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152章 山城夜话,风云再起152

重庆的七月热得人发闷,顾承砚走进战时经济委员会的会议室时,额角已沁出薄汗。

深灰长衫的后背黏在椅背上,他却恍若未觉,目光扫过圆桌旁十二张或陌生或眼熟的面孔——财政部次长推了推金丝眼镜,军需署署长正用钢笔敲着茶盏,最上首那位穿中将制服的委员,正是上月在汉口见过的陈立夫。

"顾先生请坐。"陈立夫指了指他右手边的空位,"今日是首次碰头会,各位畅所欲言。"

顾承砚落座时,余光瞥见苏若雪抱着牛皮纸文件夹在会议桌末端站定。

她垂眸整理着铅笔和活页纸,腕间银镯随着动作轻响,那是他去年在苏州买的,刻着"承砚若雪"四个字。

"沪上实业家的通电,委员长看了很是感慨。"陈立夫端起茶盏抿了口,"但眼下最紧要的,是如何把这些'玉碎'的志气,变成支撑前线的真金白银。"

圆桌下,顾承砚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三下——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他想起货轮离开上海那晚,周师傅怀里小宋的血,想起染缸配方被油布层层裹住的重量,喉间泛起一丝腥甜。

"以实业支撑前线,以金融稳定后方。"他开口时,声音比想象中更稳,"沪上迁出的三十七条织机,能月产十万匹军布;迁到武汉的纱厂,调整后可转产纱布绷带。

但关键不在产能,在调配。"他抽出随身带的笔记本,翻到画满箭头的那页,"需要建立跨区域物资台账,重庆的钢铁调给兵工厂,西安的棉花运到宝鸡纺织,避免重复运输损耗。"

军需署署长的钢笔停了。

财政部次长推眼镜的动作顿了顿,目光扫过顾承砚笔记本上的图表,指尖在桌下敲了两下。

"顾先生的思路倒是新颖。"坐在末位的财政部长周明远突然笑了,圆脸上肥肉颤了颤,"只是这跨区域调配,涉及各省税收分成,怕要得罪人呐。"他端起茶盏时,顾承砚注意到他袖口露出半枚翡翠袖扣——和上海日商正金银行大班戴的那对,纹路极像。

苏若雪的铅笔尖在活页纸上戳出个小洞。

她盯着周明远刚才说的"物资调配计划"几个字,后颈泛起凉意。

三个月前在上海,她替顾承砚整理日商情报时,曾见过一份密电,标题正是"青龙行动:以物资调配瓦解华界工业"。

密电里提到的"跨区域损耗税收壁垒",和周明远此刻的措辞如出一辙。

会议结束时,顾承砚的长衫后背已洇出深色汗渍。

他接过苏若雪递来的搪瓷杯,杯壁上还沾着她指尖的温度。"顾先生。"她压低声音,活页纸在两人之间快速翻到某一页,"周部长说的'调配',和'青龙'太像了。"

顾承砚垂眸扫过那行字,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货轮上被铁丝捆住的周师傅,想起小宋勾住他衣角的手指,想起外滩燃烧的膏药旗。"我去他办公室坐坐。"他把茶杯递回,指腹轻轻蹭过她腕间银镯,"你回旅馆等我。"

周明远的办公室在二楼最东头,檀香混着烟味扑面而来。

顾承砚接过递来的龙井,杯底压着张上海地图——正是他上个月托人送到重庆的产业迁移路线图。

"顾先生这次迁厂,损失不小吧?"周明远斜倚在皮转椅上,手指敲着地图上的"苏州河"标记,"听说运到武汉的织机,有三成都泡了水?"

顾承砚捏着茶盏的手紧了紧。

那些织机是他带着工人在日军轰炸间隙抢运的,每台都裹着油布绑在船底,根本不可能泡水。"周部长消息倒是灵通。"他笑了笑,"不过损失再大,总比便宜日本人强。

上月在上海,有批染缸配方差点被他们搜走——"

"配方?"周明远突然坐直,瞳孔缩成针尖,"什么配方?"

顾承砚盯着他发红的耳尖,心里的弦"铮"地一声绷断。

他想起苏若雪说的"青龙行动",想起周明远袖口的翡翠袖扣,想起地图上被反复摩挲的迁移路线。

"就是些土法子。"他放下茶盏起身,"不耽误周部长办公了。"

走出财政部大楼时,夕阳把青石板照得发白。

顾承砚摸出怀表看了眼,指针指向五点一刻。

他拐进巷口的电报局,给上海商会的老陈发了封密电:"查周明远,重点资金往来,速。"

电报机的"滴答"声里,他望着窗外渐浓的暮色,想起苏若雪整理会议记录时颤抖的指尖,想起周明远看见"配方"二字时骤变的脸色。

有些火,该烧起来了。

电报局的铜铃在暮色里晃了七下时,顾承砚攥着发烫的回电冲进旅馆门。

苏若雪正就着煤油灯核对账本,见他额角沾着星点墨迹,钢笔"啪"地掉在算盘上。

"老陈的回电。"他把揉皱的纸页拍在木桌上,字迹被汗水晕开一片,"周明远名下有七家空壳公司,其中'同福洋行'三个月前给英租界'和记洋行'汇过二十万。"他喉结滚动两下,"和记洋行...是去年被工部局查封的日商代购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若雪的手指抚过"和记"两个字,指甲在纸页上压出白痕。

她想起上周在中央银行偶遇的张经理——顾家绸庄的老客户,此刻正把茶盏推到顾承砚手边:"我托张经理查了同福的流水。"她从旗袍内袋抽出一张银行回执,"今早刚到的密件,同福的钱...来自南京维新政府的'产业振兴基金'。"

煤油灯芯"噼啪"爆了个火星。

顾承砚盯着回执上的朱红印章,耳际嗡嗡作响。

三个月前在上海,他亲眼看见维新政府的旗子挂在外滩海关大楼;此刻那抹刺目的黄,正透过回执上的油墨渗进骨缝里。

"他们要的不只是染缸配方。"他突然抓起铅笔,在报纸空白处画了个圈,"周明远阻止物资调配是虚,借税收壁垒切断迁厂路线是实——等咱们的织机困在武汉,重庆的钢铁运不出去..."铅笔尖"咔"地折断,"日本人就能坐收现成的工业设备。"

苏若雪望着他泛红的眼尾,伸手把碎铅笔拢进铜墨盒。"那我们就给他个机会。"她指尖点在报纸上的"战时工业复建方案"标题上,"前儿陈立夫说要'集思广益',咱们递份方案——故意留几个漏洞。"

顾承砚抬头时,正撞进她眼底跳动的光。

那光是去年苏州河沉船时,她举着煤油灯在雨里找染缸配方的光;是汉口码头被轰炸时,她用身体护着账本的光。"什么漏洞?"

"把西安的棉花运到宜昌而不是宝鸡。"苏若雪抽出张空白纸,笔尖在地图上划出歪扭的线,"宜昌到重庆的船运费比宝鸡到重庆贵三成,税收分成多算五个点。"她抬眼时,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周明远要破坏调配,肯定急着'纠正'这些'错误'。"

顾承砚突然笑了,指节抵着下巴。

这笑带着点狠劲,像从前在课堂上拆穿学生论文漏洞时的模样:"好,就这么办。"

方案递上去的第三日,旅馆外的黄桷树刚冒出新芽,穿藏青中山装的男人就叩响了门环。

苏若雪从猫眼里看见对方左胸别着财政部徽章,转身对顾承砚比了个"三"的手势——这是他们约好的"可疑人物"暗号。

"顾先生,鄙人是财政部秘书处的吴立诚。"男人推了推圆框眼镜,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纺织工业统计》,"听说您提交的复建方案很有见地,特来讨教。"他拉出木椅坐下时,皮靴在青砖地上蹭出刺啦声,"不过这西安到宜昌的路线..."他指着地图,"依我看还是改去宝鸡更划算。"

顾承砚端茶的手稳得像山岩。

他注意到吴立诚说话时,拇指总在桌沿敲《梅花三弄》的节奏——和周明远办公室留声机里的曲子分毫不差。"吴秘书说得是。"他从抽屉里摸出钢笔,"我这就改。"笔尖悬在"宜昌"二字上方,"对了,税收分成那部分...您看是不是也该调调?"

吴立诚的喉结动了动。

他往前倾了倾身子,袖口露出半截金表链:"分成嘛...按惯例减五个点即可。"

苏若雪站在里屋门口,手里的账本遮着半张脸。

她数着吴立诚说话时眨了十七次眼——正常人每分钟眨眼十到十二次。

等男人告辞时,她已把"梅花三弄金表链减五个点"三个词写进袖珍笔记本。

"军统情报站的王站长在楼下。"顾承砚把笔记本塞进她手心,"我去送吴秘书。"他转身时,长衫下摆扫过吴立诚刚才坐的椅子,那里还留着淡淡的檀香味——和周明远办公室的一模一样。

楼下转角处,穿灰布长衫的男人正假装看报。

顾承砚经过时,指尖轻轻碰了碰对方手腕。

等吴立诚的背影消失在巷口,王站长的报纸已折成方块,塞进了他掌心。

深夜的旅馆书房飘着茉莉香片的热气。

苏若雪把吴立诚的情报抄在密码本上,钢笔尖突然顿住:"刚才王站长说...吴立诚三个月前还是南京维新政府的文书。"她抬起头,窗外的月光漏进窗棂,在她脸上割出冷硬的棱,"顾郎,这次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日本人了。"

顾承砚望着她发顶翘起的碎发,想起下午在电报局收到的另一封密信——四川丝厂的林老板、湖北纱厂的陈厂长、湖南火柴厂的周经理,都回电说"山城见"。

他伸手把她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指腹擦过她腕间的银镯:"明天,该请他们喝杯茶了。"

窗外的黄桷树在风里沙沙作响,几片新叶飘落在桌上的复建方案上。

月光漫过"迁厂路线图"几个字,将"宝鸡"二字照得发亮——那里正等着一场新的风暴。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