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13章 【水淹大梁】项燕自刎:这头颅对谁笑?

【一: 蕲南困兽——白虎旗折楚声哀】

始皇二十二年十月末,蕲南的芦苇荡被血染红了大半。楚军的残部蜷缩在洼地中,折断的白虎旗斜插在泥里,旗面被箭洞穿了十几个窟窿,剩下的楚军士兵个个带伤,甲胄上的血痂结了又裂,手里的戈矛大多只剩半截,唯有项燕手里的残枪还泛着冷光 —— 那是他父亲项燕(此处为艺术化处理,实为先祖项梁之父,统一称谓项燕)传下来的铁枪,枪头缺了一块,是去年与李信交战时被秦剑斩断的。

“将军!秦军又在缩小包围圈了!” 一名校尉踉跄着跑来,胸口插着半截弩箭,血顺着箭杆往下滴,“王贲的轻骑已经到了东边的渡口,我们…… 我们退无可退了!”

项燕没有回头,目光望着西北方向的咸阳。那里是大秦的都城,是他毕生要抗衡的地方。三个月前,他还带着五万楚军在淮水布防,昌平君承诺的援兵迟迟不到,反而传来陈城被秦军攻破的消息;一个月前,王翦的六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围,楚军粮道被断,只能一路退守到这蕲南的芦苇荡,如今连饮水都要靠芦苇根过滤泥水。

“还有多少弟兄?” 项燕的声音沙哑,像是被风沙磨过。

“不足三千了……” 校尉的声音带着哭腔,“伤员占了一半,能战的只有一千出头。”

项燕缓缓举起残枪,枪头对着夕阳,铁锈在余晖里泛着暗红色。他想起年轻时在楚宫受训,太傅教他读《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那时他以为自己会像先祖一样,战死在抗秦的疆场,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绝境 —— 没有援军,没有粮草,连身后的楚国都快要保不住了。

“把所有能战的弟兄叫到我身边来。” 项燕转身,目光扫过洼地中的残兵,“我有话要说。”

士兵们互相搀扶着聚拢过来,个个面带疲惫,却没人后退。他们都是项燕一手带出来的老兵,从郢都到淮水,从陈城到蕲南,跟着他打了十几年仗,早就把他当成了主心骨。

项燕走到一块相对平整的土坡上,残枪拄在地上,声音传遍整个洼地:“弟兄们,秦军合围,我们退无可退了。但我们是楚国人,是项氏的兵,就算死,也要死得有骨气!”

他从怀中掏出一块青铜牌,上面刻着项氏的族徽 —— 一只昂首的白虎:“这是我项氏的族徽,今日我把它传给你们,若是有人能活着出去,记住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青铜牌被传给最年轻的一名士兵,那士兵含泪接过,紧紧攥在手里。项燕看着他,突然笑了笑:“我项燕一生抗秦,没能守住楚国,是我无能。但我死后,你们要活下去,等着昌平君的援兵,等着楚地的义士,总有一天,要把秦军赶出楚国!”

就在这时,东边传来马蹄声,王贲的轻骑已经到了芦苇荡边缘,玄色的秦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喊杀声越来越近。项燕猛地举起残枪,对着天空高喊:“楚 ——”

“楚 ——” 士兵们跟着高喊,声音震得芦苇叶簌簌落下,像是在回应他们的悲愤。

项燕放下残枪,从腰间拔出匕首 —— 那是楚昭王赐给项氏的匕首,柄上嵌着绿松石,刻着 “守楚” 二字。他看了最后一眼楚地方向,突然将匕首横在颈间,目光坚定:“我项燕,生为楚人,死为楚魂!”

匕首划过脖颈,鲜血喷涌而出。项燕没有立刻倒下,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左手按住自己的头颅,右手猛地向前一掷 —— 那颗带着鲜血的头颅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重重落在洼地中央的泥地上,滚了两圈后停下,面部朝上,睁着的眼睛正好对着楚地方向。

而那颗头颅落下的位置,旁边恰好倒着半截白虎旗,旗杆斜斜地指着头颅,头颅的轮廓与旗杆的影子,在夕阳下恰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楚” 字。

【二: 断头成字——一腔血溅 “楚” 魂立】

王贲带着轻骑冲进芦苇荡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 楚军残兵围着一个 “楚” 字跪成一圈,个个泪流满面,却没人反抗;洼地中央,项燕的无头尸身直挺挺地站着,手里还攥着那柄嵌绿松石的匕首,鲜血染红了周围的芦苇;那颗头颅落在 “楚” 字的上半部分,眼睛还睁着,像是在盯着冲进来的秦军。

“将军!不可冲动!” 亲兵拉住想要冲上去的王贲,“楚军虽然残了,却抱着必死的心,我们没必要跟他们硬拼。”

王贲勒住马,目光落在那个 “楚” 字上,心里泛起一阵寒意。他打过无数仗,见过无数死法,却从没见过有人用自己的头颅和尸身,摆出这样一个 “楚” 字 —— 这不是绝望,是挑衅,是对秦军的蔑视,是对楚人的激励。

“传我命令,围而不攻。” 王贲沉声道,“让他们把项燕的尸身和头颅收殓好,我们不打扰。”

亲兵愣了一下,还是领命而去。楚军残兵听到秦军的命令,没有放松警惕,反而更加警惕地盯着秦骑,直到看到秦军真的只是围在芦苇荡外围,才开始小心翼翼地收敛项燕的尸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年轻的那名士兵抱着项燕的头颅,手指轻轻拂过他的脸颊,突然 “啊” 地一声惊呼 —— 项燕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像是有话要说。士兵吓得手一抖,头颅差点掉在地上,旁边的老兵立刻扶住,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嘴唇上的血痂在干燥的风里开裂,不是真的动了。

“别慌,将军只是想看着我们活下去。” 老兵轻声说,从怀中掏出一块麻布,小心翼翼地擦拭头颅上的血迹。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王翦带着中军赶来了。他翻身下马,走到芦苇荡边缘,目光落在那个 “楚” 字上,久久没有说话。墨翟跟在他身后,看到那颗头颅时,眉头皱了起来:“上将军,项燕此举不简单,这个‘楚’字,恐怕不只是激励楚军那么简单。”

王翦点头,示意士兵去把项燕的头颅取来。楚军残兵不愿意,却又不敢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兵将头颅送到王翦面前。

王翦蹲下身,目光落在头颅的面部。项燕的眼睛还睁着,像是在与他对视,额头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是去年与李信交战时留下的;下巴上的胡茬还没刮干净,沾着血和泥土。他伸出手指,轻轻拂过项燕的眼睑,想让他闭上眼睛,手指却碰到了一处坚硬的地方 —— 是颅骨侧面,像是有刻痕。

“拿火把来。” 王翦道。

亲兵立刻递来火把,火光映照下,颅骨侧面的刻痕清晰起来 —— 不是自然的裂痕,是人为刻上去的文字,一行一行,是楚隶,王翦认得,是屈原的《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是《国殇》……” 墨翟凑过来,看清文字后,声音有些沉重,“项燕把这首诗刻在自己的颅骨上,是想以死明志,激励楚地的人继续抗秦。”

王翦没有说话,手指继续在颅骨上摸索,突然摸到牙齿的位置有些不对劲 —— 项燕的臼齿比普通的牙齿更硬,像是嵌了什么东西。他让亲兵取来一根银尖,轻轻撬开一颗臼齿,里面竟露出一点银白色的金属,在火把下泛着冷光。

“是陨铁。” 墨翟一眼就认了出来,“而且是东海的陨铁,这种金属比普通的铁更硬,还能被磁石吸引。”

王翦立刻让人取来一块磁石,凑近那颗臼齿。磁石刚靠近,就被牢牢吸住,无论怎么移动磁石,臼齿里的陨铁都跟着转动,始终指向一个方向 —— 东南方,也就是东海的方向。

“指向东海……” 王翦的目光沉了下去,“项燕为什么要在牙齿里镶陨铁,还指向东海?难道东海有什么东西?”

墨翟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之前在陈城地道里发现的竹简:“上将军,之前在陈城地道的陶俑里,竹简预言‘汉高祖起于沛’,而沛县就在泗水流域,靠近东海。项燕指向东海,会不会与这个预言有关?”

王翦接过竹简,目光落在 “汉高祖起于沛” 几个字上,又看了看项燕头颅里指向东海的陨铁,心里突然有了一个猜测 —— 项燕不仅知道这个预言,还知道东海有能对抗大秦的力量,或许是徐福,或许是其他楚地的遗民,他这是在给楚军残兵指方向。

【三: 颅刻国殇——陨铁齿指东海路】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秦军在芦苇荡外围扎营,楚军残兵则在洼地中搭建临时的灵棚,项燕的尸身被放在一块木板上,头颅放在旁边,周围点着几支火把,映得整个灵棚一片通红。

王翦回到中军大帐,将项燕的头颅放在案上,旁边摆着磁石和从陈城地道里取出的竹简。他让亲兵去取来地图,铺在案上,手指顺着陨铁指向的方向 —— 从蕲南到东海,要经过泗水、彭城、下相,最后到达东海郡的朐县,那里正是徐福东渡的起点。

“徐福……” 王翦喃喃道,想起之前在睢阳发现的青铜鼎,鼎耳上的墨家机关图,还有陈城地道里通向骊山的地道,“昌平君勾结项燕,项燕又指向东海,徐福会不会也参与其中?”

墨翟这时走进帐来,手里拿着一块从项燕颅骨上刮下来的粉末:“上将军,我查验过了,颅骨上刻字的颜料,与大梁地宫壁画上的颜料成分相同,都是用骊山朱砂混合秦剑锈制成的。项燕不仅知道骊山的朱砂,还知道秦剑锈的用法,说明他与昌平君的勾结很深,甚至可能见过骊山陵的工匠。”

“骊山工匠……” 王翦想起之前派去追查骊山朱砂失窃的亲兵,还没有回来消息,“昌平君调走的骊山工匠,恐怕不止在寿春铸造兵器,还在帮项燕制造这些带有阴谋的东西。”

他拿起磁石,再次凑近项燕的臼齿,陨铁依旧指向东海。王翦的手指在地图上沿着东海郡的海岸线移动,突然停在朐县的位置 —— 那里有一座徐福的炼丹炉遗址,去年他派人去查过,只说是徐福东渡后留下的,没发现异常。

“明天派人去东海郡朐县,仔细查徐福的炼丹炉遗址,还有周围的村落,看看有没有项燕的人留下的痕迹。” 王翦对亲兵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亲兵领命而去,墨翟看着案上的头颅,突然道:“上将军,项燕的头颅不能久放,不如先妥善安葬,也好安抚楚地的民心。”

王翦点头:“就葬在蕲南的芦苇荡,立一块无字碑,让楚军残兵也能来祭拜。”

他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楚地方向的夜空。星星很亮,像是项燕和那些战死的楚军士兵在看着他。王翦知道,项燕的死不是结束,而是楚地反抗的开始 —— 昌平君还在寿春,项燕的旧部还在,东海那边还有未知的阴谋,这场灭楚之战,比他想象中还要艰难。

第二天一早,秦军按照王翦的命令,在蕲南的芦苇荡里为项燕立了一块无字碑,将他的尸身和头颅合葬在一起。楚军残兵看到秦军的举动,虽然依旧警惕,却没有之前那么敌视了。最年轻的那名士兵在碑前磕了三个头,带着剩下的楚军残兵,朝着东海的方向退去 —— 他们要去寻找昌平君的援兵,要去完成项燕的遗愿。

王翦站在无字碑前,看着楚军残兵远去的背影,突然对墨翟道:“你说,项燕会不会早就知道自己会败?他故意把头颅掷成‘楚’字,故意在颅骨上刻《国殇》,故意在牙齿里镶陨铁,就是为了给我们设下一个局?”

墨翟想了想,点头道:“很有可能。项燕是楚地的名将,心思缜密,他知道自己败了,但不想让楚国就此灭亡,所以用自己的死,布下这盘棋,既激励了楚军,又给我们留下了悬念,让我们不得不分兵去查东海,分散我们的兵力。”

王翦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抚摸着无字碑。他知道,项燕的这盘棋,他必须接下 —— 不仅要灭楚,还要查清楚海的阴谋,查清楚昌平君和徐福的关系,否则就算灭了楚,大秦的隐患也还在。

就在这时,派去追查骊山朱砂失窃的亲兵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神色慌张地跑进帐来:“上将军!查到了!去年昌平君调走的骊山工匠,不仅在寿春铸造兵器,还偷偷运了一批骊山朱砂去东海的朐县,交给了徐福的人!”

王翦接过竹简,展开一看,上面的记载与他的猜测一致:昌平君以 “修缮楚地宗庙” 为名,调走骊山工匠,实则让他们在寿春铸造改良的连弩车,同时将骊山朱砂运往东海,与徐福合作,不知道在制造什么东西。

“徐福…… 昌平君…… 项燕……” 王翦的手指在竹简上敲击着,“他们三个,到底在谋划什么?”

墨翟凑过来,看着竹简上的记载,突然道:“上将军,你还记得陈城地道里的陶俑吗?那些陶俑的面容像你,而项燕又指向东海,徐福东渡带走了三千童男女,会不会…… 他们想在东海制造一支假的秦军,用来对抗我们?”

王翦的脸色凝重起来:“有这个可能。徐福懂炼丹术,又有骊山工匠,昌平君有项燕的旧部,他们若是联手,在东海制造出一支假秦军,再加上楚地的义士,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转身对亲兵道:“传我命令,王贲率五万大军继续追击楚军残兵,务必找到昌平君的下落;我带十万大军,亲自去东海郡朐县,查徐福的阴谋!”

亲兵领命而去,王翦望着东海的方向,心里清楚 —— 这场灭楚之战,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军事征伐,而是一场牵扯到朝堂、墨家、甚至东海的大阴谋,他必须步步小心,才能破解这场由项燕用生命布下的局。

【四: 残楚未熄——东海风起藏阴谋】

秦军分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楚地。在寿春的楚王旧宫里,昌平君正看着一份密报,脸色阴沉。密报上写着项燕自刎于蕲南,头颅掷成 “楚” 字,秦军分兵追击楚军残兵和前往东海。

“项燕还是败了……” 昌平君将密报扔在案上,语气里带着不甘,“我给他的援兵还在路上,他怎么就这么急着自刎?”

旁边的谋士躬身道:“君上,项燕此举也是无奈,秦军六十万大军合围,他不退无可退。不过他用头颅掷成‘楚’字,又在颅骨上刻《国殇》,已经激励了楚地的义士,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人起兵抗秦,我们的机会来了。”

昌平君点头,却没有放松:“王翦亲自去了东海,他肯定是发现了什么。徐福那边怎么样了?骊山朱砂和工匠都送到了吗?”

“已经送到了,徐福正在朐县的炼丹炉遗址里,用骊山朱砂和陨铁制造‘天火’,说是能烧毁秦军的战船。” 谋士回答,“不过徐福要的童男女还没凑齐,他说需要三千童男女的血,才能让‘天火’的威力最大化。”

“三千童男女……” 昌平君皱起眉头,“楚地现在战乱不断,哪里去凑这么多童男女?你去告诉徐福,就说我会想办法,让他先加快制造‘天火’,等我打败了王翦,再给他凑童男女。”

谋士领命而去,昌平君走到窗边,望着楚地方向的天空。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咸阳做质子,与嬴政一起读书,那时他还以为自己会一辈子留在咸阳,直到嬴政灭了楚国,杀了他的族人,他才不得不逃回楚地,举起抗秦的大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嬴政,王翦……” 昌平君的拳头握紧,“我不会让你们灭了楚国的,就算拼尽所有,也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东海郡朐县的炼丹炉遗址里,徐福正看着工匠们用骊山朱砂混合陨铁,制造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球状物体。那些物体外面裹着麻布,里面是朱砂和陨铁的混合物,只要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温度极高,能烧毁钢铁。

“君上的消息来了,让我们加快制造‘天火’,童男女的事他会解决。” 徐福的弟子走进来,递给徐福一份密报。

徐福接过密报,看都没看就扔在一边:“昌平君懂什么?没有童男女的血,‘天火’的威力只能发挥三成,根本烧不毁秦军的战船。”

弟子犹豫道:“那我们怎么办?难道要停下来等童男女?”

“不能停。” 徐福摇头,目光落在炼丹炉里的火焰上,“王翦很快就会到朐县,我们必须在他来之前,制造出足够的‘天火’。至于童男女,我已经让人去周围的村落抓了,虽然不够三千,凑个一千还是可以的,先用着,等昌平君的童男女到了,再改良。”

弟子点头而去,徐福走到炼丹炉前,看着里面的火焰,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根本不在乎昌平君的抗秦大业,也不在乎楚国的存亡,他想要的,是用骊山朱砂和陨铁制造出 “天火”,然后带着这些 “天火” 东渡,去蓬莱仙岛,做那里的王。

而此时的王翦,正率领十万大军向东海郡进发。队伍行至彭城时,他接到了王贲的密报:楚军残兵果然去了东海郡,与徐福的人汇合,正在朐县附近的村落里抓童男女。

“徐福果然在抓童男女……” 王翦将密报递给墨翟,“他想用童男女的血做什么?难道是为了增强‘天火’的威力?”

墨翟接过密报,沉思道:“很有可能。楚地的巫祝有用人血祭祀的习俗,徐福可能是结合了巫祝之术和墨家的机关术,用童男女的血激活朱砂和陨铁的威力,制造出威力更大的‘天火’。”

王翦的脸色更加凝重:“必须尽快赶到朐县,阻止徐福!若是让他制造出足够的‘天火’,我们的战船就危险了。”

他立刻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十万大军日夜兼程,朝着东海郡的方向前进。队伍路过泗水时,王翦看到河面上有几艘可疑的船,船上装满了童男女,被绳子绑着,哭声震天。

“拦住那些船!” 王翦下令。

秦军立刻驾着小船追上去,将可疑的船拦下。船上的人看到秦军,想要反抗,很快就被制服。王翦走上其中一艘船,看着被绑在船舱里的童男女,个个面黄肌瘦,眼里满是恐惧。

“你们是哪里来的?要把这些孩子送到哪里去?” 王翦问道。

船老大吓得瑟瑟发抖,哆哆嗦嗦地回答:“是…… 是徐福大人的命令,让我们把这些孩子送到朐县的炼丹炉遗址,说是要用来…… 用来祭祀。”

王翦没有再问,下令将所有童男女解救下来,送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将船老大和船员押起来,继续向朐县前进。他知道,徐福的阴谋已经开始,他必须尽快赶到朐县,阻止这场用童男女鲜血铺就的阴谋,也阻止项燕用生命布下的这盘棋,继续发酵下去。

夕阳西下,秦军的队伍在泗水岸边继续前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王翦骑在马上,望着东海的方向,心里清楚 —— 这场灭楚之战,即将迎来最关键的时刻,而东海的风,已经吹起了阴谋的序幕,他必须迎难而上,才能保住大秦的江山,也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本章通过项燕自刎的悲壮场景,串联起楚地反抗、东海阴谋、徐福异动三条线索,既以 “头颅成‘楚’”“颅骨刻诗” 强化历史悲壮感,又以 “陨铁指东海”“童男女献祭” 埋下深层悬念,为后续东海对决与灭楚终局铺垫张力。接下来可围绕 “徐福‘天火’的真实用途”“昌平君的最终部署” 展开剧情,你是否想侧重描写秦军东海破局的战术,或补充项燕旧部的反抗细节?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