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186章 金陵暗局,卧底现身

顾承砚踩着青石板拐进金陵路时,霉味混着泔水味直往鼻腔里钻。

他低头缩着肩,粗布短打袖口磨得发毛,像极了在码头扛了十年包的苦力——苏若雪连夜改的身份证照片确实模糊,可他更信自己骨子里的市井气:前两日特意去十六铺跟搬运工蹲了半宿,学他们弯腰时驼着背,走路时脚尖先蹭地。

洋楼藏在巷子尽头,灰砖墙爬满青苔,要不是门楣上“华通银行”四个鎏金小字,谁都看不出这破楼里藏着外资金融机构。

他伸手推铁门,铰链发出刺耳的吱呀声,门内突然窜出只花斑猫,撞得他裤脚沾了泥。

“找谁?”门房探出半张脸,黄牙间叼着根烟卷。

顾承砚从怀里摸出皱巴巴的名片——那是顾氏绸庄专门印给跑街伙计的,边角卷着毛边,“林远,丝绸贸易的。周经理说今早十点谈融资。”

门房眯眼扫了眼名片,又上下打量他:短打洗得发白,草帽檐压得低,腕子上还沾着不知道哪来的蓝靛染料——倒真像个急着借钱买生丝的小商人。

他把烟卷往地上一扔,用鞋跟碾灭:“二楼左转第三间,自己上去。”

楼梯是木头的,踩上去吱呀作响。

顾承砚扶着栏杆,指尖触到剥落的红漆,心里默默数台阶:十三级,和法租界那些银行的安全通道步数差不多——这楼的结构倒像模像样。

洽谈室门虚掩着,他推开门时,风正掀动窗台上的报纸。

首先撞进视线的是墙上那幅书法,宣纸上“实业救国”四个大字力透纸背,笔锋里带着股狠劲——和三个月前在南京旧书摊翻到的那份军械合同上的签名,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他喉头一紧,装作看窗外风景,余光却死死黏在字幅上。

记得那天在南京,他蹲在旧书堆里翻找日商渗透的证据,突然一张泛黄的合同飘出来,甲方签名“陈墨”二字,起笔时的顿挫,收笔时的回锋,和眼前这“实”字的宝盖头如出一辙。

“林先生?”

声音从身后传来。

顾承砚转身,见一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站在门口,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弯成月牙,“让您久等了,我是周明远,华通的业务经理。”

周明远伸手时,顾承砚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袖扣——是对翡翠雕的竹节,雕工细腻得能看清竹节上的纹路。

这东西在黑市至少要五百大洋,可周明远的西装领口却有点起球,像故意要显得亲民。

“周经理好。”顾承砚握住那只手,对方掌心温凉,指腹却有薄茧——不是拿笔的茧,倒像常握枪柄的。

“听说林先生想做丝绸融资?”周明远落座时,西装下摆带起阵檀香味,“顾氏绸庄的货我早有耳闻,只是小本生意……”他拖长了尾音,目光扫过顾承砚腕上的蓝靛染料,“怕抵押不够。”

顾承砚从怀里摸出块素绸,展开时阳光透进来,能看见经纬间织着细密的暗纹——这是顾氏新改良的提花工艺,“用这个做抵押如何?市面上独一份的‘云纹缎’,日商出三倍价收,我都没松口。”

周明远的手指在桌上轻点,目光在绸子上停了三秒,“确实精巧。”他忽然笑了,“林先生倒是有股子实业家的硬气,和那些只知道倒腾洋货的商人不同。”

顾承砚心下一动,面上却做出受宠若惊的模样:“周经理过奖了,我就想着……”他故意顿了顿,“像冯·霍夫曼先生说的,‘民族工业要活,得自己长骨头’。”

“冯·霍夫曼?”周明远的瞳孔猛地收缩,金丝眼镜滑下半寸,又被他不动声色推回去。

他端起茶盏抿了口,喉结动了动,“那是位老学者了,早年在德国研究过纺织机械。”

顾承砚盯着他袖口——刚才那番话出口时,周明远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翡翠袖扣,频率比说话时快了两倍。

三个月前在南京,那份军械合同的乙方正是“霍夫曼机械行”,而冯·霍夫曼这个名字,只在日商的密电里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设备已到吴淞口”,一次是“陈墨联络人确认”。

“林先生对这些旧人倒有研究。”周明远放下茶盏,杯底磕在木桌上发出轻响,“融资的事我得和总行报备,三日后给您答复如何?”

顾承砚站起身,装作整理草帽,余光扫过周明远身后的书架——第三层最右边有本《纺织机械原理》,书脊明显比其他书新,书页间夹着半张报纸,露出“金陵路”三个字。

“那就麻烦周经理了。”他笑着伸手,指尖擦过周明远的袖扣,“对了,我刚进来时看见巷口有卖糖画的,小时候最爱那个。”

周明远的笑容僵了一瞬,很快又温和起来:“老手艺是该多支持。”

顾承砚转身出门时,楼梯的吱呀声比来时更响。

他摸了摸怀里的薄荷糖纸包,苏若雪的字迹还温着。

走到巷口时,他回头望了眼洋楼,二楼窗户的窗帘突然动了动——周明远正站在窗边,目光像把刀,隔着玻璃扎在他后颈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远”的草帽压得更低了。

他拐进街角的糖画摊,买了只蝴蝶形状的糖画,糖稀在太阳下闪着琥珀色的光。

咬下翅膀时,他尝到了点咸——是刚才蹭在嘴角的泥,混着糖的甜。

“老板,借个火。”他对摊主笑,摸出根烟,火柴擦燃的瞬间,火光映亮了他眼底的暗芒。

周明远袖口的茧,书架上的新书本,还有那幅“实业救国”的字——这些碎片在他脑子里转成一团,慢慢拼出个模糊的轮廓。

糖画吃完时,他摸了摸裤兜——里面装着苏若雪塞的备用火柴,还有块从洽谈室顺来的碎瓷片,沾着檀香味。

他低头看表,指针指向十一点一刻。

“哎,同志!”糖画摊老板突然喊,“你皮包落我这儿了!”

顾承砚转身,看见自己的粗布包正躺在摊位上,露出半截蓝靛染的帕子。

他笑着道谢,接过包时,手指在包带内侧的暗扣上按了按——那里藏着枚微型铜哨,是苏若雪托教会医院的护士做的,吹三声是“安全”,吹五声是“危险”。

他望着洋楼的方向,把铜哨含进嘴里,却没吹响。

风掀起他的草帽檐,露出一双沉得像深潭的眼睛。

午后的阳光晒得青石板发烫,顾承砚的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长,慢慢融进巷子里。

而在他看不见的洋楼二楼,周明远正对着电话压低声音:“目标已接触,特征吻合……对,‘实业救国’的字,他注意到了。”

电话那头传来模糊的应答,周明远摘下金丝眼镜,用帕子擦拭镜片时,指节泛着青白。

镜片重新戴上的瞬间,他又恢复了温和的笑,目光落在书架上那本《纺织机械原理》上——书页间的报纸碎片,写着“今晚十一点,仓库交接”。

顾承砚走到巷口时,摸了摸怀里的布包。

里面除了薄荷糖,还有张折成小块的纸,是他刚才在洽谈室假装系鞋带时,从桌角撕下的——那是半张电报稿,上面的电码,和三个月前南京那批文件的密语,用的是同一份《申报》头版做底本。

他抬头看天,云影正掠过洋楼的屋顶。

风里飘来黄浦江的咸腥气,混着糖画摊的甜。

顾承砚把布包按得更紧了些,脚步却慢下来——他想起苏若雪今早帮他理衣领时,红绳腕带擦过手背的温度。

“得把皮包落那儿。”他低声说,声音被风卷走,“得回去拿。”

顾承砚的粗布短打后背已经沁出薄汗。

他站在华通银行铁门前,看着门房正蹲在台阶上用草绳捆纸箱——刚才离开时故意"遗落"的粗布包,此刻正躺在门房脚边,蓝靛帕子露着半截。

"老板,我皮包落您这儿了!"他抹了把额头,声音里带着点慌,"里头装着给媳妇的金镯子,可不敢再丢。"

门房抬头扫他一眼,踢了踢脚边的包:"刚拾着还说谁这么马虎,自个拿去吧。"

顾承砚弯腰捡包时,余光瞥见门房脚边的纸箱上印着"大和株式会社"的字样——和日商航运公司的货箱纹路一模一样。

他指尖在包带暗扣上快速按了三下,微型铜哨贴着皮肤硌得生疼。

楼梯还是那副吱呀作响的老样子,顾承砚数着第十三级台阶时,故意把鞋跟磕在凸出来的木棱上。"咔"的轻响在楼道里荡开,他贴着墙站定——如果陈慕白在二楼,这声响足够引起注意;如果没动静,说明办公室可能空着。

洽谈室的门虚掩着,阳光从百叶窗漏进来,在地板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带。

顾承砚闪身进去,反手扣上门闩。

他的目光先扫向书架——那本《纺织机械原理》还在第三层最右边,书页间的报纸碎片被压得更平整了。

抽屉是黄铜锁,他从袖管里摸出苏若雪用发簪磨的细铁丝。

锁芯转动的"咔嗒"声比心跳还轻,最下层抽屉里躺着一叠信纸,最上面那张的落款让他呼吸一滞:"陈慕白"。

钢笔字力透纸背,和墙上"实业救国"的笔锋如出一辙。

信里夹着张褪色的照片,年轻的陈慕白穿着军装,胸前别着"军统特训班第三期"的徽章。

还有张油印的特工编号卡,边角卷着毛边,日期是民国二十三年——正是原主在赌场鬼混、顾氏绸庄被日商打压最狠的那年。

"找什么呢?"

声音从身后传来时,顾承砚的后颈瞬间绷成弓弦。

他转身时右手已摸到袖中藏的碎瓷片,却见陈慕白倚在门框上,金丝眼镜不知何时摘了,露出眼尾一道淡疤。

"周经理?"他装出慌乱,碎瓷片在掌心硌出红印,"我...我回来拿皮包,门没锁就..."

"林远?"陈慕白打断他,指尖敲了敲桌上的绸布包,"顾氏绸庄的少东家,经济系教授,能把《资本论》倒背如流的顾承砚。"他笑了笑,那笑里没了上午的温和,"三个月前在南京旧书摊翻军械合同的,也是你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顾承砚的瞳孔骤缩。

碎瓷片划破掌心的疼意顺着神经窜上来,他却盯着陈慕白袖口——翡翠竹节袖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和照片里军统徽章的光泽有几分相似。

"我在这儿蹲了四年。"陈慕白走进来,反手锁上门。

他的皮鞋尖踢到顾承砚脚边的铜哨,"你媳妇的手艺?

教会医院的护士,手倒是巧。"

顾承砚没接话,目光落在陈慕白腰间——西装下隐约鼓着块,是勃朗宁的轮廓。

"民国二十三年,我带着任务打进日商金融网。"陈慕白扯松领带,喉结滚动,"他们要渗透民族工业,我就做他们的'周经理';他们要查顾氏绸庄的新工艺,我就替你挡了三次暗探。"他突然抓起桌上的《纺织机械原理》,"知道这书为什么新?

因为我要替你查霍夫曼机械行的货船动向。"

顾承砚的呼吸陡然一沉。

三个月前南京那份军械合同的乙方,正是霍夫曼机械行。

"可三个月前南京那次,"陈慕白的指节抵着太阳穴,"他们突然让我接触'林远',说有个姓顾的绸庄少东在查旧账。

我就猜,可能是你。"他从抽屉里抽出个牛皮纸袋,推到顾承砚面前,"这是'影子委员会'在上海的核心名单。

他们表面是银行家、纺织厂老板,私下给日商运军火、买情报。"

牛皮纸窸窣作响。

顾承砚翻开第一页,钢笔写的名字像根根钢针刺进眼睛——都是他在商会酒会上握过手、碰过杯的"自己人"。

"你图什么?"他盯着陈慕白眼底的血丝,"如果真是卧底,早该向上头汇报。"

"上头?"陈慕白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股狠劲,"半年前我发的密电石沉大海,三天后线人在十六铺码头被沉了江。"他摘下手表,露出腕间道旧刀疤,"他们怀疑我,我就只能更像个汉奸。"

顾承砚的手指抚过名单上的红圈——最大的那个圈里,写着"冯·霍夫曼"。

"他明晚十点去南京德国大使馆。"陈慕白的声音突然低下来,"说是谈纺织机械合作,实则要交接一批密码本。"他推了推桌上的牛皮纸袋,"拿去吧。

我知道你要做什么,顾承砚——你要把这些蛀虫连窝端了,对吧?"

顾承砚攥紧纸袋,掌心的血珠渗出来,在"冯·霍夫曼"四个字上晕开小红点。

他望着陈慕白腕间的刀疤,想起苏若雪说过,原主小时候爬树摔了,也是这样的疤。

"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他把碎瓷片拍在桌上,"要是敢耍我——"

"我比你更想看到他们死。"陈慕白替他说完,重新戴上金丝眼镜。

镜片后的眼睛又弯成月牙,像上午那个温和的周经理,"快走吧,门房该起疑了。"

顾承砚推门时,楼梯的吱呀声比来时更响。

他摸了摸怀里的牛皮纸袋,冯·霍夫曼的名字还在脑子里转。

黄浦江的风卷着咸腥味灌进领口,他想起苏若雪今早塞给他的薄荷糖——那包糖还在裤兜,现在摸起来,糖纸都被手心的汗浸透了。

"阿砚!"

熟悉的声音从巷口传来。

苏若雪穿着月白衫子站在糖画摊前,鬓角的珍珠簪子闪着光。

她手里攥着个油纸包,看见他时眼睛亮起来:"糖画摊老板说你回来拿包,我就买了蝴蝶糖画等你。"

顾承砚接过糖画,琥珀色的糖稀在太阳下闪着光。

他望着苏若雪腕上的红绳,想起牛皮纸袋里的德国大使馆地址——南京,德国大使馆,冯·霍夫曼。

这些词在他脑子里撞成一团,最后凝成个清晰的念头:得去南京。

"好吃吗?"苏若雪歪头看他。

顾承砚咬下糖画的翅膀,甜丝丝的味道漫开。

他望着巷口那栋爬满青苔的洋楼,二楼的窗帘又动了动——陈慕白的影子在玻璃后一闪而过。

"甜。"他说,把牛皮纸袋往怀里按了按,"比以前都甜。"

苏若雪没注意到他的小动作,只笑着拽他的衣袖:"回家吧,我炖了银耳羹。"

顾承砚跟着她走,脚步却比来时沉了几分。

风掀起他的草帽檐,露出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那里面有火,有刀,还有张刚在心里画好的地图:从上海到南京,从德国大使馆到"影子委员会"的老巢。

糖画的甜还在舌尖,可他知道,接下来要尝的,是比糖更烈、比血更烫的滋味。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