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五十一章 险化危轻骑进斗

李靖应召而到。

宇文歆免其行礼,请他落座,不好直接就问,先假装再问军事,权且当做开场白,略叙几句,转入正题,借着说到了今日汉军攻营甚猛,乃询问说道:“今日汉军阵中,有一督战之将,引百骑往返督促汉军诸部,旗号‘李安’。药师,闻你同产弟亦名此。此李安,可即公弟乎?”

李靖答道:“回禀将军,靖弟确名李安。靖弟前在罗艺军中为兵曹,罗艺降了李善道,今从寇河东,靖弟或现也确在汉军中,但今日汉军阵中此将,未见其人,靖实不知是否便是靖弟。”

宇文歆见他并不掩饰他弟弟李客师现在汉军中的情况,遂又从容问道:“药师,昨夜辕门将进禀,说有一你家家仆,为你送家书到此。这封家书,不知公家何人所写?”

李靖答道:“回禀将军,昨晚靖是收到了一封家书,系靖兄所书。”

宇文歆抚摸胡须,佯笑说道:“药师,若我记得不错,你家在三原。三原距此,数百里远,且河东地面,方今我军与李善道、刘武周两部交战正酣,却你家书忽至,想来当有要紧之事?”

李靖好像迟疑了下,然后答道:“敢禀将军,靖兄来书,所言确也算一件紧要之事。靖兄从友人处,听来得知了靖从舅表兄韩世谔的消息,闻他遁在陕、虢山中,因来书将此事告知与了靖,希望靖从王师,击破了李、刘两部以后,能够遣人南往陕、虢,找一找他。”

——韩世谔,是李靖舅舅韩擒虎的继子。韩擒虎没有儿子,韩世谔过继给了他。杨玄感叛乱时,韩世谔也参与了。后来兵败,他被擒获,但在送往去见杨广的途中,他寻机逃走了。之后只传闻他奔投山贼,再也没有了音讯。杨玄感兵败的地方是在阌乡,如前所述,正是陕、虢西边,而当时杨广是在河北高阳。这么说的话,韩世谔的确是有可能脱逃进了陕、虢山中。

却李靖的这个回答,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但也正是如此,大概才会让人更加相信。

宇文歆端起茶碗,抿了两口水,有心叫他把家书取出,自来一观,可因既见李靖神态安然,不像亏心,复亦是因知李靖颇得李世民重视,无凭无据的,也不好苦苦相逼,便正思量间,——郑仁泰没走,已在座中开口,直言说道:“李公,你这封家书,可否与我等一看?”

李靖微愣,旋即坦然说道:“这有什么不可?将军与郑将军若是想看,靖自当取出以供览阅。”顿了下,说道,“不过家书,靖未随身携带。敢请将军与郑将军稍等,靖去将取来。”

郑仁泰呵呵一笑,说道:“一封家书,何必劳动李公大驾,只需差遣一从吏去取即可。”

李靖点了点头,便唤来一名帐外等候的亲随,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亲随领命而去,李靖则继续与宇文歆、郑仁泰闲谈,气氛虽甚微妙,却也不失礼数。宇文歆目光闪烁,郑仁泰不时往帐外去望。等不多时,这亲随还回,果是取了家书一封。李靖接住,亲手呈与宇文歆。

宇文歆打开来,急不可耐地浏览信中字句,只见信中字迹粗枝大叶,非李靖手笔,察其言辞,颇显急切,如李靖所言,确实主要说的就是听闻韩世谔藏身陕、虢山中之事。

看罢了,宇文歆略露释然,将家书还给李靖,笑道:“李公,公兄之此家书所言,关乎韩公下落,确是紧要。然我之愚见,战事当前,公当以国事为重,私情暂且搁置。待凯旋之日,再图寻觅,亦未为晚。到时候,我会派人相助於公,为公一同寻找韩公下落,可好?”

李靖收好家书,说道:“多谢将军!”

“李安,还有你昨晚的家书,我只是想起来了,随口一问。请公还来帐中,为的还是接下来的守营部署。药师,你适才言道,我营地坚固,兵多械精,汉军难以攻破,唯一需防的,是需防其夜袭,故需加强夜间巡逻,增设岗哨,并备足火把灯笼,此议甚是!我这就传令下去,就按公之此议,左、中、右三营,务必尽皆严格执行。”宇文歆不再说李安、李靖家书等事。

李靖应道:“是,将军。李善道用兵多谋,我营坚,他正面攻不下,必会另寻它法。靖之愚见,夜袭确是他有可能会选择的办法之一。但只要我军有备,他亦难有机可乘,无须大虑。”

帐中三人,却这时都能感觉得到,刚才紧张的气氛似已缓和,但一股莫名的尴尬,接着隐约萦绕起来。於是勉强又都装模作样地,谈了几句宇文歆所谓的“为的还是接下来的守营部署”,终是三人难以再议论下去。便宇文歆说道:“药师,夜已深了,各自歇息,明日再议吧。”

李靖起身告辞。

目送他出到帐外,听他和他亲随们的脚步去远,宇文歆转顾郑仁泰,说道:“郑将军,今日汉军阵中的李安尽管极可能就是李靖的弟弟,但好在昨夜的家书,非是李安所写。”

郑仁泰冷笑了声,说道:“将军,只怕不是这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哦?郑将军,你还有所疑?”

“将军,李靖说这封家书系他兄长所写,但他兄长的字迹,你我谁见过?未曾见过,就难辨李靖这番说辞的真伪。李靖素来谨慎,有没有这种可能?昨夜家书实为李安所写,而李靖得书之后,为掩人耳目,又伪造了这一封刚才给将军看的家书?将军宜多加留意,以防有变。”

宇文歆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点头道:“郑将军所言极是,我当细察,不可轻忽。”

言罢,二人对视,心照不宣。

……

回到了帐中,李靖坐将下来,只感觉后背都湿透了。

自然不是因天气炎热,而是适在宇文歆帐中的对话,尤其是郑仁泰居然连取信都不让他亲自去取让他心惊。——郑仁泰这话说时,李靖记得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以至他依稀都好像听到,同时有甲片声在帅帐的外边响动!

他打发了亲随出去,连着喝了两碗水,这才尽力将心绪平复,席下取出一封密信,细细审视。

信中字迹熟悉,这封信,可不才正是昨晚他收到的李安所写的劝降书信?

落目在“今兄虽幸得救,奸谗毁积,实非长久之计”这一句,他的视线在“实非长久之计”上停留良久,心中暗叹:“阿奴所言不虚,‘奸谗毁积’,我处境危矣!”

家书这件事,是糊弄过去了。

但不代表危险已经渡过。

第一,家书之外,还有个致命处,就是送家书来的这个李客师的家仆!万一宇文歆突然想到,将这家仆偷偷抓走,拷掠之下,这家仆恐怕就会吐露实情。第二,亦是最致命的,宇文歆对自己的怀疑,明显的已是越来越深,只要他的怀疑尚存,自己便如悬於一线,随时可能丧命。

“当下之计,如何是好?”李靖口干舌燥,又喝了两碗水,顺着李客师的这封劝降信往下看,看到了“贤兄深通韬略,岂不闻‘君子不立危墙’乎?且夫识时务者为俊杰,良鸟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韩信背楚归汉,成不世之功;管仲射钩相齐,开桓公之业”!

出将入相,固大丈夫之志也。

而且李渊与自己新仇旧怨,差一点就把自己杀了,自己在李渊这个军事政治集团中,不但不是李渊的元从功勋,反存在着巨大的政治污点,说起来,李渊断非自己可投的良主。

然而,李世民与其父不同,待己不薄,且胸怀大志,年轻英武,知兵善战,或有可为!

究竟接受不接受李客师的劝降?

李靖心中挣扎,权衡利弊,继续顺着劝降信向下看,又看到了“故特令弟致诚:愿以上将军之印、万户侯之封,虚位以待,并许裂土分疆,何惜名爵,得专征伐,以酬兄志”这一句。

即便在李世民帐下,他现今也没有这地位,——或者说,他离这个地位尚天壤之别!要知,李世民救下他后,起先仅以亲卫任他,充为卫士而已,今从来河东,尽管得了升迁,可也无非只是个车骑将军,——对比隋之军制,等若一个军府的副将,也就是个中级将领。

李善道若果能这般重用於己,自己或许真该考虑另谋出路?

可是话再说回来,自己与李善道并无旧交情,李客师信中所言的这些,又到底是真的李善道的心意,抑或仅仅是为诱自己叛降?——设身处地,细细来想,应该不是只为诱自己叛降。毕竟自己在唐军中,而下既无实权,也无高名,李善道他没有必要对自己如此费心。

然而,话又再说回来。对呀,自己而下既无实权,也无高名,李善道为何如此看重?莫非,他居然真的能够在与自己素不相识,此前从无交往的情况下,洞察到自己潜藏的才华?

若真是这样,李善道若真能识人於微末,见人所未见,他的识人之明,可真是就堪称非凡。

不禁目光往回倒看,重看回到“此诚萧王之故事也,非惟人力,实乃天命所归”这句。

李靖流连再三,沉吟不语。

李善道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要重用自己,实际上也不是很重要,於今之最关键重要者,是究竟而今群起逐鹿,谁能最终问鼎中原?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还是李善道?

以李靖之才略,他反复分析唐、汉这两边的优劣势,一时间,却也分辨不出!

李渊已占长安,得了隋室的一分王统,其人是关陇顶尖贵族出身,有名海内。这是李渊父子的优势。李善道虽崛起於草莽,可能征善战,且深谙民心,现今得了河北全境,河北之地,民丰物阜,兵源充足,实为争霸之基,其势亦不可小觑。李善道以“汉”为号,汉高亦是起自草莽,最终成就霸业。李善道若能效仿汉高,善用河北之利,或许还真能与李渊父子一较。

帐外传来更鼓,声声入耳,不知不觉,灯花已残,天已快亮。

千头万绪,难以决断。罢了,且暂观其变,并暗中部署,以防不测!李靖暗忖心道,遂将信件妥帖收好。帐窗外晨曦微露,晨风吹进,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他笼罩其心头的阴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