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雪沫子,在狼窝沟峡谷里打着旋儿,将空气中浓郁的硝烟味往更远处送。塌方的碎石堆下,几具日军尸体半掩在积雪中,凝固的血珠冻成了暗褐色的冰碴。
穿灰布短打的红特情报员老周,猫着腰贴在岩壁后,指节粗糙的手指轻轻捻起一撮混着血的雪渣。他凑近鼻尖轻嗅,眉头倏地皱起,又松开 —— 那股刺鼻的化学味不会错。“是 TNT 的气息,还有未知大威力炮弹弹体残片。” 老周压低声音,对身后同样隐蔽的年轻队员说,“这‘鬼面幽灵’倒真有本事,这么多先进家伙,竟能悄无声息运到鬼子眼皮子底下,还闹出这么大动静,怕是半个四九城的地皮都震得发颤。”
峡谷西侧的铁轨旁,军统北平站特工沈砚正踩着积雪,一步一挪地往战场中心摸。他靴底碾过铁轨上的弹孔,目光扫过散落在雪地里的火车残骸 —— 铁皮被撕成了扭曲的碎片,车厢里的日军制式步枪摔得七扭八歪,远处几个巨大的弹坑还冒着丝丝白气,深可见底。
等他爬过塌方处,看清峡谷内的全貌时,喉咙突然发紧,连呼吸都慢了半拍。作为黄埔军校出身的军人,他一眼就看穿了这场战斗的布局:先是炸塌峡谷两侧的岩壁,堵死日军退路;再在铁轨两侧布下反步兵地雷,切断突围可能;最后用火箭炮集中轰击 —— 一环扣一环,狠辣又精准。
“五千人的 63 旅团…… 竟连个活口都没留。” 沈砚声音发颤,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的手枪,心中满是震撼与敬佩,“这‘鬼面幽灵’到底是何方神圣?这般手段,简直是用兵如神。”
不远处的松树后,裹着貂皮大衣的德意志驻华武官汉斯,正悄悄举着相机。镜头里,封死的峡谷像一头吞噬生命的巨兽,雪地上的血迹蜿蜒成河。作为曾在德森堡军校任教的教官,他见过不少特种作战案例,却从未见过这般高效、狠绝的打法 —— 过去半个月,四九城接连发生的日军军火库被炸、汉奸头目遇刺案,已经让他对这个 “幽灵” 充满好奇,如今亲眼见到狼窝沟的惨状,更是让他生出几分探究的兴致。他按下快门,连拍数张,镜头里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超越时代的战术思维。
“该走了!” 老周突然回头,眼神锐利如鹰,“鬼子的巡逻队最多一刻钟就到,想活命就赶紧撤!”
话音刚落,沈砚和汉斯几乎同时起身。三方人马心照不宣地避开彼此,猫着腰往峡谷外的树林退去。刚到林边,远处就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 —— 后视镜里,十几辆日军卡车正顶着风雪,朝着狼窝沟的方向疾驰,车斗里的日军士兵端着枪,神色紧张。
重庆,军统局办公室里。
戴笠捏着沈砚发回的电报,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指腹将电报纸边缘搓得发皱。“反步兵地雷、未知型号的大威力炮击、无线起爆器……” 他低声念着,语气里满是疑惑,“这装备配置,绝不像土八路能有的。”
旁边的参谋凑上前,递过一张照片 —— 那是沈砚在现场拍下的日军尸体,胸口的伤口呈三棱形,边缘整齐,透着致命的锋利。“沈砚还说,现场所有日军尸体的伤口,都和之前四九城几次刺杀案的伤口一模一样,应该是同一个人干的。”
戴笠猛地一拍桌子,桌面上的茶杯震得叮当响。“好!太好了!” 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马上让宣传部把这事捅出去,用最大的篇幅报道!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咱们在四九城端了鬼子一个旅团!”
同一时间,后方的窑洞里,炭火正旺。
一号同志拿着三号带回的报告,嘴角噙着笑,递给身边的二号:“你看看,这个赵乾,倒是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狼窝沟这一仗,打得漂亮,既解了咱们物资运输线的围,又灭了鬼子的气焰。”
二号接过报告,快速扫了几眼,也点头称赞:“反常规战术,精准打击,还懂得利用地形隐蔽…… 是个好苗子。”
“通知《人民日报》,好好宣传宣传。” 一号放下茶杯,目光坚定,“让广大群众都知道,咱们有这样的同志在前线战斗,抗日就有希望!”
上海的租界里,《申报》的印刷厂里,机器正彻夜轰鸣。
第二天一早,报童们举着报纸,在街头巷尾高声叫卖:“卖报!卖报!狼窝沟大捷!日军 63 旅团全军覆没,神秘侠客现身抗日!”
头版上,加粗的黑体字格外醒目,旁边配着沈砚拍下的峡谷战场照片 —— 积雪、弹坑、扭曲的铁轨,每一处都透着惊心动魄。报纸刚摆上摊,就被抢购一空,茶馆里、商铺中,处处都是讨论 “鬼面幽灵” 的声音。
而此时的四九城,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东交民巷的日商佐藤家,院子里堆满了行李箱。佐藤正指挥着仆人往汽车上搬金银财物,脸色铁青。他老婆穿着和服,一边哭哭啼啼地收拾首饰盒,一边嘟囔:“佐藤君,我们真的要走吗?皇军还在城里呢,那个‘幽灵’再厉害,还能打过皇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年代:我的背景有点大请大家收藏:()年代:我的背景有点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