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九章 惊雷震动瑜与亮

雨水,如天河倒灌,鞭子般抽打着魏军中军帅帐的牛皮顶篷。

阴云密布,还不到傍晚,帐内已晦暗如夜。

烛火点燃了起来,帐角燃着火盆,驱散了潮气,驱不散弥漫的焦灼。

李密饱读史书,越紧张的时刻,为将者越要以从容示人,以安军心的道理,他自清楚。

因而,尽管凝神倾听着从十余里外,时或传到帐中的,雨声也压不住的攻城激战之声,然李密并未在帐门口远眺,——距离太远,隔着深重的雨幕,远眺也眺望不到什么,他身披紫貂裘,背对帐门,负手而立,表面看,他只是在凝视悬挂着的洛阳地图,视线在“上东门”、“建春门”、“永通门”间逡巡,仿佛要从冰冷的线条里榨取出胜机。

“哗!”帐帘猛地被掀开,一股裹挟着浓烈血腥与泥水腥气的寒风倒灌而入!

一名军吏踉跄扑入,扑倒在冰冷的毡毯上,深色的水渍转眼洇开一大片。

他顾不上喘息,嘶声喊道:“明公!急报!王、王大将军在城东督战,中流矢!身负重伤!”

帐内空气骤然凝固!

炭火的燃烧声、帐外的雨声,都成了遥远的背景音。

李密霍然转身!烛光映照下,他英俊的面庞蓦地褪尽血色,一片骇人的苍白。

那双故作沉静的眼眸中,震惊、骇然、难以置信的疑惑,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无措交织闪过,快得几乎难以捕捉。他喉结滚动了下,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微微颤抖。

“你、你说甚么?伯当中了流矢,身负重伤?”

“明公,王大将军为励士气,令将将旗前移百步,城头贼弩如蝗,被一支弩矢穿透了胸甲。”

李密只觉眼前一黑,天旋地转,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四肢百骸都失了力气。他强撑着身形不动,牙关紧咬,深吸一口带着血腥的冷气,稳住声线,厉声追问:“伯当现在何处?伤情可有外泄?前、前线战况如何?”

——王伯当现是整个前线战场的总指挥,他中矢负伤的消息,一旦被前线各部将士获知,将为一军之胆,可以料见得到,无异抽去全军脊梁,士气必定大挫,战局恐生剧变。

“禀明公!王大将军中矢后,佯作无事,仍矗立旗下,坚持到被亲兵扶回阵后,才口吐鲜血,支撑不住倒下。前线诸部将士,尚不知王大将军负伤。然消息一旦走漏,军心或有动摇!明公,底下、底下怎么办?”最后一句,问出了此际帐中所有人心头的惶惑。

李密强压住眩晕,待眼前黑翳稍退,几步抢到帐门口,“唰”地一把掀开厚重的帘幕!

冰冷的雨水夹杂着风扑面打来,一扫帐内暖热,让他混乱的头脑为之一清。

眼前是白茫茫的雨幕,遮掩了中军阵中如林的旌旗,模糊了坐地待战的阵阵步骑将士的身影。

远处洛阳城墙的轮廓在雨中若隐若现,唯有被风雨撕扯得支离破碎的喊杀声,证明着城下的鏖战仍在继续。雨水打湿了他的鬓角,顺着脸颊流下。

他孤峭地伫立在帐门口的风雨中,一手死死抓住冰冷的门框,脸上的神情剧烈变幻。

最初的震惊尚未褪去,对军心崩坏的恐惧已压在心头;王伯当为何偏偏在此刻中箭?这疑问如芒在背;而随之涌上的,是对眼前危局,该如何应对的短暂的失措与焦虑!

种种激烈的情绪,就像无形的巨手,狠狠攫住了这位当世枭雄的心魄。

房彦藻起身,趋至他的身后,急促地说道:“明公,伯当既已重伤,臣愚见,今日攻战,断难为继了。当下唯有……”他顿了顿,吐出艰难的字眼,“暂且收兵。”

王伯当负伤的消息,在王伯当惊人的意志力下,是暂时被封锁住了,未及蔓延。但谁能保证这个消息,能封锁多久?还是这句话,一旦消息被前线的诸部将士知晓,军心必然大乱,加上风雨交加,仰攻原就艰难,如被守军发现蹊跷,抓住机会反攻,后果不堪设想。

祖君彦等也纷纷附议,无不语里带着仓皇:“明公,速速收兵为上!”

秦琼扯了下程知节。

程知节先不知何事,茫然地瞅了眼秦琼,不过总算反应过来,赶忙就跟着秦琼上前。

两人抱拳请命,声如洪钟,盖过风雨,——与房彦藻、祖君彦等的仓皇不同,却此两将慨然雄豪,同声说道:“臣等愿领骠骑,驰往城下压阵,但有变故,誓死稳住阵脚!”

李密缓缓转过身,雨水顺着他紧抿的嘴角滑落。

方才的无措,已被一种沉重的疲惫取代,仿佛苍老了几分。他挥了挥手,声音沙哑,令道:“令护军田茂广,至前线传我口谕,风狂雨骤,今日罢战,各部收兵!传令伯当亲兵,速将伯当秘密移来中军,不得走漏消息,违令者斩!”转向秦琼和程知节,“叔宝,知节,劳二公引步骑精锐,开赴城下接应,稳住阵脚,不得有失。守军若出,溃之便可,切莫追击。”

“诺!”秦琼、程知节、田茂广三人齐声应命,转身出帐,冲入雨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帐帘重新落下,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冰冷,只余下炭火微弱的噼啪和雨鞭抽打篷顶的轰鸣。

李密踱回帅案前,颓然坐下。

他一手撑住额头,呆坐了片刻。帐内昏黄的火光映出他脸上的倦容与无奈。他抬起头,望向同样神色凝重的房彦藻等,问出了方才军吏同样的问题:“底下,怎么办?”

……

入夜以后,雨势未歇,反而愈发暴烈。

亏得风雨虽不利仰攻,却也遮住了王伯当中弩的情景,未有被城头隋军守卒察觉。前线的各部将士,亦不知王伯当负伤的实情,由是得以了顺利的收兵,数万部曲已然撤回,军心尚稳。

李密从安置王伯当的营帐,冒雨归来。

王伯当伤势沉重,幸未及要害,但失血过多,昏迷不醒。在这攻城关键的时刻,大将重创,消息纵能暂作瞒住,可王伯当若接连多日不露面,又能瞒住几时?消息一被将士们猜知,对接下来的攻城,势必造成巨大的影响。也许,王伯当当日的军令状,旬日破城,已成泡影。

李密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里,泥水四溅,每一步都像灌了铅,回到了自己的寝帐。

帐内灯火通明。

入进帐内,婢女之外,却另有一人正在等他。

抬眼看之,是房彦藻,见他进来,立刻迎上,脸上是前所未有的严峻,甚至带着点惶恐。

李密心头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浮现:“孝朗,何事在寝帐候我?”

房彦藻没有说话,双手奉上一份奏报。

封套上赫然写着“右长史、抚慰山东大使郑颋八百里加急呈魏公亲启”。

李密一把抓过,撕开封套,展开奏报。

烛光下,郑颋熟悉的,这时却无比刺眼的字迹映入眼帘:“臣郑颋急禀明公殿下:宇文化及残部裴虔通,率众万余,献彭城,已降李善道。韦城周文举、北海綦公顺,亦举城降从。李善道已离贵乡,将渡河,亲巡东郡,闻其檄出,召李公逸、孟海公、徐圆朗等相会白马。”

每一个字,都像一柄淬了冰的利锥,狠狠扎进李密的心窝!

裴虔通?周文举?綦公顺?徐州、韦城、北海郡?将巡东郡,召李公逸等觐见?

房彦藻干涩的声音再度响起:“明公,山东骤变,人心大动,当此之际,宜速决断!”

恰在此时,帐外天际,一道闪电撕裂浓墨般的雨夜,将帐内照得一片雪亮,旋即,震耳欲聋的炸雷轰然滚过,仿佛要将这大地劈开。雷声震得帐顶瑟瑟,案上烛火剧烈摇曳。

李密握着奏报的手一颤,冰冷的纸卷几乎脱手。

这突如其来的惊雷,仿佛击中了他心中某根尘封的弦。他猛然扭头,顾望向帐外如注的暴雨,一个念头,带着宿命般的寒意,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下雨,……又是下雨!

他上瓦岗,是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春日,那时心怀壮志,以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天地。他杀翟让,是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深夜,翟让垂死的牛吼让他至今不能忘,血水混着雨水,冲刷着聚义堂前的石阶,自此以后,他真正成为了一军之主,可也自此以后,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而此刻,又是一个暴雨如注的秋夜。王伯当重伤、李善道兵锋东渡、山东动摇。

这如影随形的雨,於他李密,究竟是缘起之地,还是劫灭之兆?

寒风扑卷帐幕,雨水洒入帐中,冰寒从脚底,窜遍全身,直透骨髓!

……

雨,彻夜未停。

至黎明时分,渐渐转小,化作绵密如丝的牛毛,无声地浸润着饱经战火摧残的洛阳城。

宫城内,一间门窗紧闭的暖阁里。

元文都持着封犹带潮气的密信,一张脸上,是连日阴霾后绽放的狂喜:“成了!成了!子畏,你看!李密他应了!他应了!”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嘶哑,将信笺塞进坐在对面的卢楚手中。

卢楚连忙接过,就着烛光细看。

信是李密亲笔,措辞虽显倨傲,但核心意思明确:接受洛阳朝廷“招抚”,愿“捐弃前嫌”,共讨“国贼”李善道。不过,信末亦提出了两个条件。其一,需遣其心腹重臣入洛阳,代其参与朝政;其二,洛阳朝廷需立即出兵,进攻陕、虢,以证联手诚意。

卢楚初看亦是大喜过望,不意就在守城眼看难以坚持之际,转机忽现,当真是天大的喜事降临,但看到后面两个条件,尤其第二条,眉头立刻紧锁起来,面露疑色,迟疑说道:“元公,李密允降,固是大喜!然此二条,遣使入朝参政,尚可斟酌安排,虚与委蛇,唯此出兵陕虢?”

他放下信笺,忧心忡忡,“洛阳久战,兵马疲敝,伤亡枕藉。如今城围若解,将士们盼的是休养生息,若再令征讨陕虢,恐生怨怼哗变,此其一。其二。”他压低了声音,“此事乃我等密谋,王公不知,若命其出兵陕虢,他岂甘心听命?若其抗命,或从中作梗,岂不前功尽弃?”

元文都的狂喜被卢楚的分析浇熄了几分,但眼中兴奋的火焰仍在燃烧,显是不肯放弃这来之不易的转机。他站起身,在暖阁里急促踱步,沉吟多时,下了决定,说道:“王世充可能确会有点麻烦,但此事,兹事体大,非你我二人可决。走,去见段公、皇甫公,共商对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卢楚起身应诺。

两人步出暖阁,细雨如雾,扑面微凉。

侍从将油伞撑开,为他两人遮雨。

细密的雨点落在伞面上,“沙沙”的轻响,在这寂静的宫苑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

“沙沙”的雨滴声,响於将近午时的宫苑深处。

大业殿殿前的汉白玉阶上,雨点坠落,也落在殿前肃立等候的众臣头顶的伞盖上。

元文都、段达、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卢楚,以及接到紧急召令、刚从前线匆匆赶回、一身戎装未卸的王世充,皆肃立阶下。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袍角或甲胄下摆。

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陛下驾到!”

众臣依序步入宏阔却略显空寂的大殿。

御座之上,杨侗已然端坐。

他年方十四五岁,身着略显宽大的明黄常服,身形单薄,然眉目清秀如画,眼神温润澄澈,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静与仁厚,端坐的姿态,尽力维持天家的威仪。

侍立的宦官、宫女屏息凝神,气氛庄重。

群臣依礼参拜,甲胄与袍服摩擦,簌簌响动:“臣等叩见陛下!”

“众卿平身。”杨侗的声音清朗平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质感,却也努力模仿帝王的沉稳。

群臣谢恩罢了,相继起身。

王世充保持恭敬躬身的姿态,略微低着头,从下往上,目光飞快地扫过殿内的其余众臣。

他身形魁梧,深目高鼻,带有胡人的血统特征。这会儿因连着多日在城头督战,面容不免疲惫,眼窝深陷,可此刻此际,他的眼里却并无倦怠,相反,闪烁狐疑与高度警惕的光芒。

不怪他狐疑,这些天守城,战事如火如荼,杨侗从未如此大规模招聚群臣。今日却将当下朝中掌权的重臣,悉数召集,且把他从前线紧急召回,用脚趾头想也知,必有惊天大事!

是什么大事?他为何事先不得半点风声?

王世充敏锐地察觉到元文都、卢楚等人眉宇间掩藏不住的、近乎亢奋的异样,疑窦丛生。

圣上此际召见,到底所为何事?元文都等人神色古怪,又是为何?

没等他过多猜疑,元文都已抢步出列,向御座深深一躬,语声恭谨而激动,奏道:“臣启奏陛下!天佑大隋!臣等奉陛下仁德,感召四方,今有喜讯奏报!逆贼李密,感念陛下洪恩浩荡,深悟前愆,已上表输诚,愿归顺朝廷,共讨胁我洛阳之河北剧贼李善道!”

他语速极快,不知是因激动,还是生怕被人打断。

“什么?”王世充如遭雷击,失声惊呼,瞪大了眼,难以置信地看向元文都,又霍然转向御座上的杨侗。“感召四方”?招降李密?何时开始的?他竟全然不知!

元文都没理会他的惊呼,继续上奏,说道:“李密归顺,此乃陛下圣德昭彰,亦是朝廷转危为安之祥瑞!然其亦陈情,为表归顺之诚,并为共讨李善道,恳请陛下允准其二事。其一,允其遣知李贼虚实之干吏入朝,参议政事,以佐朝廷剿定李贼;其二,恳请朝廷遣派一军,攻取陕虢,以断李贼侧翼。伏望陛下圣裁!”一个惊雷未消,又一个惊雷炸响!出兵陕虢?

王世充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震惊与愤怒如潮涌上!

这帮狗日的贼臣!终究没把自己当作他们的自己人!如卢楚对外的放言,视自己为“外军之将”,而自居“本洛阳留守之官”,没办法的时候,用一用自己为鹰犬,给他们卖命,而商议这等招降李密,关乎洛阳存亡、改天换日的大事时候,却将在前线的自己排除在外!

难道他们忘了,是谁舍生忘死,顶住了李密一年多的狂攻猛打?忘了是谁日夜在城头亲冒矢石,循抚士卒,才勉强保住了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保住了他们今时站在这里玩弄权谋的资格?

他握紧双拳,指节咯咯作响,指甲深深嵌入掌心,渗血也浑然不觉,怒火熊熊。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