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 > 第124章 证据

“又是偷窃案?”赵书记皱眉,“这又是谁?”

年轻人低头说:“是宋仁泽他们组的人,厂长特意打电话来的,说事情严重。”

张桂芬听了,气得差点站不稳:“这都什么世道?就知道陷害咱们家!”

梁如月抹了抹眼泪,声音颤抖:“我说了,我儿子没做过!都是陷害!你们不信我,难道要相信那个混蛋宋仁泽?”

刘队长叹了口气:“各位,先冷静。事情需要时间调查,不要轻易下结论。”

赵书记扫了梁如月一眼:“梁大妈,你如果有新的证据或者线索,随时可以反映,我们也会公正处理。”

“证据?我哪来的证据!只要他不说真话,谁能信我?”梁如月摇头,“我这心里明白得很!”

张桂芬咬着牙:“这件事,咱们绝不能让步!不管怎样,我孙子是清白的!”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门外又走进来一位中年妇女,神色严肃:“各位,刚才村里又有人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可能对案件有帮助。请大家都冷静,村委会马上开会商讨。”

赵书记立刻站起身:“那就好,我们先去村委会,大家都跟上来。”

梁如月和张桂芬对视一眼,虽然满脸怒气,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去了村委会。

进入村委会的大厅,墙上的日历显示着六月的某一天。空气里弥漫着潮湿和尘土的味道,几个村干部和调查人员早已在等待。

“这次可得查个明白,不能再闹僵了。”刘队长说。

“是啊,事情已经牵扯到村里很多人的利益,不能再搞得鸡飞狗跳。”赵书记补充道。

“我已经把那个被偷工具的线索整理好了。”一位年轻的调查员递上资料,“有目击者证实,偷窃现场附近看到过宋仁泽和他几个手下的身影。”

“这是第一次不经允许接近现场的人员报告。”刘队长皱眉,“我们得安排人员再调查一遍。”

“宋仁泽他自己说了,他只是去收拾自己的东西。”赵书记说,“要是他真干了,就不会理直气壮。”

“收拾东西也是需要合法手续的,不是吗?”梁如月从旁边突然冷笑起来,“他一个外乡人,还敢这么嚣张?”

张桂芬也站起来,指着门口:“就是!咱村庄几十年风风雨雨,没人敢像他这样欺负咱们!”

刘队长瞪了她们一眼:“这不是你们情绪宣泄的地方,大家坐下。”

会议陷入沉默。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一名中年男子走进来,身着朴素的棉布衣服,面带倦色:“我带来了新的证据,可能会帮忙。”

赵书记招呼他坐下:“您请讲,什么证据?”

男子从怀里掏出一张破旧的纸条,递给众人:“这是我在树林里捡到的,刚好有人遗落。上面写着关于偷盗工具的秘密交易,字迹有点模糊,但关键内容很明显。”

刘队长接过纸条,仔细看了一会儿,眉头紧锁:“这内容确实和偷窃案相关。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梁如月脸色一变,问:“这纸条是谁写的?有签名吗?”

男子摇头:“没有签名,只是几行急促的笔迹,看得出来写的人很害怕。”

赵书记接过话:“我们会根据这条线索展开调查,希望大家配合。”

“仁泽哥,看样子咱们这回真能换个好天地了。”身旁一个中年渔民笑着拍了拍宋仁泽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憧憬。

宋仁泽淡淡道:“耗不耗得起我心里有数。你要能马上把河沙给我装上车,这事就算过去。你要还拿海沙蒙人,那就别怪我把话捅到公社去。”

两个人对视片刻,海风从院口灌进来,腥咸味裹着沙砾刮得人脸疼。远处海滩上传来几声鸥叫,潮还没拐头,阳光被云遮得发灰。

沙场里一个司机从卡车上跳下来,背后藏不住的急躁:“胡主任,老刘那车河沙刚卸在东头堆放场,说好给生产队的。您让我们把这边的装了先走?”

宋仁泽“啊”了一声,扭头看过去:“东头堆的是河沙?”

司机挠挠头:“看着像。颗粒粗点,细里带粗。海沙一把就撒开,河沙捧起来沉得多。”

胡先锋脸色更暗,斜了司机一眼:“谁让你多嘴了?回车上去等着。”

司机有点憋屈,但看他脸色,还是哼了一声回车上。可这几句,已经让屋檐下那两个晒鱼网的大嫂竖了耳朵。一个扭头小声道:“那不明摆着有河沙嘛。”

另一人接话:“海沙卖成河沙价,可真有本事。”

人声渐响。胡先锋发现压不住了,干脆把手一甩:“行,你要检就检。老赵,把东头那堆也拢进来,先装几袋给他看看。我倒要看看,今天谁敢说我以次充好。”

老赵“唉”了一声,操起铁锹招呼小伙子们。一会儿功夫,东头那堆沙被铲了几锹装进袋子,另从院里这堆抓了几锹装了一袋。宋仁泽走过去,伸手捧起两袋里的沙,分别撒在地上,用脚尖碾了碾,又让李二虎提来两盆井水,按着刚才的法子各自搅了一盆。东头那盆清得快,水色沉下去就澄了;院里这堆的那盆越搅越白,水面浮起一层细细的泡,带着点涩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请大家收藏:()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把指尖放在嘴边一舔,眉梢挑了一下:“咸。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胡先锋盯着那两盆水,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突然笑了笑,笑得有些硬:“我说过,先保工地。河沙要先拉那边,这堆海沙是应急用的。你偏要挑河沙,我不能不给你,可得排队。你有条子,不等于你能插队。”

宋仁泽把条子转向围观的人:“条子上写明,供给本村灶台建设,数量两车,三天内安排。今天是第三天。我们等到今天,就是按规矩办。”

李二虎接话:“排队?东头那堆不是刚卸?我们昨天来,门口说没有。今天来,东头就有了。你再让我排到哪天?”

司机在车上忍不住探出头:“昨天中午就有了,是让我们先给另一个队送。那边人来得急。”

胡先锋脸一黑,猛地冲司机吼了一句:“闭嘴!”他转头对宋仁泽,“你少抓住不放。这样,给你一车河沙,一车你自己拉海沙,凑合用。”

宋仁泽摇头:“我不凑合。两车河沙,不多不少。你要说没有,那就请支书来,当面给个话。我认。”

门口突然有人咳了一声,众人一让,一位穿灰布中山装的瘦高男人走进来,身后还跟着民兵排的指导员和会计。瘦高男人抬眼看了一圈,开口不疾不徐:“谁喊人?”

老丁指了指宋仁泽:“赵书记,是小宋。说沙里有猫腻。”

赵书记点点头,接过宋仁泽递来的条子,扫了两眼,又看了看那两盆水:“试得有道理。胡先锋,你说两句。”

胡先锋把嗓子压低:“书记,河沙紧张,大家都知道。我是先保重点。至于他这个,时间上确实…今天给也来得及。刚才也说了,给他一车河沙,一车海沙凑用。做个灶台,海沙也不是不能用。”

赵书记盯着他:“你按河沙价收钱,给海沙。这话你自己也说得出口?”他把条子递回宋仁泽,“这个条子有效。两车河沙,今天装走。会计,你记下,按河沙价对给。另外,把账本拿来,我看看这几天出入。”

会计赶紧点头去拿账本。胡先锋的脸色彻底挂不住,嘴唇抖了抖:“书记,你这就偏听偏信了。小宋是个能干的,我不是不认。他弄海货挺能耐,村里都夸。可你也得讲个统筹。哪个队不来要沙?哪个不要赶工?我这边车皮就那几趟。”

赵书记摆手:“讲统筹不是让你糊弄人。统筹也要光明。账给我看。今天这两车,谁拦我就记谁的名字。”

院里静了静,风把塑料篷掀起一角,阳光扫进来,落在那盆清水上闪了一道白光。李二虎小声嘀咕:“书记这话像锤子。”

宋仁泽把条子折好揣回胸口,冲赵书记抱拳:“谢谢。不是跟谁过不去。咱赶海的人,挣的是辛苦钱。灶台砌不好,锅饭有问题,媳妇孩子吃了拉肚子,那是命。哪能糊弄。”

赵书记点点头:“懂理。你们村这阵子修灶台,我听说了。前天我去河汊看过,一排排泥坯晾着。做得扎实。”他说着看向胡先锋,“你这位置,大家盯着。以后别叫人抓把柄。”

会计抱着账本回来,气喘吁吁:“书记,这两天出货记的是河沙,但配的堆号,有两笔对不上。”他把本子翻开,指了指上头的号子。赵书记眉一沉:“先不翻旧账,今天把车装了。老丁,你去把大门口的秤招呼好,谁家的车过秤都登记。”

胡先锋“嗯”了一声,终究没再拦。他把手一挥:“装车。”话是这么说,语气里有股冷劲儿,像是把账记在了心上。

两辆卡车倒到东头那堆前,铁锹起落,沙子哗啦啦进袋。宋仁泽盯着,李二虎帮着把袋口扎紧,一袋袋往车上抬。司机压着嗓子说:“小宋,跟着你这活儿稳当。说实话,我们拉沙也怕出事,到时候被人说不清。”

宋仁泽笑笑:“谁怕谁。你照规矩干,就不亏心。”他话一转,“等潮落,我还得带二虎下滩。今天风大,红树林那片怕是有动静。”

司机一愣:“还要下滩?不歇口气?”

李二虎嘿嘿:“挣口饭嘛。趁着今天把灶台的沙拉回去,晚上把灶砌上,明儿早就能开火煮蟹。村里那几个老人盼着喝一口热汤。”

赵书记在一旁听见,插了一句:“红树林涨潮快,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别为了几篓蟹,把命搭里头。”

“记着呢。”宋仁泽抱拳,“我们在那片打小转,知道哪条根下有坑,哪条沟里出气泡。不会瞎闯。”

车装满了,赶着潮还没上来,两个人跟司机道了谢,连同条子复印件一并收好,转身出了沙场。刚出门,胡先锋在背后冷冷来了一句:“你小子能,嘴皮子利索。走着瞧。”

宋仁泽回头看了他一眼,没接,脚底下不停。他低声对李二虎道:“别理他。人多嘴杂,落到实处才是本事。回头把这事告诉队长一声,让他心里有数。”

两人沿着海堤往村里走,海风更猛了,天边压着一层灰云,阳光在云缝里偶尔探一下,像刀尖划过。堤脚下的潮线被划得清清楚楚,细沙上布满小洞,一串串气泡咕嘟嘟冒出来,像谁在下面吹着口哨。再往前就是红树林,密密匝匝的根在泥滩里扎成一片,水迹在根间亮着光,偶尔有小鱼一闪而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请大家收藏:()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二虎把背篓斜在背上,手里拎着一把短木棍:“老大,今儿要不要再试试那片老根下的洞?上回咱在那挖出两只大青。”

宋仁泽蹲下,手掌按在泥上,指尖轻轻往下一压,又抬起来闻了闻味道:“有活气。泥不太烂,水走得急,洞里可能住的是横行多的,不是青。青蟹爱静水,横行爱跑。先从那条小沟下手,看到水面起漂浮泡,先试试套。”

他说着从背篓里摸出一截竹套和细麻绳,又取了自个儿腌好的咸鱼头,剁成小块,用泥抹了抹味儿,塞进套里,找了棵根把绳拴好,把套口朝洞口慢慢推,泥巴轻微吱吱叫。李二虎趴在一旁,呼吸压得很轻:“它出来了吗?”

“别急。”宋仁泽眼睛盯着水纹,“看见没有?洞口的水纹倒过来了,里面的东西正探头。再等一下,等它第一脚探出来,第二脚探出来,第三脚…行,现在!”

他手腕一抖,套口一收,绳子往上一提,泥里猛地一沓,有力气往外蹬。李二虎眼疾手快把木棍一横,卡住边缘,二人一合力,拎出一只通体乌亮的横行,两个大钳子咔咔乱挥,泥水四溅。

“有戏。”李二虎笑得见牙不见眼,“今天把背篓装满,晚上就能请老娘喝汤。她这两天还念叨你手艺,你那姜葱蛏子汤,香得人打滚。”

宋仁泽把横行按住,麻绳一捆,塞进背篓:“嘴别跑远了。风转了,半个时辰得往回走。咱沿这条沟一路设套,一会回撤,一边收一边退。”

两人沿着沟边行走,泥滩时而硬时而软,脚跟陷进去再拔出来,发出扑哧声。红树根在脚旁横七竖八,像一群缩在泥里的手。远处两个小伙子抡着铁锹在滩上挖蛏洞,一个大嫂扎着裤腿在浅水里摸花螺,篮子里不多不少躺着一层,颜色光润。她看见宋仁泽,笑道:“小宋,今天又下滩啊?”

“借个顺风。”宋仁泽笑着点点头,“看你这篮子,收成不差。”

大嫂擦擦额头:“还行。就是今天风有点怪。你们小心,到了点赶紧上坡。”

“记着呢。”他回话,手上不慢,第二个套又下去。不到一盏茶工夫,绳头又是一沉,提起来一只青蟹,壳青得发油,脚尖绷得笔直。李二虎“哎哟”一声:“大个的。”

“放背篓底。”宋仁泽把蟹翻过来,看了看腹脐,“公的,肉实。再抓两只母的炖汤,今儿就够。”

风声忽然换了个调,像有人在耳边吹口哨,低沉又急促。海面那边白浪头一排一排压过来,红树林根间的水开始快了,刚刚还露着泥的地方,眨眼便被薄水覆上。

李二虎抬起头:“涨了?”

“涨。”宋仁泽把第三个套的绳头系紧,“收。”他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呼喊,应该是那两个挖蛏的小伙子在招呼同伴。几个身影提着篮子往岸上小跑,脚下泥花翻起一串串。

他们一边收套一边后退,背篓里的绳子叮当响,蟹脚在里头刮得刷刷。走到前头那棵大根时,宋仁泽停了一下:“最后一个洞,试一下,不成就撤。”

他把套子弯过来,朝洞口一扣,刚稳住,脚腕边忽然一凉,水线已经爬到鞋面。他不再多等,手下一提,套里沉甸甸,竟然拎出一只青蟹和一只横行缠在一块儿,两个钳子互相夹着,像两个人扭打。

“走!”他把蟹往背篓一塞,拉着李二虎往上冲。两人脚底下咯噔咯噔,水把裤腿打得啪啪响,跑到坡面稍高处才松了口气。回头一看,刚才立足的那片泥已被薄水抹平,像被一张透明的布盖住。

李二虎喘着:“刚才要再磨蹭半盏茶,就得脱鞋。”

“所以说,红树林涨潮最难缠。”宋仁泽抖了抖裤腿,“走,回村。把沙卸到场院,灶趁热砌起来,晚上给老人们弄一锅汤,压压惊。”

“我回去劈柴。”李二虎兴冲冲,“你和大虎子那边打一声招呼,让他把盐、姜葱都备着。还有你上次说的那点黄酒。”

他们两个沿堤回走,风把人推着走。到村口,队长正带着几个人从院里出来,远远看见两人的背篓,笑道:“这回满载而归?”

李二虎把背篓往下一放,掀开盖子一角,让队长瞄了一眼:“不赖吧?”

队长笑眯眯:“不错!灶台的沙拉回来了没有?”

“到了,正卸呢。”宋仁泽把条子的复印件递过去,“书记过问了,两车河沙到位。回头您把账过一眼。沙场那点事,您心里有数就成。”

队长点头:“你办事我放心。下午你们先砌灶,晚上就开锅。我让会计把这两天的工分先结给老人几户,叫他们嘴里先有个盼头。”

“那敢情好。”宋仁泽笑了笑,“我先回去换身干净衣裳,一会进场院帮着和泥。”

队长压低声音:“胡先锋那边,折腾完了?”

“今天算个说明白。”宋仁泽平静,“他嘴上不服,心里有数。账总归要算的。”

队长哼了一声:“他那点路数,村里人看得清。你不怕事,这就对了。有理就不怕闹。”他抬起手,“去吧,忙你们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请大家收藏:()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下午的太阳从云缝里出来了些,院子里一派忙碌。年轻人和泥、拍坯,老匠人搭线拉坎,灶膛按照上次画的样子一层层起。李二虎抡着泥铲子,嘴里还不住念叨:“再高一指,再高一指,锅耳正好卡住。”

罗师傅叼着根烟斗,眯眼看:“别心急,灶眼先别掏大,火道留够,烟才走顺。你们把沙泥比例记牢,差一分都不灵。”

宋仁泽端着一盆稠泥过来,听到这话笑道:“记着呢。罗师傅,晚上喝汤,您别跑。”

罗师傅眼睛里一亮:“那我就不客气了。听说你又弄到青蟹?”

“有几只。”宋仁泽把泥倒进灶坯边,“先给老人家送,剩的再分。”

暮色落下来的时候,灶台已经成了形,灶面平整,灶膛里干净。风一小,院子里飘出柴火的甜味,烟从新砌的烟道里拖了一条直线。大铁锅一坐上去,沉甸甸,就像这一天的气儿落了地。

开锅那刻,姜葱下去,海水洗净的蟹入锅,水面翻滚起来。老奶奶们围着灶边坐着,手里捧着粗瓷碗,热气把她们的脸烘得发红。有人感叹:“这灶台稳,火走得顺。”

队长端着碗笑:“稳不稳,一喝就知道。”

第一勺汤舀出来,清亮里透着乳白,香气顺着夜风往外钻。李二虎嘴快,嘬了一小口,眼睛弯了:“这就叫有着落。”

宋仁泽把第二勺递给老王婶:“先让老人喝。天冷胃寒,这汤暖。”

老王婶两手捧着,眼圈发红:“还是你们会做事。出海的人命都在一口饭上,灶台稳,心就稳。”她抿了一口,笑起来,“有姜有胡椒,舌头都热了。”

院子门口,阴影里有人站了会,终究没迈进来。那人抽了一口烟,火星一亮一灭,转身走了。李二虎瞥了一眼,低声道:“像胡先锋。”

宋仁泽没回头:“他过来看个热闹,也好。让他看看海沙和河沙的差别,不用多说。”

夜更深了,海面淙淙的声响像一匹铺开的布,院里人声渐渐低下去,只剩锅里的翻滚声在说话。宋仁泽把最后一勺汤盛给罗师傅,笑道:“明天把灶门再修修,火就更旺。”

罗师傅喝完汤,呼了口气:“旺火旺心。你今天这事办得漂亮。记着,跟海打交道,跟人打交道,都要留一手,不是阴着人,是留条正路给自己。像你这样,当着众人把道理摆明,不怕。”

宋仁泽点头:“记下了。”

院门外海风又起了一股,带着盐味吹在脸上,清清凉凉。远处红树林黑成一片,潮已经翻过去了,正慢慢回落。明天太阳升起来,又是一个下滩的日子。灶台在风里静静地站着,像一块安稳的石头,压住了这村子一天的烦躁。

第二天一早,队长提着账本过来,说公社会计已经把沙场的两笔错账标出来,后头还要核。一听这话,院里几个年轻人起哄要去围观,宋仁泽把手一摆:“干活。账是他们的事,活是我们的事。等他们把账翻清,再说别的。”

喜欢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请大家收藏:()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