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夏,秦淮风暖。
削藩大计兵不血刃地完成,新政的蓝图在朱棣的乾纲独断和陈兴的幕后推动下,开始缓缓转动。
户部、工部、礼部忙得脚不沾地,推行工商新政、筹建社学、督造宝船……
应天城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的躁动。
而这一切喧嚣的中心点之一——长兴侯陈兴,此刻却显得有些“悠闲”。
他挂着个“督造宝船、协理海事”的虚衔,实则是朱棣默许他暂时从朝堂倾轧的漩涡中心抽身。
享受一下难得的平静,同时也是对他这些年殚精竭虑的酬劳。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陈兴拒绝了车马仪仗,只带了两个精悍的亲随。
换了身不起眼的细棉布青衫,如同一个普通的富家员外,溜达着出了城,直奔龙江造船厂而去。
他此行的名义是“巡视宝船督造进度”。
但内心深处,是对那个即将创造历史传奇的名字——郑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好奇与敬意。
这个时代,宦官群体背负着沉重的负面标签。
然而,郑和,这位原名马和,被朱棣赐姓“郑”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统帅,将彻底打破这个魔咒!
他以七下西洋的壮举,将大明帝国的威仪与文明远播万里,成为后世无数宦官仰望却难以企及的巅峰!
他对帝王的忠诚与能力,达到了一个近乎“信任终极形态”的境界。
以至于后世常有人误解其与帝王的关系超越了单纯的君臣。
陈兴就是带着这种混合了历史崇拜、职业敬意和一丝八卦探究的心态,走向了那热火朝天的造船基地。
还未靠近,震耳欲聋的号子声、木材的敲击声、铁器的锻打声便如同滚滚浪潮般涌来。
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木屑和河水的腥气。巨大的船坞如同巨兽的巢穴,敞露在长江之畔。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几艘已具雏形的庞然大物——宝船。
龙骨如山脉般延伸,巨大的桅杆尚未竖起。
但仅凭那宽阔如广场的甲板基座和深陷的船舱轮廓,便能想象其乘风破浪时的雄伟!
数以千计的工匠如同蚂蚁般在船体上攀爬劳作,汗水在古铜色的肌肤上流淌,折射着太阳的光芒。
这是一幅充满了原始力量与宏大野心的画卷!
陈兴的目光迅速在人群中搜索,很快便锁定了一个身影。
那人并未参与具体的劳作,而是站在船坞旁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姿挺拔如松。
他穿着一身利落的深蓝色箭袖劲装,外罩一件无袖的皮质比甲,腰束革带,脚踏厚底快靴。
虽未着官服,但那股沉稳干练、指挥若定的气度,在喧嚣的工地上如同定海神针般醒目。
他肤色是长期风吹日晒的小麦色,面容轮廓分明,鼻梁高挺。
眼神锐利如鹰,正专注地审视着船体的每一处细节。
不时对身边拿着图纸的工头低声吩咐几句。
正是内官监太监、钦差总兵官、奉旨督造宝船并筹备下西洋的——郑和!
陈兴的心脏不争气地快跳了几下。这就是活生生的传奇啊!为什么对朱老四没这样?无它,认识太久去魅了。
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整理了一下衣衫,脸上挂起温和的笑容,朝着高台走去。
早有船厂的管事认出了这位低调的侯爷,连忙小跑着去通报。
郑和闻讯,立刻转过身,目光精准地落在走来的陈兴身上。
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快步走下高台,迎了上来。
“下官郑和,参见长兴侯!” 郑和抱拳行礼,声音洪亮清晰。
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
“郑公公不必多礼!” 陈兴连忙虚扶一把,笑容更加灿烂,“本侯奉陛下旨意,协理海事,特来船厂看看。
早就听闻公公督造有方,今日一见,这宝船气势恢宏,果然名不虚传!公公辛苦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在郑和脸上、身上多停留了几秒。那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探究。
甚至还有一丝……历史迷弟见到偶像的激动光芒?在旁人看来,这目光未免有些过于专注和……灼热了。
郑和是何等敏锐之人?他立刻察觉到了陈兴那异乎寻常的注视。
这位长兴侯爷,位高权重,深得帝后信任,更是靖难之役中运筹帷幄的关键人物,在朝野上下名声极佳。
可此刻他看自己的眼神……郑和心中猛地一凛!他久在宫廷,深知某些权贵显宦的特殊癖好。
宦官因其特殊身份,有时会成为某些有龙阳之好者的目标!
难道这位看起来温文尔雅、功勋卓着的长兴侯爷,竟也…?!
这个念头如同冰水浇头,让郑和瞬间头皮发麻,后背沁出一层冷汗!
他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身体微微绷紧,原本恭敬平视的目光瞬间低垂下去。
只敢盯着陈兴的靴尖,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极其僵硬,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和抗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