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319章 我织完了,丝归人间

苏州河的晨雾未散时,青鸟蹲在芦苇丛里,后颈沾着露水。

他盯着河岸边那具蜷曲的尸体——月白长衫被夜露浸得透湿,右手食指的布条早没了血色,断笔还卡在指缝间,银线顺着腕骨垂进水里,像条垂死的白蛇。

三天前顾承砚说“按白丝线规矩,蚕归自然”时,他没多问。

此刻望着尸体周围新添的桑皮纸碎屑,喉结动了动——这是“收茧人”来过的痕迹。

“啪嗒。”

芦苇叶突然发出细碎的响。

青鸟猫腰退后半步,看见个戴斗笠的老渔妇从上游划来,船桨搅碎水面的雾。

她的斗笠边缘垂着几缕水草,像刻意粘上去的伪装,竹篙点住岸边时,枯枝般的手直接抓起尸体,动作快得不像七十岁的人。

尸体被塞进船底舱的瞬间,老渔妇抬头扫了眼芦苇丛。

青鸟屏住呼吸,看见她浑浊的眼底闪过道冷光——是认出他了?

但那光很快散了,她扯过张破渔网盖住舱口,船尾的木桨重新荡开,往崇明方向去了。

“顾先生。”

绸庄后厅的炭炉正煮着碧螺春,顾承砚刚放下茶盏,青鸟沾着河泥的鞋就踏了进来。

他把潮湿的纸页摊在案上,墨迹晕开几个字:“老妇交走方郎中,药箱夹层有桑皮纸。”

苏若雪正替他补着长衫袖口,银针在阳光下闪了闪:“是‘墨耕社’的人来收尸?”

“不是收。”顾承砚指节抵着眉心,想起那日在密室,笔奴用银线缠白鹭时说的话——“白丝线传了三代,织的不是情报,是人心。”他突然笑了,“是传承。他们在教新织者,怎么把死人变成活线索。”

苏若雪的银针停在半空。

她想起昨夜去牢里送药,笔奴枯瘦的手突然攥住她手腕:“姑娘,我织的白鹭……可像真的?”那时他眼里的光,和现在顾承砚眼里的光,竟有几分像。

“若雪。”顾承砚突然握住她补到一半的袖口,“你说要给笔奴立碑。”

她点头:“就刻‘织者’二字,在顾家祖坟旁的荒坡。”

“碑用桑灰混铁粉铸。”他声音轻,却带着金属般的冷硬,“遇碘酒显影,把墨耕社的密钥刻在碑里。”

苏若雪顿了顿,指尖抚过他掌纹里的茧:“他生前为敌,死后……”

“为丝。”顾承砚替她说完,“蚕丝能织锦,也能引火。他的罪,由这碑赎;他的丝,由我们接。”

立碑那日下着微雨。

苏若雪站在荒坡上,看石匠把最后一块桑灰铁夯进底座。

新栽的桑树在风里摇晃,叶片上的水珠滴在“织者”二字上,像谁在掉眼泪。

她摸出怀里的银簪,在碑底轻轻划了道痕——这是给顾承砚的暗号,密钥藏在第三道石纹里。

“顾先生!”

绸庄正厅的紫檀木桌被拍得哐当响。

周老板攥着张报纸冲进来,头油都沾了褶皱:“日商又压我们生丝价!说什么‘大东亚共荣’,分明是……”

“停。”顾承砚从后厅转出来,手里抱着个红漆木匣。

他掀开匣盖,十二道烫金请帖在绸缎上泛着光,“今日起,墨耕社的人、钱、线,归‘文化复兴会’管。”

周老板凑近看请帖,眼珠子突然瞪圆:“振兴昆曲?修复古籍?这……这不是墨耕社原先的幌子吗?”

“从前是幌子,现在是真事。”顾承砚抽出张请帖,“他们要查,就说我们在保护老祖宗的东西;他们要抢,就是破坏文化。到那时——”他指节叩了叩桌沿,“全上海的读书人、戏班子、老学究,都会替我们护着这些‘资源’。”

商会的人渐渐静了。

张老板摸着请帖上的烫金纹路,突然笑出了声:“妙啊!日商要面子,总不能明着烧古籍砸戏台吧?咱们这是把他们的网,变成了咱们的盾!”

顾承砚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想起笔奴最后说的“我织完了”。

织完的丝,该由活人接着织。

他转头对青鸟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从怀里掏出三枚蚕茧形状的铜哨,在掌心颠了颠。

“明日起。”顾承砚的声音混着穿堂风,“去华北、华南、西南……”他没说完,目光落在苏若雪新栽的桑树上,叶影在窗纸上摇晃,像无数只振翅的白鹭。

青鸟把铜哨揣进怀里时,指尖碰到了块硬纸——是顾承砚塞的密信,边角还带着墨香。

他扫了眼内容,喉结动了动,转身时撞响了门环。

那声音惊飞了檐下的麻雀,扑棱棱往北方去了。

夜露未曦时,青鸟已蹲在绸庄后巷的青石板上,用铜钥匙撬开墙根第三块砖。

潮湿的砖缝里裹着三枚蚕茧铜哨,表面的釉色在晨曦里泛着幽蓝——这是顾承砚昨日亲手交他的“遗茧频段”。

他指尖摩挲过哨身的螺旋纹路,想起顾承砚昨夜说的话:“旧丝断了,新丝要织得更密。铜哨一响,南北三地的线就得活过来。”

“青爷。”挑水的伙计从巷口晃过来,水桶撞在墙根发出闷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青鸟迅速把铜哨塞进贴身暗袋,顺手摸出枚银元抛过去:“去福兴馆端碗鳝糊面,加双筷子。”伙计接钱时瞥见他腰间鼓起的轮廓,刚要多问,却见青鸟已翻身上了停在巷口的黄包车,车把上挂着的蓝布包袱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半截桑皮纸。

黄包车拐上外白渡桥时,青鸟摸出怀里的密信。

信是顾承砚用左手写的,字迹歪扭却力透纸背:“遇烟则焚,三熏见字。”他想起昨日顾承砚演示显影法的模样——取半张旧报纸裹着蚕茧烧,青烟里飘出的焦味混着桑香,熏过的纸在碘酒里浮出一行小字:“丝存则人在”。

此刻江风卷着晨雾扑来,他把信重新塞回暗袋,对着车夫吼了声:“去北站!”

同一时刻,绸庄二楼账房的窗纸被风掀起条缝。

苏若雪伏在檀木案前,狼毫笔在账本上悬了三息,终于落下:“文化织造专项,首笔支出——眼镜匠陈阿福遗孤陈小满,抚恤金银圆五十,附言:父虽迷途,丝有益世。”墨迹未干,她又蘸了朱砂在“迷途”二字下画了道细杠——这是给顾承砚的暗号:笔奴的家属里,唯此一家需重点照看。

楼下突然传来报童的吆喝:“看《实业周刊》嘞!顾氏绸庄新账册公开,文化织造暖人心——”苏若雪搁下笔,听着报童的声音渐远,指尖轻轻抚过账本边缘的烫金云纹。

前日去陈阿福家送钱时,那小丫头攥着银圆不肯松手,沾着鼻涕的脸仰起来:“先生说我爹是坏人,可顾家的姐姐说……”她喉间发紧,从抽屉里摸出块桂花糖塞进袖袋——等会得绕去弄堂,把糖给小满。

月上柳梢时,顾承砚的脚步在密室青石板上叩出空响。

他点燃案头的犀角灯,暖黄的光漫过墙上挂着的《蚕音谱》——这是顾家三代养蚕人总结的缫丝要诀,如今卷页间夹着二十三张密报,全是笔奴“织”进文宣网的情报。

他伸手取下最里层的檀木匣,匣中卧着枚雪白色的蚕茧,表面的丝缕细得几乎透明,是去年苏若雪用冰蚕养出的“雪纹茧”。

“终01。”他捏着绣针在茧面刺下三个小字,针尖刺破丝层时,有极细的血珠渗出来,在雪白的茧上晕开一点红。

这是顾氏秘传的“血印”,只有用养蚕人的血做标记,茧里的情报才不会被日商的“火眼”识破。

他把茧轻轻放进《蚕音谱》首页,提笔在卷尾写下:“丝不断,因其生于人心;道不灭,因其终归人间。”笔锋一顿,又补了句:“若雪的冰蚕,该用来织更亮的光了。”

更鼓敲过三更,苏州河的水涨了。

卖花女阿秀蹲在码头的石阶上,把最后一束栀子花往竹篮里塞。

她摸了摸胸口的布包——里面是张皱巴巴的短笺,是隔壁陈婶昨晚塞给她的:“我家那口子,从前帮日本人抄过告示……顾家的少奶奶说,他的字也算给后人留了个教训。阿秀,你明早去顾家门环上插束花,就当替我家小满谢谢他们。”

晨雾漫上河岸时,阿秀已站在顾氏绸庄门前。

她踮起脚,把栀子花束轻轻挂在青铜门环上,花茎间藏着的短笺被露水浸得发潮。

小丫头的字迹歪歪扭扭:“娘说,谢谢你们,让爹的笔……没白写。”风掀起她的蓝布裙角,她看见门内的灯笼还亮着,影影绰绰有个人影在窗前走动——是顾少奶奶吧?

她想着,挎起竹篮往弄堂里走,晨雾里传来卖花的吆喝:“栀子香嘞,新鲜的栀子——”

门环上的栀子花束随着风微微摇晃,晨露顺着花瓣滴在青石板上,在“顾氏绸庄”的鎏金匾额下,晕开一小片湿润的痕迹。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