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在爱里刻下年轮 > 第308封 青衿载梦越千年

在爱里刻下年轮 第308封 青衿载梦越千年

作者:奥特卡曼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31 15:18: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亲爱的波妞:

此刻,我正坐在刚刷完漆的工作室地板上,指尖缠着你新买的狼毫笔,笔尖悬在合同的签字页上,迟迟未落。

窗外的月光漫过骑楼的雕花铁栏,在青砖墙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极像三个月前,你把那张银行卡塞进我掌心时,眼里晃悠的碎星子。

那天的空调坏了,办公室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

我对着预算表上的数字发愣,铅笔头在“启动资金缺口”那栏戳出个洞——AR设备的定金、老骑楼的修缮费、第一批古籍的征集费,像一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你推门进来时,我正把报表往抽屉里塞,却被你抽了个正着。

“还差多少?”

你捏着报表的边角,指腹蹭过我写的“暂缓”二字,声音里带着刚跑完外勤的沙哑。

我数着报表上的小数点,声音低得像蚊子哼:“呃……二十八万。”

说完赶紧别过脸,怕看见你眼里的为难。

我们攒了三年的买房首付,刚够这个数。

你突然转身去翻抽屉,金属钥匙串撞出叮铃哐啷的响。

等我反应过来时,那张印着小区户型图的银行卡已经躺在我手心,磁条处被你摩挲得发毛。

“取出来了,”你挠挠头,耳尖红得像被晒化的糖,“理财经理说提前支取要扣手续费,不过……”

你突然把我的手攥紧,掌心的汗,混着银行卡的凉意,“房能等,你的‘古籍醒’不能。”

“古籍醒”是我们给项目起的名字——让沉睡的古籍在AR技术里睁开眼。

这个名字还是你蹲在骑楼底下修旧竹椅时想的,当时,你手里的砂纸磨得竹片发白,突然抬头笑:

“就叫这个,像给老物件吹口气,它们就活过来了。”

我指尖抚过银行卡上模糊的户型图,那线条勾勒的主卧朝南的弧度,突然就撞进了回忆里——

你每次路过那家样板间,举着手机拍照时总念叨:

“你看这采光,将来修复台放这儿,阳光能刚好漫过宣纸,连墨汁都能晒得暖乎乎的。”

镜头里的你,睫毛上沾着细碎的阳光,连语气都裹着甜。

我还记得,你攥着首付分期宣传单的样子,指尖把“优惠”两个字戳得发皱,却头也不回地走开:

“攒够了再买,不能让你跟着我算利息。”

一千多个日夜啊,你每天下班绕远路去兼职,有时周末蹲在市场帮人看摊,裤兜磨破了都舍不得换,就为了把日子过成实打实的安稳,而不是轻飘飘的欠条。

可现在,这张卡轻飘飘躺在我手里,像一片被风吹落的叶。

我点开你手机“家”文件夹,最新一张照片还是上个月拍的。

你蹲在样板间地板上,用粉笔在朝南的角落,画了个小小的修复台,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的小确幸”。

原来,那些被你藏在汗水里的期待,那些被你嚼碎了咽进肚里的辛苦,最后都酿成了这张卡上的数字——轻得像一句叹息,重得却能压弯人心。

阳光透过窗,刚好落在卡面的户型图上,朝南的主卧位置亮得晃眼。

我突然想,你当时拍照片时,一定在心里把未来的日子铺了又铺,却唯独没算到,自己会把千辛万苦攒来的光,就这样毫无保留地捧到我面前吧。

“可是……”

我的眼泪突然砸在卡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我们说好,明年秋天交房的。”

“明年秋天,说不定咱们能在骑楼里,喝庆功茶呢。”

你突然从背后掏出一个牛皮纸包,里面是我上次在文物市场看中的那方端砚,石眼处的绿晕像一汪浅水。

“昨天路过顺便买的,”你把砚台往我怀里塞,“修复古籍得用好家伙,总不能让AR里的《千里江山图》,输给真迹的墨香。”

第一次去谈合作那天,我提前两小时就扎在镜子前,把背了整夜的话术在嘴里滚了又滚。

领带系了三次——

第一次太紧,喉结动一下都发紧;

第二次太松,领结歪歪扭扭垂在胸前,像一颗被风刮得变了形的青果子;

第三次对着镜子一点点调,指尖捏着领带末端,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一动又偏了位置。

镜中的领结终于服帖了些,可看久了又觉得不对劲——

明明和教程里的图一模一样,偏就透着一股慌张,像个没熟透的果子,硬撑着要摆出饱满的样子。

窗外的蝉鸣一阵急过一阵,我对着镜子扯了扯衣领,发现手心早沁出了汗,把衬衫内侧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子。

你靠在门框上吃包子,豆浆沫沾在嘴角:

“紧张啥?对方是博物馆的老馆长,上次看你修复《茶经》残页,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会议室的木门厚重得像一块老城墙砖。

我攥着提案的手指节发白,突然被你拽到走廊尽头。

你从兜里摸出一颗薄荷糖,糖纸在指尖转得飞快:

“含着,别让声音发颤。”

冰凉的薄荷味漫开时,你突然低头凑到我耳边,热气吹得我耳廓发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在爱里刻下年轮请大家收藏:()在爱里刻下年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记住啊,输了我带你去吃巷尾的牛油火锅,特辣锅;赢了……”

你突然抬手帮我理了理领带,指尖划过我发烫的脖颈:

“赢了,我请你吃白天鹅的早茶,虾饺要现蒸的。”

老馆长的办公室飘着檀香,博古架上的青瓷瓶里,插着晒干的桂花。

后来才知道,那天你在会议室等我时,看我推门进来,悄悄和身边人说:

“你看,她领结都系不利索,倒比那些油滑的谈判业务员实在多了。”

原来那些没藏住的慌张,反倒成了最稳的底气。

当我讲到“用AR还原《天工开物》里的织布工序”时,你突然从包里掏出个旧木梭,是你在旧货市场淘的,梭子上还缠着半根蓝染丝线。

“这是修复古籍时发现,”你把木梭递过去,指尖转着它划出个圆弧,“明代织布用的梭子比现在的轻三成,AR里得还原这个细节,才对得起老祖宗的巧劲。”

我看着你眼里的光,突然忘了背好的话术。

原来,你早就把我随口说的“梭子重量”记在心里,连演示道具都备得妥妥帖帖。

老馆长摸着木梭笑:

“你们这哪是谈合作,是带着老物件来认亲呢。”

签完合同的钢笔,还没来得及放进笔帽,窗外的乌云就像被谁打翻的墨汁,瞬间漫过了整个天空。

第一滴雨砸在窗玻璃上时,我正笑着和你说“这下总算能喘口气”,话音未落,仓库方向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像是有什么重物砸在了地上。

我们疯了似的冲过去,只见临时仓库的铁皮屋顶,被暴雨撕开一道大口子,浑浊的雨水正顺着缺口灌进去,在地面汇成湍急的溪流。

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铁皮柜,它像一艘正在下沉的船,柜门被水压顶开,里面的《髹饰录》手稿正随着水流漂出来,那些记载着古法髹漆技艺的字迹,在水中一点点晕开,像极了正在融化的雪。

我伸手去捞,指尖刚触到纸页,它们就碎成了泥一样的浆糊。

“等等。”你突然抓住我正在擦拭手稿残片的手,指着那些在水中,渐渐清晰的纹路,“你看!”

我顺着你指的方向看去——那些被水浸透的纸页,原本模糊的髹漆步骤图,竟在雨水的晕染下变得异常清晰,像是有人拿着毛笔在水中重新勾勒过一般。

就在这时,你的手机响了。

合作方的声音透过雨声传来,带着毫不掩饰的不耐烦:

“这雨就是天意,你看,古籍修复本就冷门,真投出去怕不是石沉大海?终止函我们已经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电话挂断的忙音,和屋顶漏雨的滴答声混在一起,像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溃败伴奏。

我瘫坐在积水里,看着那些漂浮的纸浆,突然觉得脸上的雨水格外烫——那是被眼泪烫的。

雨还在下,但仓库里的光似乎亮了起来。

我看着你正在小心翼翼将那些“晕染手稿”一张张铺在展板上。

它们在灯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像是在诉说:

有些珍贵的东西,或许注定要在绝境中,才能露出真正的模样。

合作方的终止函被风吹到了角落,而你的笔记本上,已经开始草拟新的合作方案,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盖过了窗外的雨声。

原来,所谓的“石沉大海”,有时不过是沉下去的石头,在海底撞出了新的宝藏。

我蹲在满地狼藉里捡碎纸,指尖被瓷片划出一道血口子,血珠滴在泛黄的宣纸上,像一朵开败的花。

你浑身湿透地从外面跑回来,怀里紧紧抱着个密封箱,箱角磕出了凹痕——里面是我们好不容易征集到的孤本《香谱》。

“别捡了。”

你把我从地上拽起来,手心的温度烫得像一团火:

“我刚去见了那个拒绝我们的李总,他办公室挂着一幅赝品《千里江山图》,我跟他说,咱们能让画里的船动起来,让山涧流出水声,他眼睛都直了。”

我甩开你的手冷笑:

“动起来又怎样?人家要的是点击率,是转化率,谁在乎古画的线条里藏着多少笔锋?”

话没说完,我眼泪就砸在了那箱《香谱》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你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本子是你跑遍全城旧货市场淘来的,封皮都磨掉了角。

“你看,”你翻开泛黄的纸页,上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草图——有给老字号茶庄做的“AR香方广告”,扫描茶罐就能看见古籍里记载的熏香步骤;

有给汉服店设计的“《舆服志》弹窗”,点进详情页,会跳出古人穿衣的动态图解。

“这些都是你上次说‘古籍里的生活智慧,能帮现代品牌讲故事’时,我偷偷记的。”

你的指尖划过那些潦草的线条,声音突然低了下去,

“我把准备付首付的钱取出来了,够租个带防潮层的新仓库,还能请个懂3D建模的技术员。”

我盯着笔记本上那句“让墨香飘进写字楼”,突然想起你每次路过CBD,都要仰着头看那些大屏幕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在爱里刻下年轮请大家收藏:()在爱里刻下年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总有一天,咱们要让《清明上河图》的船从那上面开过去”。

那天晚上,我们在漏雨的仓库里支起小炭炉,煮了一锅没放调料的面条。

你边吃边笑:

“你还记得吗?第一次见你在古籍修复室,拿着镊子补《茶经》,阳光从窗棂漏下来,你睫毛上都是金粉似的光。”

我突然把面条碗,往你面前推了推:

“明天去见李总,我来演示修复过程,你讲AR方案——咱们让老祖宗的智慧,跟现代广告打场架。”

演示那天出了岔子……

本该在屏幕上活过来的《捣练图》仕女,不知怎的变成了乱码。

客户李总眉头拧成个疙瘩,手已经摸到了桌角的电话,看那架势是真要叫保安。

我后颈的汗,一下子涌了上来,刚想张口解释,手腕突然被你攥住,带着一股不容分说的劲往前拽。我们俩几乎是踉跄着冲到投影幕布前。

你甚至顾不上扶一下被风吹歪的幕布,只急着把我往亮处推了推:“来,展开!”

我这才反应过来,慌忙将怀里那页《捣练图》残卷抖开。

绢本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潮,却更显出那些细密的织纹——

像春蚕吐出的银丝,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你半蹲下身,指尖避开残破的边缘,轻轻落在纹路最清晰的地方,指甲盖都因为用力而泛白:

“李总您看,这不是乱码,是真东西!您仔细瞧这经纬线,唐代的‘熟绢’就是这样,用楮树皮浆过,织得密如蝉翼,所以AR模型才会对这种特殊纹理产生感应。”

说着,你突然抓起我和李总的手分别按在残页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绢面传过来:

“您摸摸,这手感,滑中带点涩,现在的机器织不出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屏幕里的仕女,踩着这千年前的纹路走出来——

这哪是广告?是让老祖宗的手艺,借着光跟咱们打个招呼啊。”

李总的手停在半空,目光从幕布上跳动的乱码,移到我们按住残页的手上,又落到绢本那些交错的纹路里。

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撞得肋骨咚咚响,却看见你指尖还在轻轻摩挲着残页边缘,像是在给这千年前的织物,也给我们俩,悄悄注入一点底气。

“唐代的捣练工序,跟现在的面料预处理原理相通,咱们的广告不只是动起来,是让品牌跟千年前的匠心认亲。”

我突然想起修复时,发现的秘密,赶紧补充:

“李总,您看这仕女的袖口,针脚是‘锁扣绣’,现在的奢侈品皮具还在用,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李总的手指在残页上悬了半天,突然拍板:

“就用这个!下周在商场大屏试投放,我要让逛街的人都停下脚,看看老祖宗的国潮风有多潮。”

那天,走出写字楼时,晚风突然卷着热浪扑过来,你刚迈下两级台阶,就猛地蹲在了路边。

我还没来得及问怎么了,就看见你的肩膀,在夕阳里一抽一抽地动,像被风吹得发颤的树叶。

“刚才,在里面……”

你抬手抹脸,指缝里漏出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眼泪却越擦越多,砸在滚烫的水泥地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子:

“我腿肚子都在转筋,手心的汗,把提案纸都泡软了。”

你突然抬头看我,睫毛上挂着的泪珠,被夕阳照得发亮,像落了两颗碎星:

“我就怕搞砸了,怕你跟着我,最后连个像样的工作室都没有,怕你觉得……这日子根本没奔头。”

那句话像一根细针,猝不及防扎在我心上最软的地方。

我想起你为了攒钱,早餐啃了一个月的冷馒头;想起你熬夜改方案时,咖啡杯底结着厚厚的垢;想起你总说“再等等,等项目稳了就……”,却从没说过“等”字里藏着多少煎熬。

我摸出兜里的薄荷糖,糖纸在指尖响得格外清晰——是你总在我紧张时,塞给我的那种,说“含着,脑子转得快”。

我剥开糖纸递到你嘴边时,你的嘴唇还在发颤,冰凉的薄荷味漫开的瞬间,你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像怕我跑掉。

我声音也发紧,却故意笑了笑,用指腹擦掉你下巴上的泪珠:

“你记着这股凉劲,以后要打的硬仗多着呢,哭完这阵,咱们还得接着往前冲。”

你含着糖,含糊地“嗯”了一声,却把脸埋进我掌心,像一只受了委屈的小兽。

晚风吹过,带着远处小吃摊的烟火气。

我看着你泛红的耳根,突然觉得这颗薄荷糖的凉,和你眼泪的热,混在一起,竟成了这辈子尝过最难忘的味道——

那是两个人凑在一起,把苦日子嚼出点甜来的味道。

那一瞬间,更令我们意外的是,你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另一家文化机构发来的消息:

“看到你们的修复方案了,尤其是《髹饰录》的技艺复原,我们愿意追加投资,而且想把这些水下显影的过程拍下来,做成纪录片——冷门?有时候,冷门恰是最打动人的烟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在爱里刻下年轮请大家收藏:()在爱里刻下年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现在,工作室的灯总亮到后半夜,像一颗不肯睡的星星,悬在城市的剪影里。

技术员小周的电脑屏幕泛着冷光,屏幕上的《农政全书》里AR模型里,徐光启刚弯下腰,指尖悬在虚拟的农具上方——

他正调试“演示插秧角度”的交互节点,连呼吸都放轻了,怕惊扰了这跨越四百年的“教学”。

策划案摊在键盘边,“联动农业品牌做‘古法种植’推广”的标题旁,他画了一个小小的稻穗,笔尖的墨还没干透。

我坐在靠窗的木桌前,台灯的光晕,刚好罩住摊开的《天工开物》。

指尖拂过“乃粒”篇泛黄的纸页,墨字里藏着的稻作技巧正一点点浮出来:

“浸种宜用腊水”、“秧生三十日即拔起”……这些带着草木气息的字句,恰好能接住有机米品牌递来的橄榄枝。

他们要在包装上,印上古人的智慧,让每袋米都带着一点“从古籍里长出来”的分量。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小周敲击键盘的指节上,也落在我手边的宣纸上。

刚抄录的“稻宜晚”三个字,笔锋还带着墨的润意。

打印机突然吐出新的设计稿,上面是《天工开物》的版画与现代稻田的拼贴。

油墨的香混着桌上冷掉的茶气,在空气里漫出一种奇妙的黏稠感,像把旧时光的碎片,一点点粘进了当下的日子里。

小周突然回头,眼里带着熬夜的红血丝:

“锦姐,你看这段AR动画,徐光启的袖子会不会太飘了?”

我凑过去时,屏幕里的古人正转身,衣袂扫过虚拟的稻穗,光影晃动间,竟分不清是他走进了现代,还是我们掉进了那本发黄的书里。

后半夜的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台灯的光晕晃了晃。

我看着墙上“进度90%”的便签,突然觉得这亮到天明的灯,其实是在给那些沉睡的古籍当引路灯——

让它们从书架上走下来,走到稻田里,走到米袋上,走到更多人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

上周,去商场看投放效果,大屏正循环播放《蚕织图》的AR动画——

缫丝的农妇指尖缠着莹白的丝线,织机的木梭在屏幕上“咻咻”穿梭,连蚕丝从蚕茧到面料的每一步,都看得清清楚楚。

人群里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手机怼到屏幕前,镜头追着动画里的“蚕宝宝”转,辫梢的红绸带随着动作一甩一甩。

她妈妈站在旁边,看着屏幕里蚕丝变成绸缎的过程,忽然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

“你看,妈妈那条真丝裙子,最早就是这么一点点织出来的呢,比动画片里的故事还神奇。”

小姑娘歪着头看了会儿,突然拽着妈妈的手往女装区跑:

“那我们去看看裙子上,有没有小蚕宝宝的脚印!”

刚想着这画面,手机就震了震,是李总发来的消息:

“地铁屏广告加投十个城市,方案你盯一下,下周就要上。”

屏幕亮着,映得我手心有点暖。

原来,那些藏在古籍里的手艺,真能顺着光,走到人潮里去。

窗外的天快亮了,晨光正顺着老樟木书架爬上来,照在你趴在桌上画的分镜稿上。

那上面,《考工记》里的匠人正拿着凿子,在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上,刻下传统纹样的光影。

我突然想起,你说的那句话:

“创业,哪是赶路,是带着老物件找新家。”

如今再看,那些蒙尘的古籍似在微光里舒展页脚,冰冷的屏幕也染上了指尖的温度,而我们熬红的眼,映着同一束光——都在为让传统活在当下而使劲。

古籍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沉默者,屏幕也不是隔绝人心的壁垒,连我们眼里的红血丝,都像是为这桩心事跳动的星火。

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前人的智慧借我们的手传下去,当下的巧思又为古老的故事添了新注脚,多好。

砚台里的墨汁,凝着一层青碧色的光,是你昨天傍晚特意磨的。

当时你边转着墨锭边说:

“新笔得用陈墨养,就像好胚子得经慢火煨,急不得。”

笔架上那支狼毫,果然润得发亮,笔锋垂着,像蓄着一汪待发的墨。

茶缸底沉着半盏凉透的茶,叶底蜷着没舒展透。我去茶具上续壶热的来,紫砂壶里的祁门红正沸着,冲开时该能漫出一些蜜香。

等会儿,跟印刷厂对古籍复刻版的广告插页,得盯紧了——

你总说“墨色不能抢了纸香”,那些泛黄的纸页里藏着的旧时光,得让看的人先闻见草木气,再瞧见笔墨痕。

对了,你搁冰箱里的绿豆汤,我撒了一把陈皮进去。

瓷勺舀起来时,该能尝到一点清苦里的回甘,配着这秋老虎天正好。

明天去布庄量尺寸,别忘了带上那把老铜尺。

上次,你摩挲着尺上的刻痕说“这是光绪年的活儿”,我倒想试试,它能不能量出,从那时到现在,时光到底走了多远的路。

喜欢在爱里刻下年轮请大家收藏:()在爱里刻下年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