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选调生的宦海生涯 > 第25章 调解初体验

选调生的宦海生涯 第25章 调解初体验

作者:大院书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5:5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材料关过后,我在镇里的日子似乎松动了一些。

张振国在走廊遇见我时,会颔首示意,偶尔还抛来一两句玩笑:“小林,昨天那篇党建信息写得不错,有咱大山镇的味儿!”。

韩天明对我有了两分看重,一些不需慎重却需落笔的小事,也渐渐交到我手里润色。

就连龚小洪那张惯常冷着的脸,仿佛也稍微解了冻,只是偶尔还会酸一句:“这大学生就是不一样。”但至少,他不再把 “林秀才” 挂在嘴边了。

派到我头上的杂活确实少了些,但我心知肚明:在大院里那几位老同志眼中,在各站所的人眼里,我仍是个“外来户”“大学生”,书卷气未褪,还不懂这山坳里的“弯弯绕”。

就像上周老郑说的:“笔杆子硬不算真本事,能把俩吵架的老乡劝得握着手喝酒,才叫能耐,才算真懂了基层。”

我当时只笑了笑,没承想,这“能耐”的考验来得这么快。

这天下午刚到办公室一会,办公室的门就被 “哐当” 一声撞开,两个身影一前一后闯进来,吵吵嚷嚷,满面怒容。

老的约莫六十多岁,脸上皱纹像刀刻一样。

年轻的三十出头,血气方刚,吼起来屋顶都快掀翻:“你今天不拆了那破猪圈,我就把你家柴火垛点了!”

韩天明从文件堆里抬起头,眉头蹙紧。他显然不愿沾手这类鸡毛蒜皮的纠纷,目光在办公室里转了一圈,龚小洪立刻低头扒拉算盘,老王借口要去锅炉房打水。最后目光稳稳落在我身上。

“小林,”他朝我扬了扬下巴,“你去问问啥情况。”

我刚起身,就听见龚小洪嗤笑一声,对旁边的老王低语:

“这下有好戏看了,大学生要去断官司了。”声音不大不小,带着点看好戏的戏谑。

我硬着头皮迎上去,尽量把语气放得软和:

“老乡,消消气,有话慢慢说,咱先坐下来喝口水?”说着就去准备拎暖瓶。

“你是大学生干部吧,你来评评理,他仗着年纪大,把猪圈垒到我家地界上,还说自古就是他家的,这不是倚老卖老吗!”年轻人冲我说道。

“你放屁!” 老人气得拐杖往地上一顿,“咚” 的一声闷响,“那地是当年生产队分的,你爹都认!现在你小子翅膀硬了,想抢我的地?小干部你得给我做主!”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浓重的乡音蹦出来,“地界”“生产队”“猪圈基脚” 这些词混在一起,我听得半懂不懂,头皮发麻。

办公室里的人都支棱起了耳朵,韩天明端着茶缸,看似在喝茶,眼睛却透过氤氲的热气观察着我的反应。

龚小洪最是明显,索性放下了手中的算盘,身子往后一靠,摆出看戏的姿势。

我攥了攥手心,这事若是处理不好,不仅于事无补,反倒损了政府威信,还可能酿出更大冲突,这要是吵到领导那去,保准得挨顿批。

我吸一口气,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调解纠纷不是判案,要给人留台阶下。”

“大叔,大哥,先消消气,光吵也吵不出结果。”我尽量把声音放平缓,

“这地界到底是谁的,咱在屋里说一百句,不如去现场看一眼实在。您俩要是信得过我,咱现在就去厚坝村,看看那地到底长啥样,行不?”

两人都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我会提议下村去。

年轻人先哼了一声:“去就去!我还怕他不成!”

老人也喘着粗气:“看就看!事实摆着呢!”

我赶紧向韩天明请示,他无可无不可地一挥手:“去吧,早点回来。”

临出门前,他又叫住我,压低声音叮嘱:“到了后多听少说,搞不清楚的别乱拍胸脯表态。”

“知道了,韩主任。” 我应着,先给厚坝村村委会打了电话,老村长在那头连说 “马上到”,才跟着俩人气冲冲地出了大院。

没一会儿,院门口就“突突突”的摩托声,老村长儿子骑着辆旧摩托来了。

“林干部,上车!”他拍了拍后座,“这俩货吵了十几年了,村委会都调解八回了,跟猫抓老鼠似的,没个完。”

山路坑坑洼洼,土尘扑得我睁不开眼。想起自己老家也是这样,村路蜿蜒、家长里短纠缠不休,忽然间对即将面对的场面有了底。

老村长儿子的车技跟耍杂技似的,遇着坑洼就猛加油门,土尘“呼”地糊了我一脸,呛得我直咳嗽。他却笑得爽朗:

“这路就得这么开!慢了反倒颠得更厉害,这跟调解纠纷一个理,得快准狠,不能磨磨蹭蹭!”

到了村里的争议地,两家的房子紧挨着,所谓的“边界”其实只是一条杂草丛生的浅水沟,沟边还歪歪扭扭立着块半埋在土里的石头,石头上全是青苔,老头说那是“界碑”,年轻人说“那是他家垫猪圈的石头”。

两人才一到,就又吵起来,指手画脚,围观的村民跟着起哄,有劝的有看笑话的,乱成一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选调生的宦海生涯请大家收藏:()选调生的宦海生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村长也赶来了,是位皮肤黝黑、精瘦结实的老汉,姓王,一见面就握我的手:“林干部,辛苦你跑这一趟!”

他将我拉到一旁,低声说:“这俩是老张家和老李家.....为这点边角地闹十几年了!当年分地的账本早丢了,现在一个要垒猪圈,一个不肯让,谁都说不服谁。”

我蹲下身,扒开水沟边的杂草,摸了摸那块石头,青苔厚得能打滑,确实看不出是 “界碑” 还是 “垫脚石”。

又问了几个围观的老人,有的说 “当年是张家的地宽些”,有的说 “李家爹在世时就种到沟边了”,越问越糊涂。

心里渐渐有了数:完全照规章来已经不可能,只能找一条双方都能下的台阶。

我把两人请到一边,也不站什么“干部立场”,也没提什么“法律”“政策”,就像小时候劝自家邻居那样开口:

“大叔,您这岁数跟我爸差不多,我是农村人,知道修个猪圈不容易,就是想多挣两个贴补家用。”我先转向老人,语气放缓“可您也得考虑,要是猪圈垒过了沟,下雨时水排不出去,淹了李家的地基,到时候他再找您赔,您不是更亏?”

又转向年轻人,我拍了拍他的胳膊:“大哥,您家的地确实更宽些。老人嘛,辛苦一辈子,争的不是那半尺地,是口气。您退一寸,不叫吃亏,叫给老人面子,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真闹到派出所去,俩家脸上都不好看。”

我一边比划一边劝,既讲人情也点后果,老村长也在旁不停帮腔:

“林干部说得在理!人家从镇上骑摩托颠了半小时来劝,图啥?不就是想咱邻里和睦嘛!”

也许是看我一直语气诚恳、没拿官腔压人,也许是吵累了,亦或是那句“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悄悄拉近了距离......两人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些。

这时,围观的村民中也有人开口劝和:

“都是老邻居了,各退一步吧。”“林干部说得在理,为这点地伤和气不值得。”

气氛渐渐松快了,趁着这个势头,我提出折中方案:年轻人同意老人继续垒猪圈,但必须退后二十厘米,保证不影响排水;老人也退一步,同意将猪圈规模缩小。虽然根子上的矛盾未解,但一场风波总算暂平。

回去路上,老村长儿子的摩托驶得慢了些。

他递来一根烟,我婉拒了,他自己点上,深深吸了一口:“林干部,没料到你年纪不大,说话倒挺在谱。农村的事就是这样,有时光**律条文不行,还得掺点儿人情、抹点儿稀泥,但这泥抹得公道,大家就认。”

回到党政办,已是傍晚时分。

韩天明还在办公室,见我回来,抬头问了句:“处理好了?”

“嗯,暂时劝住了,两家同意各退一步。”我照实汇报,将过程简单说了说。

“哼,说白了不就是和稀泥么。”龚小洪嗤笑一声,却难得没再讽刺,“基层就这套,书本上没有吧?”这次,我没有辩解。虽然方法不那么“规范”,但确实有效。

这大概就是张振国说的“基层学问”。

韩天明皱了皱眉,朝龚小洪挥挥手:

“你闲得慌就去把上周的文件归档,别在这儿说风凉话。” 龚小洪撇撇嘴,拎着搪瓷杯走了。

下班后,韩天明特意等我一起走。路上,他难得地多说了几句:

“小林啊,今天这事你处理得不错,基层工作就是这样,很多事没有标准答案,要在原则和人情之间找平衡点。你是个好苗子,领导都很器重你,好好干。”

这番话让我心里一暖,连忙点头:“谢谢韩主任指点,我还有很多要学的。”

深夜躺在那张旧木板床上,山风拍打窗框。我反复咀嚼着白天的经历:老人倔强的皱纹、年轻人紧绷的脸、老村长精明的眼睛、摩托驶过扬起的尘土,还有那一条长满杂草的水沟......

那种无力感依旧隐约缠绕,但心底却仿佛多了一点什么,那是一丝从实践中钻出的、名为“经验”的嫩芽。

窗外的风还在呼啸,此刻听来,竟不像之前那么刺耳了,反倒像一首陌生的摇篮曲,轻轻哄着这个刚懂了点 “基层” 滋味的年轻人。

我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党政办的桌上还会堆起新的文件,大院里还会闯进吵架的老乡,还有更多的“筛子眼”等着我去填补,但这一次,我似乎多了几分勇气。

喜欢选调生的宦海生涯请大家收藏:()选调生的宦海生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