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136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136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未央宫椒房殿的铜炉里,艾草与苍术正煨出袅袅青烟,在算学琉璃灯冷白的光晕中扭成细麻花。

刘妧捏着狼毫的指尖悬在竹简上方,羊毫笔尖的墨珠险些滴在"患者吐血症,医案记'思虑伤脾'"的记录上。绿萝抱着智能脉诊仪进来时,裙摆扫过地上的算学蒲团,仪器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惊叹号像极了医案里触目惊心的血渍。

"公主,城东市回春堂的王医正又把痘疮当风寒治了。"绿萝将仪器轻轻搁在案头,檀木底座与琉璃灯磕碰出清响,"方才霍将军派人来说,太医院库房清点出十斤霉变龙骨,虫眼都透着绿光。"

刘妧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系统终端在袖口震动,她调出太医院近年进献的延寿方,三十份竹简在空气中悬浮展开,每份药方的"夜明砂"条目都被标红:"你瞧这味药,本该用蝙蝠粪,却掺了曼陀罗籽。若不是算学光谱检测,谁能想到延年方里藏着毒药?"

窗外忽然传来竹帘掀动声,霍去病带着一身凉气进来,护腕上的算学医官考课牌还凝着水珠:"张仲良称病在家,却在醉仙居与人说,算学要把医道变成'铜机子的傀儡戏'。"他从袖中掏出半片焦黑的竹简,"这是从他弟子烧的病案堆里抢出来的,产妇血崩案下写着'附子五钱,速煎'——哪有这么用猛药的?"

未时初刻的太医署演武场飘着陈年老药的霉味,张仲良拄着斑竹拐杖走来,杖头雕刻的"杏林春暖"纹章已磨得发亮。他扫过场中摆放的算学脉诊仪,鼻孔微微一皱:"医道如阴阳流转,岂是几个铜齿轮能算清的?当年扁鹊见蔡桓公,望而知病在腠理,靠的是眼里有乾坤,不是机器嚼数据。"

"可扁鹊若在,怕是也要试试这铜齿轮。"刘妧示意张小七启动全息投影,两条曲线在阳光下纠缠,"太医院用五行理论套病症,把阳黄当阴黄治,误诊率54%。算学辨证系统结合舌象光谱,准确率91%——大人可知,这中间差的是二十三条人命?"

人群中忽然挤出个灰布衫老汉,腰间别着个磨破的算学医案玉简:"草民李守中,在西市开了间小医馆。"他紧张地搓着手,指甲缝里还沾着药末,"去年用算学编了个伤寒辨证表,把症状拆成发热、恶寒、汗出等二十项,按表对照,半盏茶就能辨明证型。前儿个有个孩子高热惊厥,按表查是阳明腑证,用了承气汤,当晚就通便退热了。"

张仲良的拐杖尖在青石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伤寒论》字字珠玑,你竟敢用算学拆得七零八落?"刘妧不答话,只是递过脉诊仪:"大人不妨伸伸手,就当给晚辈个薄面。"老医丞犹豫片刻,将手腕搁在仪器上,金属接触面传来细微的震动。屏幕蓝光一闪,跳出淡蓝色字迹:"弦脉,肝郁气滞,宜用逍遥散加减,忌动肝火。"

"哟,这铜机子比我那徒弟还懂张大人脾气!"人群里爆发出一阵轻笑,李郎中的徒弟捂着嘴直乐。张仲良脸色铁青,猛地抽回手,袖中掉出半片纸——上面用朱砂圈着"望诊敷衍,切脉装样",落款处盖着模糊的太医院印。

申时三刻,考课正式开始。第一位考生是太医院主簿王伦,他盯着舌象分析仪的镜头,额角沁出冷汗:"舌...舌色紫暗,属血瘀证,当用桃仁红花煎..."话未说完,仪器发出"滴"的警报声,屏幕弹出"诊断错误,扣十分"。台下传来窃窃私语,后排的小医工扯了扯同伴:"听说他爹是太医院丞,平时净靠关系混日子。"

轮到古丽时,这位大月氏少女从容地铺开算学医案玉简,将患者手腕轻放脉诊仪上。她指尖在屏幕点选"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苔白腻"等症状,算学辨证系统瞬间生成报告:"湿温病,属湿热阻于中焦,宜用三仁汤,青蒿素含量3.2毫克。"古丽开出的药方与系统推荐完全一致,台下响起零星掌声,连张仲良都忍不住微微颔首。

"这不可能!"张仲良的拐杖突然倒地,露出空心处藏着的密信。霍去病捡起扫了眼,挑眉道:" '医官世袭,万不可废,钩弋宫亲启'——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老医丞脸色煞白,伸手去夺,却被算学笔迹鉴定仪的红光笼罩,仪器发出"滴滴"声:"鉴定完毕,密信出自太医院丞书房。"

亥时的算学工坊里,八十岁的孙思邈正贴着青铜档案柜端详,老花镜滑到鼻尖:"这柜子能存百年医案?当年我师父临终前,还念叨着没把水肿治法传下来...要是有这物件,何至于让那些验方失传?"刘妧用算筹在沙盘上摆出神经网络模型:"每诊一个病人,数据就像算筹入盘,积少成多,总能堆出规律。以后治怪病,等于有千百个名医隔着时空会诊。"

张小七在一旁调试档案柜,齿轮转动声中混着他的嘟囔:"这承气汤的用量数据,要是让华佗看见,怕是要拍着大腿说妙..."孙思邈忽然轻拍他肩膀:"小张啊,这病案检索怎么用?老朽想查查仓公治齐文王的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子时的算学烽火传来密旨,张仲良捏着竹简的手指不停发抖,"天医"印鉴上的朱砂蹭到他掌心:"陛下...要老朽带头参加培训?"他忽然从袖中掏出皱巴巴的绢纸,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茵陈蒿汤改良方","按算学光谱算的,茵陈用量比经方多了三钱,栀子少了一钱...也不知对不对..."

卯时的阳光里,智能脉诊仪的金属外壳还带着昨夜调试的余温。刘妧将刻有"医政维新"的铜牌嵌入太医署门,牌面算学符号流转,显示"辨证准确率92.3%,药材合格率99.7%"。张仲良站在一旁,新换的智能医袋里露出半本《算学辨证速记手册》,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青蒿叶。

"李大叔,补光模式要这样开。"张小七蹲在地上,用算筹在石板画了个太阳图案,"光照不足时,舌象会偏暗,就像阴天看算筹,颜色浅了容易走眼。"李郎中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指着远处:"公主快看,张大人在教那个小医官用脉诊仪!"

张仲良正握着小学徒的手调整仪器角度,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温和:"感受这震动,脉势强弱全在里头。算学这东西...其实和切脉一样,都要用心琢磨。"学徒抬头时,发现老医丞耳后新添的白发在晨光中微微发亮,像落了层细雪。

"追风"突然对着太医院后园的废墟狂吠,前爪刨出个锈迹斑斑的药碾子,"医"字铭文缺了半边,旁边散落着刻着"考课灭道"的槐木片。刘妧拾起木片,想起昨夜张仲良在工坊说的话:"老朽不是反对革新,只是怕年轻人丢了望闻问切的根本..."她望着不远处正在移栽青蒿的老医丞,忽然轻笑出声——张仲良正拿着算学玉简对照,小心翼翼地给每株青蒿标上最佳采收日期。

"霍将军,莎车王弟那边回信了吗?"刘妧转身时,瞥见霍去病护腕上的考课牌换成了玉简形状,"古丽说,大月氏医师正照着咱们的考课表改章程,连脉诊仪都仿着做了。"

霍去病摸了摸腰间的算学令箭,指向演武场:"您瞧,王伦在跟李郎中学辨证表呢。"那个曾在考课上闹笑话的太医院主簿,此刻正捧着李郎中的玉简,逐字抄写歌诀,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与远处药碾子的转动声应和。

晨雾渐散时,第一份算学辨证药方从智能契约机吐出。抓药的老药工戴着老花镜,对着玉简核对每一味药:"以前总说'医者意也',全凭经验抓药。如今倒好,连生姜该切三片还是五片都算得清清楚楚。"他身后的药柜上,智能称正在精准称量朱砂,铜盘上的数字跳动,与千年药斗里的刻度形成奇妙的共振。

张仲良忽然踱步到刘妧身边,医袋里的玉简轻轻震动。"公主,"他咳嗽两声,目光落在智能脉诊仪上,"那神经网络模型...能否容老朽旁听一二?太医院藏着的疑难医案,或许能用新法子理出些头绪。"

刘妧转身,看见老医丞眼中的固执已化作微光,像初春解冻的溪水中闪烁的碎冰。她从袖中取出一枚空白玉简,递到他手中:"明日申时,算学工坊备了新茶。学这新医道,可比背《汤头歌》有意思多了——您说呢,张大人?"

张仲良捏着玉简,指尖摩挲着边缘的算学纹路。远处传来卖药膳粥的梆子声,混着青蒿的清香。他望向演武场上忙碌的医官们,有人对着舌象分析仪皱眉,有人在玉简上飞速记录,阳光穿过廊下的算学仿生鸽,在他们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算筹,正慢慢摆出全新的医道算式。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