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209章 百舸争流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第209章 百舸争流

作者:做梦都不放过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7 12:3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四月的清华园,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全国的高等学府与工业界。

实践基地第二期课题发布会的盛况,尤其是那五十余项涵盖自动化深化、工艺优化、设备维护、前瞻基础研究四大板块,以旗舰项目《中厚板热处理线全流程自动化系统研究与示范》为龙头的课题体系,以及那令人咋舌的六十万元资金投入,通过报纸及内部参考等多种渠道,如强劲的东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学校与一个工厂之间的合作,它被赋予了更深层的象征意义。

一种全新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崛起,它展示出的雄心、气魄与成果,如同一座突然拔地而起的灯塔,光芒强烈,既指引了方向,也刺痛了一些人的眼睛。

其引发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许多高校和厂矿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合作模式。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更为剧烈的“虹吸效应”担忧。

顶尖的学生、宝贵的经费、前沿的课题,乃至上级的关注和政策倾斜,似乎都在向清华和红星轧钢厂汇聚。

这种趋势,让一些传统的行业巨头和顶尖学府坐不住了。

竞争,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形式,骤然降临。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近在咫尺的北京大学。

未名湖畔的静雅,并未消弭其理工学部的锐气。

北大技术物理系、数学力学系迅速联手,组建了一支精干的“数理工程应用课题组”。

他们没有选择下沉到某个具体工厂去“摸爬滚打”,而是采取了“高举高打”的策略,直接与冶金工业部对接,立项《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与最优控制理论研究》。

他们的思路清晰而犀利,避开清华方案中繁琐的工程实现和“土法上马”的实用主义,直指工业自动化的“大脑”与“灵魂”——控制理论本身。

在《科学通报》上新发表的数篇论文,以及在部委专项会议上的报告,北大团队以其严谨的数学推导、优美的模型构建和对于系统“普适性”、“最优性”的追求,构建了一套高层建瓴的话语体系。

他们含蓄地批评当前一些实践“重应用、轻理论”、“满足于解决个别问题,缺乏系统性理论升华”,虽未点名,但其锋镝所向,不言自明。

课题组中一位名叫魏知远的青年讲师尤为引人注目。

他三十出头,风度翩翩,言辞犀利,思维敏捷。

在一次部委组织的研讨会上,他面对台下诸多资深工程师,仅凭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流畅地写下一连串复杂的偏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阐述其对于轧制过程中板形控制的“广义预测控制”新模型,其逻辑之严密、数学工具之精深,让不少习惯于经验公式和试验调试的现场工程师感到“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其理论深度。

“我们的目标,”魏知远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却充满自信,“不是复制一条生产线,而是要提炼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控制律。这才是顶尖大学应对国家重大需求时,应有的贡献。”

几乎与此同时,北钢院这所冶金行业最高学府,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威胁。

作为“专业的人”,他们无法容忍在自家最核心的领域被综合性大学以如此声势“抢走风头”。

北钢院迅速联合了有着“草原钢城”之称的包钢,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基于国产元器件的特种钢轧制自动化方案》。

他们的口号朴实而有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其方案设计,刻意避开了清华项目中那些进口元件和“掐丝珐琅”这类略显“奇技淫巧”的定制化工艺,强调全部采用国内已能稳定生产的继电器、仪表和材料,力求方案的“纯粹性”和“可推广性”。

在北钢院组织的技术交流会上,一位名叫高建国的教授成了他们的“招牌”。

高教授年约五十,皮肤黝黑,手指粗糙,常年在包钢等生产一线奔波,身上带着一股洗不掉的钢铁与机油混合的气息。

他发言从不看讲稿,喜欢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粗犷的示意图,言必称“我们在包钢如何如何”“根据我们在炉前的经验……”。

“自动化是好东西,”高教授嗓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但不能搞成花架子,不能脱离咱们国家的实际!动不动就要用外面来的宝贝疙瘩,成本高昂,坏了还没地儿修,这怎么行?咱们的方案,可能看起来‘土’一点,但皮实、耐用,就像咱们包钢的骆驼,能扛重、能走远路!这才是真正的‘自力更生’!”

他的发言,在众多条件相对艰苦、资源匮乏的中型钢厂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一时间,“北钢院-包钢”方案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

面对北大理论上的“降维打击”和北钢院实践上的“釜底抽薪”,红星轧钢厂实践基地内的气氛,在成功的喜悦过后,陡然变得凝重而充满斗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压力来了啊。”赵老师放下手中的报纸,上面正刊登着北大课题组的相关报道,他揉了揉眉心,“没想到反应这么快,这么直接。”

刘星海教授却显得颇为平静,甚至眼中带着一丝欣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好事。魏知远那篇关于广义预测控制的文章,我看了,思路很新颖,确实指出了我们现有模型的一些不足。高建国教授强调立足国产化,也是切中要害。这说明我们的工作真正引起了重视,逼着大家都要拿出真本事来。”

他看向聚集在办公室的课题核心成员们,语气转为严肃:“竞争不可怕,固步自封才可怕。北大追求理论高度,这是他们的长处,我们不必与之在纯理论领域纠缠,但必须加强我们自身实践的理论提炼,不能只满足于‘做出来’,要能说清楚‘为什么能做成’、‘好在哪里’、‘背后有什么规律’。北钢院强调国产化和普适性,这恰恰提醒我们,在方案设计和工艺选择时,要更有前瞻性,更要考虑大规模推广的成本和可行性壁垒。”

在刘教授的定调下,实践基地的应对策略清晰起来。

保持定力,深化特色,开放学习,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自我。

一方面,他们更加专注于自身课题的攻坚。

第二批课题的发布,如同吹响了集结号,不仅原有团队成员干劲十足,也在清华校内吸引了更多优秀学生的加入。

短短一个月内,主动申请加入实践基地各课题组的本科生、研究生又增加了七十多人,使得基地总人数突破了两百。

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用更扎实、更先进的成果来回应外界的质疑与挑战。

另一方面,团队内部的学习氛围也更加浓厚。

吕辰特意托人找来了北大魏知远等人发表的论文,组织控制理论小组的成员一起研读、讨论,汲取其中有益的思路用于优化自身的算法。

吴国华在设计新的控制逻辑时,也开始有意识地撰写更严谨的数学推导附录。

而对于北钢院强调的国产化问题,赵老师、钱工、孙工则在设计和采购时,更加注重元器件的国产替代方案论证,即使暂时因性能要求必须使用进口件,也会同步启动国产化改进的预研。

这种在竞争压力下迸发出的活力,也直观地体现在项目进展上。

板材车间那条目标生产线的改造工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

所有的测绘和数据收集工作已全面完成,最终的改造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已然敲定。

沈青云、赵老师等亲自在现场指导施工,车间里,划线的划线,筑基的筑基,安装平台的钢结构开始搭建,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和电焊的弧光,宣告着一场大规模的硬件改造正式启动。

负责机械加工的车间更是昼夜不息,根据新的设计图纸,飞剪系统的强化部件、矫直机的新的辊系座、输送链的改造模块等关键部件,已经开始下料、粗加工、精磨……钱工和孙工几乎常驻车间,与牛师傅、邹师傅等人一起,盯着每一个关键工序的完成。

而在“掐丝珐琅”电路板的批量生产工艺攻关上,联合课题组更是投入了重兵。

汤渺副教授带领的材料小组,与赵老师、钱师姐等人紧密协作,陶瓷粉体的配方优化、氧化铜与碳粉的混合均匀度控制、烧结助剂的选择等核心材料问题,在大量的实验中得到一步步明晰。

最令人振奋的是,工艺所需的专用设备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用于氧化铜粉末预处理的“氧化炉”率先制作成功,并通过了初步测试;。

用于最终烧结的“烧结炉”也已完成制造,正在紧张调试中。

而最为关键、也将工艺构想变为现实的核心——“轧胚机”,也已由精仪系和机械系组成的专项小组完成了初步设计,进入了详细图纸绘制和关键零件加工阶段。

那个将陶瓷粉、氧化铜、碳粉混合“轧”成生胚的大胆设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这一天傍晚,实践基地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轧胚-原位还原烧结”工艺专项小组正在召开阶段性会议。

沈青云指着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同志们,氧化炉和烧结炉的顺利推进,为我们解决了‘头’和‘尾’的问题。现在,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这台‘轧胚机’上!它的精度,直接决定了生胚的均匀度和致密性,进而影响后续还原反应的成功率和电路的质量!”

赵老师指着摊在桌上的复杂图纸:“沈工、汤老师,各位,我们设计的两辊热轧式结构,关键在于对辊的平行度、压力控制精度以及送料机构的稳定性。我们计算过,要想达到理想的生胚密度和厚度公差,对辊的径向跳动必须控制在5微米以内,压力控制系统需要能实现±1%的精确调节……这对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是极大的挑战。”

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5微米的精度,在这个精密机床尚且稀缺的年代,无疑是一个极高的门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直凝神静听的田师姐突然说道:“各位老师,我们不如设计一个大规模制胚机械!让印压、注浆集中到一个环节,摒弃了繁琐、低效的手工步骤。”

沈青云问道:“一步压印,同步注浆?说说看!”

田师姐描述了核心部分:“核心是一个特制的模具辊,内部自带流道和压力系统,充满高固含量的‘电力浆料’。模具表面是我们电路的凸起反形,其上密布微喷孔。”

沈青云点点头:“我看这个思路可以,至于加工精度,我们可以请两名老师傅们进行攻关,采用‘手工 精密测量 反复修磨’的土办法。这里有很多技艺精湛的老师傅,他们甚至能凭借手感和简单的量具,把模具修配到极高的精度。人的经验,有时候能弥补设备的不足。”

他们的话,如同在沉闷的房间里打开了一扇窗。

赵老师眼睛一亮:“一体液压、注浆成型!这个思路大大降低了精度要求,也更符合我们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虽然设备可能会复杂一些,但可行性大大提高!”

刘教授也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土洋结合’的想法很好。我同意,立即调整轧胚机设计方案!”

专项小组的方向再次明确,会议气氛重新变得热烈起来。

大家围绕着新的设计思路,激烈讨论着具体的技术细节。

散会后,吕辰和王卫国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夜风微凉,吹拂着路旁新发的柳枝。

王卫国感慨道:“北大那边用高深数学逼着我们提升理论,北钢院用国产化逼着我们考虑实际,钱师姐这倒好,直接用‘土办法’解决了难题。”

吕辰笑了笑,夜色掩盖了他脸上的疲惫:“钱师姐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又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吕辰又道:“不过,我们搞工业自动化,不是为了比谁的公式更漂亮,也不是为了比谁的设备更纯粹,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提升生产力。北大、北钢院的路子,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适用场景。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这种‘实事求是、敢闯敢试’的灵活性,能够迅速将理论、技术、经验与现场条件结合起来。”

他望向远处实践基地车间依然亮着的灯火:“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这种百舸争流的局面,最终会推动我们整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而我们,能参与其中,幸甚至哉。”

王卫国重重点头,用力拍了拍吕辰的肩膀。

两人不再言语,踏着星光,融入了夜色。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