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 > 第341章 纸坊与月饼

杨大江陪着刘家兄弟早出晚归,几乎跑遍了静岚县周边,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纸坊场地。不是地方太小施展不开,就是离水源太远,要么就是价钱谈不拢。连着奔波了七八天,几个人都瘦了一圈,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和焦躁。

这日晚饭后,刘家兄弟聚在他们暂住的小院里商量对策。

“这么找下去不是办法,”

刘平皱着眉头,“合适的场地难寻,就算找到了,价钱也不便宜。咱们刚盘出镖局,手头就那五百两,买了地建了作坊,怕是就没多少周转的银钱了。”

老三刘喜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实在不行,咱们回县城边上找个偏僻点的地儿?”

老四刘乐细声细气地开口:“县城附近的地价更贵……而且,造纸用水量大,还得考虑排污,在县城边上,怕是银钱不凑手。”

一直沉默的老二刘安忽然抬起头,目光扫过窗外暮色中的杨家岭,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大哥,三弟,四弟,你们觉得……杨家岭怎么样?”

“杨家岭?”兄弟三人都是一怔。

“对!”

刘安越说越觉得可行,“你们想,咱们这纸坊,关键技术是杨家提供的,主要的靠山也是杨家和王家。把作坊设在杨家岭,离得近,有什么问题随时能请教杨叔和玉丫头,省了多少奔波?

而且这地方背靠大山,取材方便,那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水量充沛,水质也好,正合适造纸!”

刘平沉吟着:“道理是这个道理,只是……这毕竟是杨家族人聚居之地,咱们外姓人来这里建作坊,里正和族老们能同意吗?会不会给杨家惹麻烦?”

“问问不就知道了?”刘喜是个行动派,“明天咱们就去找里正说道说道!”

第二天,刘家兄弟备了份不算厚重但很实在的礼物(一块上好的猪肉和两包点心),由杨大江陪着,去了里正杨五爷家。

没想到,杨五爷听完他们的来意,非但没有为难,反而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脸上乐开了花:

“好事啊!天大的好事!我们正愁村里除了种地、给怀玉家送点山货,没别的进项呢!你们这纸坊要是能办起来,肯定得招人手吧?咱们村的壮劳力、半大小子,都能有个挣钱的营生!

这是给咱们杨家岭送财路来了,我哪有不答应的道理?放心,地皮的事儿包在我身上,只要不占良田,一定给你们找块又便宜又好的地方!”

杨五爷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就召集了几位族老商议。听说能解决村里闲散劳力的问题,族老们个个点头赞同。最终选定了村东头小河下游一片地势稍高、不易被水淹的荒地,大约十来亩的样子。里正象征性地收了二十两银子,还帮着跑前跑后办好了地契文书。

场地有了,接下来就是盖作坊。杨大江直接推荐了刚给自家盖完老宅的赵师傅。

赵师傅带着徒弟们来看过场地,听完对纸坊的大致要求(主要是需要宽敞的工棚、泡料池、碾料坊、抄纸房和烘房),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这活儿我接了!东家放心,这作坊比盖房子简单,老汉我一定尽快给您弄妥帖!”

舒玉得知赵师傅接手后,钻进屋里鼓捣了半天,然后拿出一叠画得密密麻麻的图纸交给赵师傅。上面不仅标明了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尺寸,还画了一些简单的排水沟、引水渠的示意图,甚至连不同工坊之间如何衔接才能提高效率都考虑到了。还有几个关键设备(如打浆用的水碓、抄纸用的纸帘床)的示意图。

赵师傅拿着那叠在他看来有些“异想天开”却又莫名觉得合理的图纸,研究了半天,啧啧称奇:“妙啊!这水碓借用水力打浆,省时省力!这纸帘床的构造也巧妙!您放心,我这就回去琢磨,保准给您做出来!”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充足的资金(刘家兄弟卖了镖局的五百两银子大部分都投了进来),赵师傅带着徒弟和临时招募的村里壮劳力,立刻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挖地基、砌墙、上梁……工地上整天叮叮当当,热闹非凡。刘家兄弟也没闲着,整日泡在工地上帮忙,和灰搬砖,什么都干。

原本刘家兄弟打算在村里先租个房子暂住,杨老爹知道后,直接发了话:“租什么房子?外道!家里空屋子还有,就住家里!要是觉得不方便,原来那边小院也空着,随便你们住!正是用钱的时候,能省则省!”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家兄弟又是感激又是惭愧,最终还是厚着脸皮接受了这份好意,继续住在杨家,想着等纸坊盈利了,再好好报答。

趁着建作坊的间隙,舒玉把刘家兄弟四人叫到后院,开始了她的“造纸速成班”。

她搬来一个小黑板(让赵师傅用木板刷了黑漆做的),拿着自制的粉笔,像个小夫子,从处理树皮、麻料开始的沤料、蒸煮、捣浆,到抄纸、压榨、烘干,每个步骤都讲得清清楚楚,还特别强调了水质、火候、搅拌力度等细节对纸张质量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理论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全是问题。老大刘平力气大,但性子急,捣料总是掌握不好力度,不是没捣烂就是溅得到处都是;老二刘安脑子活,但手上功夫差,抄纸的时候总是厚薄不均;老四刘乐心细,可力气小,搅动大缸里的纸浆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学得最快、掌握得最好的,竟然是性子最急、看起来最没耐心的老三刘喜!

一开始,刘喜对着那些繁琐的步骤直挠头,坐立不安。可当他亲手拿起工具,开始捣浆、尝试抄纸时,那股子属于工匠的专注和耐心竟意外地被激发了出来。他力气大,捣浆均匀;手腕稳,抄纸时力度把控得极好,捞出来的纸浆薄厚均匀;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改进工具的小建议。

看着刘喜围着浆池、纸帘床,一待就是大半天,那股沉浸其中的劲儿,与平日里的暴躁莽撞判若两人,众人都啧啧称奇。

连舒玉都看得瞪大了眼睛,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三舅舅,你真厉害!”

刘喜被外甥女夸得嘿嘿直笑,露出一口白牙,挠着头道:“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就觉得这活儿干着……得劲!心里静!”

杨大川也笑道:“三哥,看来你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啊!”

刘喜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他这双拿惯了刀剑、砸过无数匪徒脑壳的手,如今摆弄起这些柔软的纸浆来,竟比拿刀还要稳当几分。

晚饭时,颜氏看着安静了不少、甚至有些“文气”了的刘喜,忍不住打趣道:

“这可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最喜动的人,偏偏被这最磨人性子的营生给缠上了!造化弄人哟!”

刘喜被说得黑脸一红,梗着脖子道:“颜婶子,这……这造纸也挺有意思的……”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饭桌上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月余时间转眼即逝。在赵师傅带着人加班加点地赶工下,一座像模像样的纸坊终于在村东头立了起来。高大的工棚、整齐的泡料池、结实的碾坊、宽敞的抄纸房和带有火龙(一种土法加热装置)的烘房、库房一应俱全。

刘家兄弟看着这崭新的作坊,激动得眼圈都红了。紧接着,他们又托赵师傅在纸坊后面,紧挨着山坡的空地上,起了五间结实的青砖瓦房。这是他们为自己家准备的,打算等稳定下来就把老娘和嫂子接过来一起住。

在纸坊正式开工前,舒玉让刘家兄弟自己试着独立操作,做了几回纸。她只在旁边看着,绝不开口指导。

前两次,不是火候没掌握好,蒸煮过了头,就是抄纸时力度不均,出来的纸张厚一片薄一片,甚至还有破洞。刘家兄弟急得满头大汗,尤其是刘喜,差点把手中的纸帘床给掰断了。

舒玉依旧不说话,只是让他们自己找原因,重新再来。

到了第三次、第四次,情况明显好转。纸张的均匀度、厚薄都有了很大改善。等到第五次开炉,当刘平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完整、平滑、色泽自然的浅黄色纸张从烘干墙上揭下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纸张质地坚韧,触感细腻,虽不如宣纸洁白,却自有一种古朴自然的韵味,比市面上常见的普通草纸不知强了多少倍!

“成……成功了?!”刘安声音发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刘喜拿着那张纸,翻来覆去地看,激动得手都在抖。

连闻讯赶来的杨老爹、杨大江和赵师傅看了,都连连点头称赞:“好纸!真是好纸!这纸看着就结实,写字、包装都使得!”

然而,舒玉拿起那张纸,对着光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小脸上却没什么喜色,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嗯,马马虎虎,算是达到最低标准了。记住这个感觉,以后就按这个标准来,只能更好,不能更差。”

最低标准?众人都愣住了。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是极好的纸了,在舒玉眼里竟然只是“马马虎虎”?

舒玉看着他们不解的神情,解释道:“咱们这第一批纸,定位就是日常用的实惠纸,不求多精美,但一定要质量稳定、耐用。这次成功了,不代表下次也能成功。关键是形成稳定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标准。

大舅舅,你们要定下规矩,每一批纸出来,都要抽查,厚度、韧性、吸水性都要检查,不合格的绝不能流出作坊。”

刘平神色一凛,立刻明白了舒玉的深意,郑重应下:“玉丫头放心,我们记住了!”

刘家纸坊,就这么磕磕绊绊地,选了个黄道吉日,正式开张了。

开张前一天,舒玉特意把刘家兄弟叫到跟前,小脸严肃地再三叮嘱:“大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四舅舅,纸坊开起来是好事,但有一点千万要记住——原料!一定要把好关!

发霉的、腐烂的料子坚决不能用!泡料的水要勤换,保持干净!这可是入口……呃,是关乎纸张质量和咱们招牌的大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平郑重地点头:“玉丫头你放心,舅舅记下了!咱们一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刘安也道:“我们已经想好了,等地契办下来,就在附近买个小山头,自己种构树!到时候原料自给自足,品质也能自己把控!”

这个想法与舒玉不谋而合,她赞许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舒玉和钱师父那边的水泥实验,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失败了不知道多少次,烧坏了无数小窑炉之后,他们终于摸索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原料配比和烧制温度。

最新一窑烧出来的“水泥粉”,颜色接近灰白色,加水搅拌后,凝固速度适中,硬化后的强度也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高!虽然距离真正的水泥还有差距,但已经让舒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她偷偷用这“土法水泥”粘合了几块瓷砖,放在角落里阴干,准备过几天看看效果。

就在这忙忙碌碌、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时间悄然滑入了八月。

这天,舒玉正在空间里查看地香泡儿的生长情况(用最开始两株地香泡儿的种子繁育的。已经成功挂果,并且品质似乎比野生的更加优良),脑海中突然响起了王霜咋咋呼呼的声音:

“玉儿!玉儿!在不在?紧急呼叫!再过十来天就中秋了!咱们娴月楼要不要弄点有特色的月饼卖?我看城里其他铺子都已经开始宣传了!咱们可不能落后啊!”

中秋?月饼?

舒玉猛地一愣,这才惊觉,不知不觉间,竟然快要到中秋节了!这段时间忙着纸坊和水泥的事情,她都快忘了时日。

她赶紧回应王霜:“在呢在呢!月饼啊……我想想。

行,这事儿交给我,我琢磨一下。要是来不及在铺子里做,就在我家或者空间里烤好了给你们送过去。”

退出空间,舒玉的小脑袋瓜就开始飞速运转起来。要做,就做点不一样的!她打算做四种口味的月饼:

第一种 ,经典的五仁月饼,馅料要足,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松子、芝麻,再加上葡萄干和玫瑰。

第二种,奶黄流心月饼,口感要细腻嫩滑,咬开能有流心效果。这个是技术活,关键在于流心馅料的调配和烘烤火候的精准控制,做成了绝对是独一份!

第三种,晶莹剔透的冰皮水果月饼,用熟糯米粉做皮,口感软糯Q弹,馅料用空间出产的新鲜水果制作,颜色靓丽,清爽不腻,肯定受女客和孩子们欢迎。

第四种,咸甜口味的火腿月饼,用火腿切成小丁,配以蜂蜜、猪油、白糖等为馅心,皮酥馅香,咸甜适口,风味独特。

午饭桌上,舒玉扒拉完碗里最后一口饭,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宣布道:“阿爷,阿奶,爹,娘,再过十来天就中秋了。我打算琢磨几种新式月饼,放到娴月楼去卖。”

她这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饭桌上的人都愣了一下。

颜氏猛地一拍大腿:“哎呦喂!瞧我这记性!光顾着忙活面饼和纸坊了,把这茬都给忘了!可不快中秋了嘛!”

元娘也掩嘴笑道:“真是忙糊涂了,日子都过忘了。”

杨大川嘿嘿一笑:“光顾着挣钱,忙的都忘了过节了!”

众人一阵笑闹,过节的气氛瞬间就浓了起来。

元娘抿嘴笑道:“是该准备起来了。玉儿想做什么月饼?”

舒玉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什么五仁、奶黄、冰皮、火腿……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许多名字连听都没听过。

杨大川好奇地问:“玉儿,那奶黄是啥?牛乳做的?冰皮……皮是冰做的?那不得化了?火腿不是咸的吗?”

舒玉耐心解释:“奶黄就是用鸡蛋、牛乳、糖和黄油做的馅料,又香又滑。冰皮不是冰做的,是用熟的糯米粉做的,看起来白白嫩嫩,像冰一样,所以叫冰皮。火腿月饼就是咸甜口的。”

颜氏最关心实际问题:“这些东西好弄不?都需要啥材料?阿奶让人去采买。”

舒玉掰着手指头数:“面粉、糖、油这些都好说家里有。就是牛乳怕是不好弄到那么多。还有做冰皮月饼需要的各种果子……”

她心里其实有数,牛乳和新鲜水果空间里都有,所谓的采买不过是走个流程,掩人耳目罢了。于是她对颜氏说:

“阿奶,您看着能买到什么就先尽量买什么吧,缺的我来想办法。”

颜氏听了,大手一挥:“能买到什么先尽量买!牛乳我让你爹去养牛户家问问,多跑几家,能收多少是多少。果子要是不新鲜,就用果干或者蜜饯替代!总不能被这点难住!”

“嗯!”

舒玉用力点头,笑得像只偷腥的小猫,“阿奶最好了!那咱们就准备起来?我先试着做一批,成功了就给娴月楼送去!”

看着小孙女跃跃欲试的样子,颜氏脸上笑开了花,连声说好。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要准备多少节礼,送给哪些亲戚朋友,嘴里念叨着:

“得赶紧让大江去趟县里,多买些东西回来!今年咱们家好事多,这节也得过得像模像样!”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