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320章 花信未焚,丝暖人间

晨雾裹着栀子花的甜香漫进顾氏绸庄的门廊时,苏若雪正端着青瓷茶盘往账房走。

竹帘被风掀起一角,她瞥见青铜门环上垂着的花束——乳白的花瓣凝着露珠,像串被雾水浸软的月光。

"阿巧,去取个铜盆来。"她搁下茶盘,踮脚摘下花束。

指尖触到花茎时,有片桑皮纸的边角硌了她一下。

展开的瞬间,歪歪扭扭的字迹撞进眼底:"娘说,谢谢你们,让爹的笔......没白写。"

茶盘里的龙井腾起热气,模糊了她的眼尾。

前日在陈阿福家,小丫头攥着银圆不肯松手的模样突然清晰起来——沾着鼻涕的小脸仰着,说"先生说我爹是坏人"时,苏若雪摸出桂花糖塞进她袖袋,糖纸窸窣的声响里,那孩子睫毛上还挂着泪。

"少奶奶?"阿巧捧着铜盆进来,见她攥着花束的手在抖,"可是花里有什么?"

苏若雪将短笺小心折好收进衣襟,茶盘递过去时瓷底磕出轻响:"去前院把这盆水泼了,顺道让门房备轿。"她理了理月白衫子的袖口,脚步却没往账房去,径直往内院书房走。

晨雾沾在青石板上,她鞋尖点过水痕,像踩着一串细碎的叹息。

书房门虚掩着,顾承砚的身影在犀角灯下投出绵长的影子。

他正对着《蚕音谱》出神,匣中的雪纹茧在案头泛着幽光,昨夜刺血留下的红点已经凝成暗褐,像片落在茧上的枫叶。

"承砚。"苏若雪推开门,短笺在掌心洇出潮湿的褶皱,"今早门环上的花。"

顾承砚抬眼,见她睫毛上还沾着雾珠,喉结动了动。

他接过短笺时,指腹擦过她掌纹里的薄茧——那是管账时握算盘磨出来的,这些年他摸过无数次,此刻却像触到了某种滚烫的东西。

"敌人用笔杀人,我们用笔养人。"他声音很低,指节抵着案几,"这丝,该还给百姓了。"

苏若雪望着他眼底翻涌的暗潮。

从前他也这样看过《蚕音谱》,看过被日商压价的账本,看过苏州河上沉下去的货船。

可此刻不同,他眼里有团火,烧的不是愤懑,是更烫的东西。

"我去查商会的'文化织造'账目。"她转身要走,腕子被轻轻拽住。

顾承砚的拇指抹过她眼角未干的雾气:"若雪,你总把软的地方藏在算盘珠子后面。"

她耳尖发烫,抽回手时带落了案头的茶盏。

青瓷碎裂声里,她听见他低笑:"去吧,我等你拿账本砸我。"

账房的檀木柜里,"文化织造"的账目压在最下层。

苏若雪翻到抚恤金那页时,指甲掐进了掌心——原定的三重审核流程,从账房到商会再到工部局,层层盖章要耗足七日。

陈阿福家的小丫头等得了七日吗?

那些在弄堂里啃着冷馒头的遗孤,等得了七日吗?

她抓起狼毫笔,笔尖在宣纸上洇开墨点。"春蚕抚孤专户"六个字力透纸背,末了又添一句:"凡受墨耕社牵连文人家属,凭雪纹茧残壳申领首期抚恤。"残壳要家属自毁旧物,既是凭证,也是让他们亲手撕掉"笔奴"的标签——这是她昨夜替顾承砚整理情报时想到的,那些被日商逼迫抄告示的文人,最痛的不是没了性命,是被后世唾骂"手沾血"。

"王账房。"她捧着改好的账册出门,正撞上来送早茶的老账房,"去城隍庙借块空地,明日辰时,我们当众放款。"王账房的茶盏晃了晃:"少奶奶,这......不合规矩啊。"

"规矩是死的,人心是活的。"苏若雪将账册往他怀里一塞,"你去跟庙祝说,顾氏出五十块大洋香火钱。"她转身时,月白衫角扫过廊下的铜铃,丁零当啷的响,像把锁开了。

顾承砚在偏厅找到青鸟时,这人正蹲在廊下擦枪。

枪管泛着冷光,映出他绷紧的下颌线——这是林芷兰旧部里最刺头的一个,上个月还说"商人骨头软",如今却肯替顾承砚蹲守三天三夜盯日商货船。

"去盐帮借三个老丐。"顾承砚递过茶盏,"扮成流浪文人,去法租界的文艺茶馆说'顾氏设了赎笔钱'。"

青鸟抬眼:"诱敌?"

"他们总觉得我们要硬刚,"顾承砚指节敲了敲窗棂,晨雾里传来卖花女的吆喝,"软刀子割肉,才疼得他们反应不过来。"他从袖中摸出枚雪纹茧残壳,"明日放款,你去盯着。"

青鸟接过残壳,指腹蹭过茧上的血点。

他突然笑了,露出颗虎牙——这是他跟着顾承砚后第一次笑:"得令。"

苏若雪从账房出来时,正看见青鸟大步往外走。

他经过她身边时,靴底沾的泥点溅在青石板上,像朵歪歪扭扭的花。

她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晨雾里,转身回屋取了件月白夹袄——明日要去城隍庙,风大,得给顾承砚带上。

偏厅里,顾承砚还在看那封短笺。

阳光穿透窗纸,在他肩头洒下一片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若雪把夹袄搭在他椅背上,他反手攥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茧壳传来:"若雪,等放款那日......"

"我知道。"她低头替他理了理领口,"要让全上海的人都看见,顾氏的丝,织的是人心。"

窗外的卖花声又近了。"栀子香嘞,新鲜的栀子——"尾音被风卷着,飘向渐渐亮起来的天空。

晨光漫过城隍庙飞檐时,青鸟已在香案后立了两个时辰。

他裹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短打,腰间别着的不是枪,是块刻着"顾氏"的铜印——这是顾承砚特意交代的"放赈官"行头。

"老丈,您这印章......"他话音未落,那颤巍巍递来的半枚焦黑铜印便撞进眼帘。

老学究的指甲缝里还嵌着墨渍,指节因常年握笔而蜷曲如枯枝:"民国廿年春,墨耕社刻《正气歌》刻板,这'耕心'印是王主事亲手铸的......"他喉结动了动,"后来日本人烧书楼,我揣着半块印从火场爬出来,想着就算死,也得给老伙计们留个证。"

青鸟的拇指摩挲过印章边缘的焦痕,那纹路与顾承砚昨夜给他的密档完全吻合——墨耕社二十三位文人均有私印,其中七枚在抄家时被烧毁,"耕心"正是第七枚。

他抬头时,正撞进老学究浑浊的眼:"先生,您这抚恤银,领的不是顾氏的钱。"他将二十块银圆码在红纸上,"是全上海记着您写过的字,念着您刻过的板。"

老学究的手突然抖得厉害,银圆在红纸上滚出清脆的响。

他弯腰去捡,白发扫过案几,声音闷在香灰里:"我家那小孙女儿,昨儿个还说'爷爷是写坏字的'......"

"明日起,她若去顾家织坊,管账的苏少奶奶会教她认《三字经》。"青鸟把银圆塞进老人掌心,指腹重重压了压,"您记着,顾氏的账册上,写的是'文骨',不是'笔奴'。"

日头爬到中天时,青鸟的青布短打已浸透汗渍。

他蹲在城隍庙后巷的墙根下,听着前院此起彼伏的"谢顾少东家",摸出怀里的铜哨——这是截获密报的信号。

果不其然,未时三刻,法租界巡捕房的黄包车"吱呀"停在巷口,车帘掀起一角,露出张油光水滑的脸:"青爷,您要的'货'。"

密报上的日文墨迹未干,青鸟的指节捏得发白。

他扯下领扣灌了口凉茶,凉到胃里却烧得慌——日商竟真当顾氏是在"收买人心",完全没看出抚恤名单里,七成是能写会算的遗孤,三成是懂雕版刻字的手艺人。

"他们看不懂,人心暖了,网才牢。"顾承砚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

青鸟把密报折成纸船,扔进护城河时,船底的火漆印在水面荡开涟漪——那是顾氏新制的"雪纹"标记,专用来迷惑日方情报网。

同日午后,顾家织坊的绣楼飘出墨香。

苏若雪站在垫高的木凳上,指尖点着黑板上的《女红歌诀》:"第一针要'起云',针脚如吴淞江的波纹,可藏密信首字;第二针'穿月',线尾留半寸,是显影粉的位置......"她转头时,发间的珍珠簪子晃了晃,"阿菊,你来说,第三针'绕星'要注意什么?"

扎着麻花辫的女工站起来,粗布袖管蹭过笔记:"绕星针要三针并一线,线结里裹的药粉,能让密信在茶烟里显形。"她的声音带着颤,"我娘说,这比绣并蒂莲难多了。"

"不难。"苏若雪走下木凳,替她理了理被粉笔灰弄脏的袖口,"你阿爹在码头扛货时,能把三百斤的米包扛上三层楼;你娘在纱厂挡车,能同时看八台机器。"她的指尖轻轻敲了敲阿菊的笔记本,"你们学的,是让字也能扛枪。"

七日后的子夜,顾氏密室的煤油灯结了灯花。

顾承砚对着青鸟手绘的"遗孤分布图",笔尖在十七个红点上顿了顿——这些孩子里,有能过目成诵的小秀才,有会修留声机的机匠之子,还有个能把《申报》上的新闻倒背如流的丫头。

他蘸了蘸朱砂,在图角批注:"丝暖人间,亦可暗生新茧。"

"少东家,老周头说旧书摊有动静。"青鸟掀开门帘,夜露沾在他肩头,"有个穿粗布短衫的小崽子,翻《说岳全传》翻得入神,书里掉出个雪纹茧。"

顾承砚的笔尖在宣纸上洇开个红点。

他望着窗外的月亮,月光透过窗棂落在分布图上,十七个红点像十七颗星子:"去查查,那孩子叫什么。"

旧书摊的煤油灯忽明忽暗。

少年蹲在摊前,指尖捏着那枚雪纹茧,茧面的银丝在月光下泛着暖光。

他抬头时,摊主将《说岳全传》往他怀里一塞:"小爷,这书算我送的,就当谢你帮我搬书箱。"

少年摸着书脊上的旧皮,突然想起今早领抚恤时,那个穿月白衫子的女先生说的话:"字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低头看了眼茧上的银丝,又摸了摸怀里的书,转身消失在巷口。

风卷起地上的旧报纸,头版标题被吹得翻卷:《顾氏赎笔,胜于铸剑》。

暗处,青鸟的身影融在墙根的阴影里。

他摸出怀表看了眼,对着街角的梧桐树吹了声短哨——这是给顾承砚的暗号:目标已现。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