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从少爷到皇帝 > 第15章 新血与根基

从少爷到皇帝 第15章 新血与根基

作者:放牛的小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4: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石羊坡大捷的硝烟虽散,广元城内的忙碌却更胜战时。县衙大堂的军令一道道发出,驱动着这个新生的势力高速运转。

城西临时开辟的降兵营,三千余俘虏被分隔管理,军官与冥顽者被单独严加看管,气氛肃杀。

而大多数川籍卫所兵、乡勇及民夫,则被集中在更大的区域。

起初几日,是沉默的观望与深深的忐忑,然而,张家军的处置很快打破了他们的预期。

每日两餐,不再是稀得照影的米汤或发霉的糙饼,虽谈不上丰盛,却是实打实的、热气腾腾的糙米饭,配上几片咸菜,偶尔竟能见着油星!

对于这些常年被克扣粮饷、半饥半饱的底层士卒而言,这已是难得的“好伙食”。

负责看守的张家军老兵,言语间虽严厉,却并无肆意打骂侮辱,反倒偶尔会说上几句“只要安分守己,张家军不亏待肯卖力的汉子”之类的话,

真正的转变始于“谈心大会”。王自九亲自坐镇,挑选军中口齿伶俐、出身贫苦或曾饱受官府欺压的老兵担任“谈心者”。

没有高谈阔论,只有最朴素的道理和最血淋淋的现实:想想你们当兵吃粮,那点可怜的饷银,几时足额发过?层层盘剥,落到你们手里还剩几个大子儿?够养活爹娘妻儿吗?

看看你们身上的破衣烂甲!朝廷拨下的银子,都进了谁的腰包?当官的锦衣玉食,你们呢?一打仗就是送死,死了连口薄棺材都混不上!

赵德彪带着你们来打广元,为的什么?为了他们自己的前程!你们死了,他们升官发财!

再看看我们张家军!张将军带着我们,为的是什么?是为了一口饱饭,是为了一块不受贪官污吏盘剥、能安生过日子的地方!

即使是打仗,那也是赏罚分明,万一死了伤了,家里有抚恤!将军说话,算话!”

这些话语,配合着每日实实在在的热饭,如同水滴石穿,一点点渗透进这些俘虏麻木的心。

有人低头沉思,有人眼眶发红,更多的人开始窃窃私语,比较着过去与现在的不同。

尤其是那些川籍兵卒,思乡之情和对现状的不满被彻底点燃。

王自九看在眼里,过了几天,时机成熟,他宣布:张家军招募新兵,自愿报名,择优录取!条件只有一个,真心实意跟着张将军,打出一个朗朗乾坤,让爹娘妻儿能过上的好日子!

短暂的沉默后,报名处排起了长龙。求生、求变、以及对那“一口饱饭”和“按时发饷”承诺的渴望,驱使着他们做出选择。

经过严格的筛查——剔除老弱、有恶习者、明显心志不坚者,胜文最终挑选了五百名精壮、身家相对清白、眼神中带着渴望的汉子。

他们被迅速打散原有编制,十人一队,百人一哨,全部编入李铁柱麾下的步卒营,每队掺入三到五名忠诚可靠的张家军老兵作为骨干。

磨合训练立即开始,没有花哨的招式,只有最基础的队列、号令、长矛突刺、刀盾配合。

训练场上,新兵们咬着牙,在老兵的喝骂与示范下,努力适应着张家军截然不同的节奏与要求。

汗水浸透了简陋的号衣,但许多人眼中却闪烁着一种新生的光芒——他们不再是任人驱策、朝不保夕的炮灰,而是张家军的一员!

就在新兵营热火朝天训练的同时,一支支由张家军老兵和少量机灵新兵组成的十人小队,牵着驮马,载着简单的告示、少量盐巴(从缴获中挤出),在熟悉本地情况的向导带领下,走出了广元县城门,奔向各乡里。

他们来到集镇,敲响里正或乡老家的门;他们停在村口大树下,召集惶恐不安的村民。

“父老乡亲们!听着!”带队的什长或老兵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广元的天,变了!从今往后,广元县归张家军统领,不再是大明朝廷的地界了!”

人群一阵骚动,惊恐的低语声四起。

“别慌!”老兵抬手压下议论,“张将军有令:张家军只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不扰良善百姓!

石羊坡大战,朝廷的卫所的兵,已被我张家军杀得片甲不留!指挥使赵德彪授首,前知县周文博成了阶下囚!”

消息如同炸雷,在乡野间迅速传播。

朝廷大军败了?指挥使死了?知县被抓了?这简直难以置信!许多人脸上写满了震惊和茫然,世道真的变了?

“张家军不是流寇!”什长继续宣告,“将军有令:以往官府强加的苛捐杂税,一律废除!田地,该是谁的还是谁的!

只要安分守己,照常耕作、经商,张家军保你们平安!若有人敢趁乱欺凌乡里,或暗通官府,张家军的刀,认得他!”

为了安定人心,也为了彰显“新政”,小队会当场分发一小包盐巴给里正或村老,言明是张将军的“见面礼”,并张贴盖有张家军大印(临时赶制)的安民告示。

告示上除了宣告易主、废除苛税、保境安民的核心内容,末尾还加了一句:“广元新立,急需贤才。凡通晓文墨、算术、刑名、匠作之能者,可赴县衙应募,量才录用,不吝钱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从少爷到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盐巴虽少,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这份“实惠”比空口白话更有说服力。

告示上的内容,尤其是废除苛税和招贤令,像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无数面黄肌瘦、饱受盘剥的乡民心中,激起了难以言喻的波澜。

恐惧仍在,但一种微弱的、名为“希望”的东西,开始在广元乡野的角落里悄然滋生。

消息和告示,如同无形的网,迅速覆盖了广元县主要的乡里。

县衙后堂,气氛与前几日大不相同。钱万贯和孙福年脸上的惶恐不安褪去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如释重负又带点新奇的神情。

张行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县衙的簿册。

“钱大人,孙大人,”张行语气平和,“广元易帜,百废待兴。县衙原有胥吏,或死于兵乱,或闭门不出。

如今钱粮刑名、户籍田亩、公文往来,诸事繁杂,仅靠二位大人和几位留下的老吏,实难支撑。”

钱万贯连忙拱手:“将军所言极是!下官……咳,卑职与孙县丞这几日已是焦头烂额,许多积压公文,无人敢办,也无人能办。”他识趣地改了自称。

孙福年也点头附和:“正是如此。户房、刑房、工房、礼房、兵房、吏房,六房胥吏几乎空置,连抄写文书的人都难寻。长此以往,政令难以下达乡里,钱粮赋税更是无从谈起。”

他特意提了赋税,小心观察张行的反应。

张行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废除前明苛捐杂税,此令已出,断无更改。然,张家军要立足,要养兵,要抚民,亦需财用。

正当、合理之税赋,日后必行,但需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当务之急,是恢复县衙运转,令政令通达,民心稍安。

二位大人熟悉本地情形,可知广元及附近,可有赋闲在家的读书人?或精于账目、通晓律例、熟知农桑水利的能人?不拘出身,不论功名,唯才是举!”

钱万贯沉吟片刻:“禀将军,广元文风不算鼎盛,有功名者多已入职过官府,不过……通晓文墨、能写会算的童生、老吏,

或是一些家道中落、当过账房师爷的人,倒还有些。只是他们……”他犹豫道,“只是他们顾虑新朝……呃,新主,恐不敢轻易应事。”

“无妨。”张行断然道,“贴出招贤榜!就按安民告示上所写:凡通晓文墨、算术、刑名、匠作之能者,皆可赴县衙应募!

由二位大人会同……嗯,会同李玉横(以其文人身份)初步甄别。言明录用者,按能力定职,日支米三升,月给现银一两起!

有真才实学者,待遇从优!不究过往,唯才是举!”

“日支米三升,月给现银一两?”钱万贯和孙福年都吃了一惊。这待遇对于底层胥吏和落魄文人来说,绝对算得上优厚且稳定!

尤其是在这乱世,一份能养活家小的差事何其珍贵!

“钱万贯心头一松,脸上露出喜色,将军英明有此待遇,必能吸引不少人来!卑职立刻着手撰写榜文,遍贴城门、集市及主要乡镇!”

“好。”张行点头,“榜文需写明张家军求贤若渴之意,废除苛政之志,以及保境安民之责。

让百姓知道,这广元县衙,不再是敲骨吸髓之所,而是为民做事之地!吏员,便是这做事的手足!”

招贤榜很快由县衙仅存的几个书吏誊抄多份,盖上了醒目的张家军大印。

当这些榜文被张贴在广元城门、十字街口以及由下乡小队带到各乡里时,所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宣告易主的安民告示。

城门洞下,衣衫洗得发白的老童生,逐字逐句地读着榜文,手指微微颤抖。

茶肆角落,一个因主家败落而失业的账房先生,反复确认着“日支米三升,月给现银一两”的字样,眼中燃起希望。

乡间私塾里,教着几个蒙童的落第秀才,听着里正转述榜文内容,望着窗外萧索的田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一股暗流在广元县涌动,恐惧依旧,但生计的压力却更为现实。

张家军用一场大胜宣告了力量,用安民告示和废除苛税展现了姿态,如今又用实实在在的待遇,撬动着底层人才的心。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从少爷到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