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28章 熙宁二年上元节

宋神宗的新宋 第128章 熙宁二年上元节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01:56: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福宁殿内,赵顼刚刚听完皇城司都知李宪关于犒赏物资分发完毕的禀报。他面色平静,挥手让李宪退下。

殿内只剩下他一人时,他才轻轻吁了一口气,目光落在了一份刚刚送来的内承库支出账目上——为此次犒军,他从皇城司海外贸易利润中拨付的款项,又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他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心中暗道:“朕这个官家,怕是史上最存不住钱的皇帝了。”

内承库好不容易通过海外贸易积攒了些“私房钱”,转眼间就如流水般花了出去:河北赈灾、西北筑城、赏赐后宫、如今又是犒赏三军……

然而,这丝无奈很快就被一种极其冷静和坚毅的神情所取代。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上面标注的各大禁军屯驻之地。

“存不住,那便不存!”他仿佛在对自己说,又仿佛在对着无形的阻力宣告。

“此刻的每一贯钱,都不是耗费,而是投资!是刀锋!”

“犒赏禁军,是稳住刀柄,让他们知道,朕裁撤冗员,非是吝啬寡恩,而是为了让留下的精锐过得更好,让国家养得起真正的虎狼之师!”

“唯有先安其心,方能挥动裁撤的利刃,而无营啸之虞。”

“现在用内帑赏下去的钱,是为了将来能从国库中,永久地省下十倍、百倍的军饷!”

他的思路清晰无比。裁军是阵痛,但阵痛之后,才是新生。一支更加精干、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其战斗力远胜于数量庞大却臃肿不堪的旧军。

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军费,才能支撑他实现更宏大的蓝图——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改革官制、富国强兵!

赵顼的这一步棋,深思远虑:

分化瓦解,减少阻力:在宣布继续裁军的当天进行大规模犒赏,巧妙地安抚了中下层士卒。

这会让普通军士觉得,皇帝是“仁义的”,裁军是“不得已”的国家大事,针对的是“老弱无能者”,而非他们这些“有用之身”。

这能有效防止底层被少数可能利益受损的高级军官煽动,将军队的潜在抵抗力量降到最低。

彰显恩出自上,收拢军心:特别强调赏赐来自“内帑”(皇帝的私房钱),而非国库常规拨款,这是在强化皇帝个人与军队之间的恩义纽带。

让将士们感受到“官家心里有我们”,这比任何制度性的约束都更直接、更有力。

为吕公弼的改革铺平道路:他将“白脸”(宣布严厉的裁军政策)的角色交给了枢密使吕公弼,而自己则扮演“红脸”(施以厚恩)。

这让吕公弼可以更硬气、更少顾虑地执行裁撤标准,而赵顼则保留了调解和施恩的余地,确保了改革的执行力,又掌握了人情上的主动权。

赵顼的目光从舆图上收回,重新变得沉静而坚定。他不再为内帑的迅速消耗而心疼。因为他深知,今日洒下的金银,是为了浇灌出明日强盛的国本。

“钱,不过是工具。用以守成,则死水一潭;用以变法,则活水源头。”

“现在,朕就是用这活水,去冲开那淤塞已久的旧河道!”

“裁军、省费、强兵、然后……才能谈及更深的改制。”

熙宁二年的正月初十,赵顼用一场及时的犒赏,为他艰难无比的军事改革,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再次表明了他破旧立新的决心不可动摇。

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已别无选择,只能用今日的财富,去投资一个不确定,但必须去争取的未来。

熙宁二年,正月十三。上元节的喜庆气氛已笼罩汴京,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节日前特有的躁动与期待。

然而,在皇城西北角一处戒备森严、远离繁华的院落——广备攻城作下属的“火药作”——却进行着一场与节日氛围格格不入、却可能决定帝国未来命运的严肃检验。

院落外围,皇城司的亲从官神色冷峻,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院内一片空旷的场地前,赵顼身披一件厚重的深色大氅,面无表情地坐在一张铺着黄缎的扶手椅上。

他的身旁,站着神色紧张的军器监少监以及火药作的提举官。吕公弼和几位负责军械的重臣,也垂手侍立在侧。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场地中央那几个看似不起眼的物事上。

在赵顼即位之前,乃至此刻,北宋的火药技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它无疑是全世界最先进、最成体系的,但其应用,却十之**用于制造盛大的烟花,以彰显帝国的富庶与祥和。

仅有极少量、性能并不稳定的火药,被用于军事,如制造霹雳火球、蒺藜火球等守城武器,或作为燃烧剂。

其威力时大时小,可靠性极差,更多是依靠燃烧和喷溅的火焰制造恐慌,而非真正的杀伤。

问题的核心,正如赵顼所知,并非简单的“一硝二硫三木炭”口诀,而在于原材料提纯的瓶颈和配比的模糊性。

硝石含盐、硫磺含酸、木炭质地不一,且所有工序都依赖工匠“手感”和“祖传秘方”,导致每一批火药性能天差地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军器监的官员和工匠们,也常为哪种“秘方”更好而争论不休,却无人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赵顼深知,他无法凭空变出化学提纯法和标准化生产线。但他可以用他作为帝王的力量,推行一套更强大的工具:制度与数据。

在过去几个月里,他连续对火药作下达了几道看似简单、却颠覆传统的旨意:

建立“物料档案”与“生产日志”:勒令火药作对每一批采购入库的硝石、硫磺、木炭,都必须记录其产地、供应商、外观成色(由指定官员描述)。

每一批火药的生产,都必须详细记录所用物料的批次、研磨时间、搅拌次数、以及最终采用的“斤两分毫”配比。这改变了以往“大致不差”的模糊管理。

强制“效果记录”:制成的火药,无论是用于烟花还是军械,都必须由第三方(如军器监指派官员)记录其燃烧速度、声响、烟雾、乃至实际效果(如烟花腾空高度、爆炸范围)。

哪怕只是定性的描述,也必须形成文字。

引入“对照试验”:这是赵顼最具突破性的要求。他下令,定期选取不同批次、不同配比的火药,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天、同一地点、同一人操作)进行并排测试,直观比较其效果优劣。

这些措施起初遭到了工匠和底层官吏的抵触,认为繁琐不堪,多此一举。但在皇帝严旨和军器监的强力推行下,一套原始但前所未有的数据采集和追溯系统,开始在这个帝国最神秘的作坊里艰难地运转起来。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