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六十九章 贵乡急报药师议

李守素、阎立本不知该何以作答的时候,李善道没在战场前线,身在帐中,却正对着一道奏书皱眉。这奏书,是魏征从贵乡急呈送到。上千里地,三天就到了。以此足可见,这道奏报中所禀内容的紧要程度。不是它事,仍是宇文化及欲攻黎阳此事!——或者说,已经不是欲攻,而是宇文化及因缺粮、及还关中之道又被李密阻断之故,已然开始对黎阳发起攻势!

东郡通守王轨,本隋任之官,翟让、李密起兵后,原先附从了李密,如前所述,在宇文化及兵到之后,他和占据济阴郡的孟海公相同,畏惧其势,改降了宇文化及。

东郡西边就是黄河,过去黄河便是黎阳郡。宇文化及因以东郡为跳板,於五日前,兵分三路,一正两佯,展开了强渡黄河的进战。他几乎将他的主力兵马全都投入了这场战斗,且裹挟了上万的东郡等地丁壮,壮其声势。结果,李善仁、薛世雄等虽竭尽全力,未有能将黄河渡口守住,被其兵马杀过了黄河。就在魏征写这道奏报之时,宇文化及刚刚兵到黎阳城。

方今天下,若论精兵,汉军、唐军、李密所部,都可谓是能战之兵,但宇文化及现所统带的骁果,实际上的精锐程度,不仅不逊色汉、唐、李密所部,军械之精良、操练之有素,更有胜之。毕竟,这十余万骁果,原先是杨广的禁卫军,所选皆关中健儿,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

如果仗着黄河天险,将宇文化及部阻於东岸,黎阳尚可保无恙。

但如今黄河防线已破,宇文化及部已经进至了黎阳城外,这种情况下,黎阳城就相当危险了。

即便在这道奏报中,魏征禀报说道,他已急调贵乡驻兵,与赵君德、李文相、王薄等部驰援黎阳,但黎阳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不容乐观在二,一个是骁果兵的战斗力高;再一个,是魏征在奏报中之所禀,他闻说宇文化及遍告其部将士,等将黎阳仓攻下后,粮秣充足,接着即可转而南下,取道河内、陕县等地,还回关中。此等刺激之下,宇文化及部的十余万将士,而下士气甚高,人人思战!

而由这第二个缘故,宇文化及的这通话,却就引发出另外一个潜在的危机了。

宇文化及告与其部将士的这通话,显是意在激励士气,但细细思来,他这通话也不排除是他的确的打算。他作乱时,打出的号召就是“还关中”,十余万骁果多是关中人,他们也都想回关中,则人心如此,打下黎阳仓后,宇文化及也就确有可能率部南下,取道河内等地以还。

这引发出的另外一个潜在危机,即宇文化及若在攻下了黎阳仓后,果是转而南下,进入河内,这对现在河东的汉军,就将是一个重大的威胁!河内,是河东汉军还回河北的必经之路,一旦被宇文化及所部攻入,就算宇文化及不在河内久待,对河东汉军的军心也必造成重大打击!则又若在此际,河东的唐军趁势发起反攻,河东之汉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恐怕就会大败。

“河北,大王今已尽得,黎阳仓之粮对我军,已不是很重要。宇文化及即便攻下了黎阳仓,亦无损大王在河北之根基。然若宇文化及果真南犯河内,我军在河东之部,士气必受重创,军心必然不稳,河东之战局却就要急转直下,……大王,这才是对我军当下最大的威胁!”

说话之人是李靖。

李靖的意见,与李善道的忧虑不谋而合。

李善道点了点头,说道:“药师,你所言极是。宇文化及若南犯河内,河东局势危矣。不但不利於我军底下的进战,我军打下的这几个郡,也有可能会丢。卿就此,有何良策以应?”

李靖沉吟了多时,说道:“大王,臣有一言,不知当否进禀。”

“有何良策,药师,你尽请直言。”

李靖沉声说道:“大王,臣愚见,河东此战,是不是可以暂告一个段落了?”

“……卿此意是?”

李靖说道:“臣敢请先为大王分析河东局势。”

“请说。”

李靖说道:“刘武周兵败,晋阳为唐军收复。晋阳坚城;秦公,臣深知之,知兵之士也。城既坚,将又智勇兼备,晋阳必成唐军稳固之据点。这亦即是说,纵然我军攻下了灵石,再进围晋阳,没个少则月余,长则数月,晋阳,我军怕亦难以攻克。且长安唐王,又一定会再增援晋阳。这样一来,我军陷入持久战,消耗巨大,便最终攻下了晋阳,臣虑之,也得不偿失。

“这是其一。——并且这一点,还是在没有宇文化及强渡大河,已围黎阳的前提下。

“其二,即宇文化及已围黎阳,若其南下河内,河东局势如方才臣之所言,势将更复杂。因此,臣以为,当前情势下,何不暂止河东此战,还师河北,集中力量,改以先歼宇文化及部?”

李善道摸着短髭,考虑了片刻,说道:“药师,你对河东局势的分析甚是透彻。确实,晋阳坚城,李世民善战,我军便是攻下了灵石,晋阳城也不易攻取。但还师河北,改以先歼宇文化及部,……药师,宇文化及拥众十余万,悉精兵也,怕他不好歼灭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靖从容答道:“大王,宇文化及虽众,然有两弊在彼。”

“哦,是何两弊?敢闻之。”

李靖说道:“宇文化及弑主,其心腹诸辈,皆因利合聚,并因司马德戡等之乱,上下猜疑,其弊之一也;其众虽多,然俱思归关中,是无坚战之心,只要我军能将之败上一阵,其众必乱,其弊之二也。故此,臣以为,我军还河北以后,只要上下同心,歼宇文化及部不为难也。”

屈突通与高曦、高延霸、萧裕等将也在帐中。

高延霸大声称赞:“李公高明!”进言与李善道说道,“大王,小奴愚见,这确是宇文化及部的两弊!”偷觑李善道神色,见他不置可否,便又说道,“不过,灵石攻克在即,我军士气正盛,若於此时撤兵,还河北,小奴却又以为,似亦不太妥当。”

两面话,都让他说了。

李靖接着说道:“大王,如回师河北,先歼宇文化及,比之晋阳不易攻取,且有两利於大王。”

“药师,你所言‘两利’,容我猜上一猜。歼灭了宇文化及部之后,编其俘虏,收其军械,我军实力将更强大,这是第一个利处;江都群臣,不少从在宇文化及军中,擒杀宇文化及后,我的声望将更高,这是第二个利处。我说的,对也不对?”李善道抚摸着短髭,笑道。

李靖说道:“大王英明,此正靖所言之‘两利’。”

——汉军的实力将更强大,这毋庸多言。

“声望将更高”云云,仍如前文一再所述,隋之王气,随着杨广的久驻江都,已是分为三处,一在长安,一在洛阳,一在江都。长安之王气,被李渊得了;洛阳之王气,李密正在争夺;江都之王气,现则落在了宇文化及的头上。宇文化及虽弑君之臣,可大隋的国玺、一干重臣、杨广的后妃等等,於今俱在其军中,如此,若能歼灭宇文化及部,隋之国玺、重臣等等,自然就会尽数落入李善道手中,等於便是江都王气,将为他所得。何为“声望”、何为“王气”?“王气”,就是名义;“声望”,也是名义。江都王气既得,李善道在海内的声望当然亦即可上一个台阶,往大里说,他从这以后,便算是真正具备争夺隋所失之天下的资格了!

第一个利处,尚且罢了,第二个利处,着实重要。

要知,李善道现下,比与李密、李渊,他最大的短处,就是他出身不高,争夺天下的名义、号召力上,他远不如李密、李渊。江都王气若被他得之,他的这块短板,便可补上。

“屈突公,你以为药师此议,何如?”李善道心中已有决断,为示尊重,询问屈突通的意见。

屈突通赞成李靖的建议,说道:“晋阳确可能不易攻取,宇文化及兵又已入黎阳,当此之际,药师此议甚是。大王,臣与宇文化及相识,知晓其人、其能,他就是一个庸人,才短智缺,既无服众之望,亦无治军之能。其现虽众达十余万,药师说的没错,却绝非大王对手!臣亦以为,当前不妨可暂休河东此战,还师河北,先歼宇文化及!待歼灭其后,挟大胜之威,以大王升隆之望,莫说再攻河东,取之反掌之易,应者必如云,即使兵讨李密,胜之也为不难!”

李善道说出了自己的决断,说道:“刘季真从附於离石,要说起来,河东现今的局面,对我军也是有利。然未能挡住宇文化及渡河,黎阳告危,情势所迫,我军亦只能先止河东之战,还师河北!我意已定,便用药师此议。但还师之前,却还有两事,须当要做。”

“敢问大王,两事之一,可是攻下灵石?”屈突通在李善道麾下有段时日了,已较了解他。

李善道说道:“不错。我军还河北以后,李世民也许会兴兵南下,为保河东等郡不失,灵石这块要地,我军无论如何,都要夺下!传令诸部,限期三日,必要攻克灵石!”

高延霸、高曦、萧裕等将齐齐起身,躬身应诺。

屈突通问道:“大王,第二件事是甚么?”

“第二件事,前日不是接到关中情报,薛举似有引众东进之态,我却得在回师前,给李世民去封书信。”

话未落地,帐外王宣德进来,禀道:“大王,李世民遣使两人求见,言称有其书信敬呈。”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