司马懿正和诸葛亮相持不下,魏明帝可以西进长安。魏明帝说:“孙权逃走,诸葛亮已经吓破了胆,大军足以制服他,我没有担忧了。”于是进军到寿春,记录将领们的功劳,对他们的封赏各有差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寿评论说: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百姓,明确礼仪规范,精简官职,遵循灵活的制度,敞开诚心,公布公道;对尽忠并有益于时局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对触犯法令、懈怠职守的人,即使是亲信也必定惩罚,对认罪悔改的人,即使罪行重也必定释放,对用虚浮言辞掩饰过错的人,即使罪行轻也必定处死;善举无论多微小都给予奖赏,恶行无论多细微都加以贬斥;处理各种事务精明干练,能抓住根本,依据名分追究实际,鄙视虚伪。最终在蜀国境内,人们都敬畏并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怨恨,因为他用心公平且劝诫明确。可以说是懂得治理国家的杰出人才,能和管仲、萧何相媲美啊!

起初,长水校尉廖立,自认为才能名声应该成为诸葛亮的副手,常因职位闲散,便心怀不满、抱怨诽谤不止,诸葛亮把廖立废为平民,流放到汶山。等到诸葛亮去世,廖立流泪说:“我终究要像异族那样披散衣襟(指终生流落边疆)了!”李平听说诸葛亮去世,也发病而死。李平常常希望诸葛亮能再次起用自己,得以弥补过错,料想后来的人不会这样做。

习凿齿评论说:从前管仲剥夺伯氏的骈邑三百户,伯氏终生没有怨言,圣人都认为这很难做到。诸葛亮能让廖立流泪、李平致死,岂止是没有怨言而已啊!水最公平,邪僻的人也会以它为准则;镜子最明亮,丑陋的人面对它也会忘记愤怒;水和镜子能看清万物而不遭怨恨,是因为它们无私。水和镜子无私,尚且能避免诽谤,何况大人君子心怀让百姓生存的仁爱,广施怜悯宽恕的德行,法令在不得不使用时才施行,刑罚施加于自行犯罪的人,授爵不是出于私心,诛杀不是出于愤怒,天下还有不服从的人吗!

随后,蜀国人到处请求为诸葛亮立庙,汉后主不同意。百姓于是在节日里私下在道路上祭祀他,步兵校尉习隆等人上书说:“请在靠近他墓地的地方,在沔阳立一座庙,禁止私下祭祀。”汉后主听从了这个建议。

汉后主任命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并授予他符节,让他统领汉中兵马;任命丞相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管国家事务,不久又加授蒋琬行都护,授予符节,兼任益州刺史。当时刚失去元帅,远近的人都感到不安,蒋琬出类拔萃,位居百官之上,既没有悲伤的神情,也没有喜悦的神色,神情举止如同平常,因此众人的敬意逐渐信服。吴国人听说诸葛亮去世,担心魏国趁蜀国衰弱攻取蜀国,因此增加巴丘的守军一万人,一是想作为对蜀国的救援,二是想在局势变化时分割蜀国土地。蜀国人听说后,也增加永安的守军来防备意外事情的发生。汉后主派右中郎将宗预出使吴国,吴主问他:“东国和西国,就像一家,却听说西国又增加了白帝城的守军,这是为什么呢?”宗预回答说:“我认为东国增加巴丘的守军,西国增加白帝城的守军,都是形势需要,都不值得相互追问。”吴主大笑,赞赏他的坦率,对他的礼遇仅次于邓芝。

吴国诸葛恪因丹杨山势险峻,百姓大多果敢强劲,虽然之前出兵征讨,只得到外围各县的平民而已。其余深处的人,没能全部收服,多次自己请求担任官职去收服他们,声称三年可以得到士兵四万人。众人议论都认为:“丹杨地势险阻,和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相邻,周围几十里,山谷重重。那些深处的百姓,从未进过城邑,面对官吏,都手持兵器在野外游荡,在丛林中终老;逃亡的罪犯,都聚集在那里逃窜。山里出产铜铁,他们自行铸造兵器。习俗崇尚武力、熟悉战事,崇尚气力;他们登山越险,穿越荆棘,就像鱼游入深渊、猿猴爬树一样。时常观察机会,出来抢掠,每次都要出兵征讨,搜寻他们的藏身之处。他们作战时像蜂群一样涌来,失败时像鸟一样逃窜,从前代以来,就不能控制。”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听说后,也认为事情最终不会成功,就感叹说:“诸葛恪不能兴旺我家,将会使家族满门抄斩啊!”诸葛恪极力陈述事情必定成功,吴主于是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让他施行自己的计策。

冬季,十一月,洛阳发生地震。

吴国潘濬讨伐武陵蛮,几年间,斩杀俘获几万人。从此各蛮族衰弱,这一地区得以安宁。十一月,潘濬返回武昌。

敬爱的丞相去世了。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让我们得以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感悟王朝的兴衰,探寻社会发展与人性本质的深层奥秘。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