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82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82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陈阿娇拨弄鬓边的"元日锦花",花片用罗马琉璃与汉地锦缎合制,在烛火下流转七彩,像碎了的彩虹。

"好啊,"她笑,指尖捏着片琉璃花瓣,"也让哀家瞧瞧,百工的巧思,怎么把长安织成了一幅大锦,连风里都带着线香。"

太庙的檀香混着雪气,沉沉地压在梁柱间,青砖地冻得发脆,脚步声踩上去"咯吱"响。

刘妧身着十二章纹锦袍,袍角扫过青石板,发出细碎的声响,手捧"万国锦册"一步步登坛。册中用百国锦缎装订,首页是阿月织的"百工祭祖图",图中汉地工匠扶着波斯的琉璃鼎,越人织工牵着印度的紫檀匣,密密麻麻的针脚里,能数出三十七个工种的印记。

"这锦册的边角,"她忽然停步,指尖捏着册页的流苏,"阿月特意用了越人藤编镶边,说是'牵住百国的手'。"

太祝官捧着祭文上前,祭文的锦轴上绣着北斗七星,声音在大殿里回荡:"陛下,吉时到。列祖列宗在上,当见今日百国同春。"

刘妧点头,指尖抚过锦册上的金线,"百国工匠共铸的岁首,该让列祖列宗瞧瞧——他们当年劈山开路,不就是为了让天下的巧思聚在一处?"

陈阿娇陪祭于侧,鬓边的"元日玉簪"垂下锦线流苏,每颗流苏珠都刻着工造符号——有织机的"□",有陶窑的"△",晃起来"叮叮"响,像百工在低声说话。

"这符号是桑小娥琢磨的,"她偏头对刘妧说,珠串碰着耳坠,"她说百工的敬意,不光在心里,得刻在物件上,祖宗才看得见。"

太祝官宣读祭文,刚念到"百工兴邦",殿外忽然传来"铛——"的声响,鲁直车坊特制的"锦绳编钟"被敲响。钟声混着锦线震动,竟如千架织机同时轻响,绵密又庄重,震得梁上的积尘簌簌掉。

陈阿娇侧耳听,忽然轻笑,"这钟声里,能听出桑小娥的锦线韧劲,老陶的瓷土厚重,比单纯的铜钟有嚼头——百工的心意,果然藏在声响里。"

贡台像铺了片彩虹,百国贡礼挤得满满当当,琉璃的光、锦缎的色、青铜的沉,搅在一处,热闹得像西市的集市。

波斯的琉璃鼎里,锦灰香正袅袅升起,烟纹竟绕着鼎耳织成汉地的祥云,缠缠绕绕不散。

"你看这烟,"陈阿娇指着鼎口,"波斯的香,偏要学汉地的云,倒比刻意做的纹样鲜活。"

印度的紫檀匣打开,里面的番红花锦铺开,金线绣的天竺莲花旁,竟缠着汉地的缠枝纹,一朵花压着另一朵,像在说悄悄话。

"扶南的'象牙锦梳',"陈阿娇又指向个莹白物件,梳齿间用锦线穿连,线色忽明忽暗,"你看这穿线的法子,跟我们的'通经断纬'一个理,经纬交错才牢——去年我见扶南使者梳头,梳齿总掉,今年加了这锦线,再晃都不散。"

刘妧拿起科研局的"锦灰贡米",米粒间混着细如发丝的锦线,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像撒了把碎银。

"这米煮出来,饭粒上会印出锦纹,"她忽然扬声,声音在贡台前荡开,"百工连吃食都要织进巧思,列祖列宗当欣慰——去年庐江郡闹粮荒,就靠这改良的稻种,多收了千石,救了不少人。"

太祝官在旁补充,手里的笏板轻轻敲着掌心,"这米是庐江郡百姓用新陶瓮培育的,瓮里垫着阿月的锦布,说是能聚气,比去年增产两成,百姓都说是沾了锦气,吃着格外香。"

"百工代表,献礼——"司仪的声音刚落,鲁直扛着个小巧的木车上前,车辕压得他肩膀微沉,却走得稳稳的。车辕上"百工敬天"四个字刻得深,边角还烫着锦纹,像给字镶了圈花边。

"陛下,这'元日飞车',"他把车放在贡台,车轮转了转,发出"咔嗒"轻响,像齿轮在说话,"用越人藤轴、汉地锦钢,轴里还嵌了波斯的滚珠,下坡不用推,自己能跑三里地,比去年的土车省劲十倍!"

他忽然踹了踹车底,"我那徒弟试了,拉着半车陶瓮,从坡上滑下来,稳稳当当,比老马拉车还准——百工的力气,不该浪费在推车走路上。"

老陶捧着"万国瓷鼎"跟上,鼎身的锦灰釉料在光里变幻,一会儿是汉地的明黄,一会儿是波斯的靛蓝,一会儿又泛出越人的水绿,像块会变戏法的石头。

"这鼎烧了七七四十九天,"老陶的手粗糙,捧着鼎却轻得像托着羽毛,"釉里掺了百国矿石——有罗马的琉璃渣,印度的宝石粉,越人的河泥,盛水不腐,盛酒更香,比青铜鼎轻便,百姓家也能用,不用怕搬不动。"

他忽然指着鼎耳,"您看这耳,仿的是鲁直的车轴,能挂能提,比老鼎的死耳实用——百工的物件,得让人用着舒坦才算敬天。"

阿月最后上前,捧着的"元日锦"叠得方方正正,像块沉甸甸的云。她展开时,满殿的光都被吸了进去,锦面上用百国丝线织出星图,汉地的北斗旁,挨着波斯的金星,越人的水神星子边,缠着罗马的黄道带,密密麻麻的线,织得比天上的真星还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锦织了三百日,"阿月的声音轻得像锦丝,气若游丝却字字清,"一日一线,一线代表一国工匠——鲁直的车轴纹当经,老陶的瓷土色为纬,桑小娥的锦线勾边,合百工之心,敬天地祖宗。"

陈阿娇轻抚锦面,指尖能摸到线与线的咬合,密得插不进一根针,"摸这密度,比尚方署的贡品还细三分——百工的手,果然藏着天地,比宫里的巧匠更懂'心诚'二字。"

祭祖礼成,刘妧与陈阿娇乘"锦藤步辇"出宫。步辇用越人藤编骨架,缠满汉地锦钢,轿厢覆着"透光锦",外面的街景像蒙了层薄雾,能看见人影晃动,却看不清眉眼,像隔着层纱。

"天禄阁那边好热闹,"陈阿娇掀开点锦帘,冷风裹着人声涌进来,"百姓在用科研局的'锦纸拓印'祭祖文呢。"

刘妧凑近看,见秀儿举着张"百工祈福"锦纸跑过,纸上的字用锦灰墨拓成,摸上去有凹凸感,像把文字织进了纸里,边角还沾着点雪沫子。

"这拓印比抄录快,"秀儿跑得急,辫子甩到步辇边,带起阵冷风,"张大爷说,要拓一百张,贴遍工舍区——鲁师傅的车坊贴一张,老陶的窑口贴一张,保百工新年平安,活计不断!"

她忽然停住,指着步辇,"阿月姐姐的锦,拓出来肯定更好看,字都能带着光!"说完又一阵风似的跑了,纸角在风里哗哗响。

步辇行到朱雀大街,忽然被一阵银铃响拦住。街边一群少女正说笑,穿的"胡汉合璧裙"晃得人眼晕——上襦是汉地锦缎绣的凤,凤翅却用波斯的琉璃珠串成,下裙用越人藤编打底,缠满汉地的彩锦,走动时珠串碰撞,"叮铃"声像撒了把碎银,脆得人耳朵发痒。

一个少女转身,裙角扫过地面,刘妧忽然看清,那裙角竟绣着罗马柱,柱旁还绕着汉地的云纹,柱础是越人的莲花座,三样东西凑在一块儿,竟浑然一体,比宫里的规矩纹样活泛十倍。

她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十二章纹锦袍,袖口的云纹规规矩矩,像被框在方寸里,针脚密得透不过气,忽然觉得沉,压得胳膊发僵。

陈阿娇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忽然笑道:"这裙角的花样,比宫里的新——民间的巧思,向来不按规矩来,却偏偏合情理。"

刘妧没说话,指尖捏着袍角的丝线,那线织得太密,密得像堵墙。

陈阿娇忽然碰了碰她的手,"是不是觉得宫里的衣裳,比不得街上的新鲜?"

刘妧小声道:"方才见那裙角,绣着罗马柱与汉瓦当,竟不违和......"她摸了摸自己的锦袍,"我的十二章纹,像穿了百年的老锦,针脚里都是规矩,没这股子活气——百工的手能织出新星图,怎么宫里的衣料,倒越织越旧了?"

陈阿娇放下帘,从袖中取出本"万国锦样册",册页上贴着各种新奇纹样——波斯藤蔓缠汉地灵芝,越人水纹绕罗马齿轮,鲁直的车轴纹套着阿月的云纹,贴得歪歪扭扭,却热闹得很。

"哀家早让阿月织坊收了这些花样,"她翻到一页,指着上面的设计,"你看这章纹,在龙纹旁加了齿轮,在藻纹里掺了水纹,明儿就给陛下做新朝服,让十二章纹也跟百国的巧思搭搭话,别总闷在规矩里。"

刘妧看着样册,忽然笑了,指尖划过一页"锦钢云纹",纹里藏着细小的齿轮,"这纹样里,得加鲁直车坊的齿轮,才像真正的百工朝服——光有龙不够,还得有推着龙走的车。"

陈阿娇扬眉,"再加阿月的水纹,润着齿轮转,就更全了——明日带陛下去西市,看看那些让陛下'落伍'的新鲜物,把它们都织进宫里来,让老锦也长出新线。"

步辇外,少女们的银铃笑声远了,刘妧却觉得,那裙角的罗马柱与汉瓦当,已经悄悄落进了心里,像颗要发芽的种子。她忽然掀帘,望着街对面的织坊幌子,那幌子上的云纹正被风吹得变形,像在招手,又像在催促。

"母后,"她忽然说,"明日的新朝服,让阿月带着秀儿一起来设计吧——民间的手,更懂怎么让老纹样活过来。"

陈阿娇笑着点头,指尖划过样册上的针脚,"百工的经纬,从来都连着天地,宫里宫外,本就该是一根线。"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