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持续了几个月的伏季休渔期终于结束。憋足了一股劲的渔民们如同听到冲锋号的战士,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扬帆出海,向大海索取丰厚的回报。
山海屯的码头上,一派繁忙景象。渔民们忙着修补最后几处破损的渔网,给渔船发动机加满柴油,检查绳索缆桩,将淡水和食物搬上船舱。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柴油和海腥气混合的独特味道,夹杂着渔民们粗声大气的吆喝和笑骂,充满了勃勃生机。
“海龙号”经过休渔期的精心保养和维护,早已焕然一新。船身重新刷了防锈漆,甲板冲洗得干干净净,那台让无数人眼红的探鱼仪和单边带电台也擦拭得锃亮。张西龙、大壮和赵小山三人,正做着最后的出海准备。
“西龙哥,这次咱们往哪儿走?还去外三礁那边?”大壮一边将粗实的尼龙缆绳盘好,一边兴奋地问道。上次在外三礁附近虽然遭遇鲨群惊险万分,但最终的收获也让他们记忆犹新。
张西龙没有立刻回答,他站在船头,目光越过码头前平静的海湾,投向那片无垠的深蓝。他手里拿着一张比之前稍微详细了些的海图(托小王从县渔业局弄来的),上面用铅笔标注了一些新的信息和推测。
“外三礁可以去,但这次,我想再往外走走。”张西龙的手指在海图上划过,点向一个更远的、被称为“黑水洋”的海域标记,“电台里听说,今年黑水洋那边暖流势力强,可能带来了大群的鲅鱼和鳕鱼,甚至可能有大型的底层鱼群。”
“黑水洋?那可比外三礁还远一天的路程啊!”赵小山有些咋舌。黑水洋已经算是真正的远洋了,水深普遍超过百米,风浪更大,情况也更复杂。
“远不怕,只要能找到鱼群就值。”张西龙语气坚定,“咱们的‘海龙号’抗风浪能力强,补给也充足。关键是,”他指了指船舱里的探鱼仪,“咱们有这个‘眼睛’,不能总在近海跟别人挤。要想有大收获,就得敢往别人不敢去的地方闯!”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股舍我其谁的自信,感染了大壮和赵小山。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和跃跃欲试。
“听你的,西龙哥!你去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大壮瓮声瓮气地说道,用力拍了拍结实的胸膛。
出海的吉时选在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码头上已经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张家人都来送行,王梅红不住地往张西龙手里塞煮熟的鸡蛋和烙饼,嘴里反复叮嘱着“小心风浪,早点回来”。林爱凤挺着大肚子,站在稍远些的地方,眼神里满是牵挂,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丈夫。
张西龙走到妻子身边,轻轻摸了摸她隆起的腹部,低声道:“放心,这次不去太久,一定赶在孩子出生前回来。在家照顾好自己。”
林爱凤点点头,柔声道:“嗯,我和孩子等你。海上……一切小心。”
“哎。”张西龙应了一声,用力握了握她的手,转身毅然登上了“海龙号”。
“解缆!启航!”随着张西龙一声令下,粗重的缆绳被收回,柴油机发出沉闷有力的轰鸣,螺旋桨搅动着海水,“海龙号”缓缓驶离码头,劈开黎明前深蓝色的海面,向着远洋进发。
岸上,送行的人群和灯火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下。四周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大海和头顶浩瀚的星空。海风带着彻骨的凉意吹来,却吹不散三人心中火热的期待。
航行是漫长而枯燥的。张西龙亲自掌舵,根据海图和罗经调整着航向。大壮和赵小山则轮流负责了望和检查机器设备。探鱼仪的屏幕始终亮着,发出单调的滴滴声,搜索着水下可能存在的生命信号。
第一天,除了偶尔掠过屏幕的一些零星小鱼信号,并无太大发现。第二天下午,当“海龙号”真正驶入黑水洋海域时,海水的颜色明显变成了深邃的墨蓝色,海浪也变得更大更绵长,船体随着涌浪起伏颠簸。
“注意!进入黑水洋了!都打起精神来!”张西龙提醒道。他更加专注地观察着探鱼仪的屏幕,不时调整着探测深度和灵敏度。
突然,一直平静的屏幕上,在代表海底的上方几十米处,出现了一片密集而厚实的亮黄色光带!那光带范围极广,几乎占据了小半个屏幕,而且还在缓慢移动!
“大鱼群!是大型集群鱼类!”张西龙精神一振,立刻喊道,“减速!准备拖网!”
大壮和赵小山瞬间行动起来。大壮冲向船尾,熟练地检查着巨大的拖网网具和钢索;赵小山则协助张西龙调整船速和方向,试图判断鱼群的移动轨迹和最佳下网点。
“看这信号强度和深度,像是鲅鱼群或者大型的鳕鱼群!”张西龙根据经验判断,“用大目拖网,网口尽量张大!”
“明白!”大壮高声回应,和赵小山一起,用力将沉重的拖网通过船尾的滑轮缓缓放入海中。巨大的网口在海水中张开,如同一个无形的巨兽,跟随着“海龙号”向前移动,吞噬着路径上的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请大家收藏:()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下网完毕,“海龙号”保持着稳定的低速,拖着巨网在预判的鱼群前进路线上航行。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是紧张的等待。三人轮流守在探鱼仪前,密切关注着鱼群的动向和网具的情况。海风呼啸,浪花不时拍打着船舷,发出哗哗的声响。
约莫两个小时后,张西龙注意到探鱼仪上那片密集的光带明显变得稀疏了不少,而船速也感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阻力。
“起网!”他果断下令。
最耗费体力的起网工作开始了。船尾的绞车发出沉重的轰鸣,粗大的钢缆被一圈圈收回,带动着水下的巨网缓缓升起。大壮和赵小山穿着厚重的胶皮裤和水靴,站在船尾甲板上,紧盯着海面,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随着钢缆不断收回,海面下开始出现翻滚的水花和阵阵骚动。终于,巨大的网囊破水而出!里面银光闪烁,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挣扎的海鱼!那数量之多,体积之大,远超以往任何一次!
“我的娘诶!这么多!”大壮看着那沉甸甸、几乎要将网囊撑破的渔获,激动得满脸通红。
赵小山也兴奋地直搓手:“西龙哥!咱们捞着了大货了!”
网囊被吊机缓缓吊起,移至甲板上空。打开底部的活扣,如同打开了一个巨大的银色宝库!成千上万条体型修长、背部蓝黑、腹部银白的鲅鱼(学名蓝点马鲛)如同瀑布般倾泻在甲板上,铺了厚厚一层!其中还混杂着一些体型更大、头大口阔的鳕鱼,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深海杂鱼。这些鱼在海水的压力下存活得很好,在甲板上噼里啪啦地跳跃挣扎,银鳞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几乎晃花了人眼。
“快!赶紧分拣!把值钱的鲅鱼和鳕鱼挑出来,用冰镇好!杂鱼和小鱼扔回海里!”张西龙虽然同样激动,但头脑依旧清醒,立刻指挥着后续工作。
三人顾不上疲惫,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分拣工作中。锋利的鱼刀上下翻飞,将价值最高的鲅鱼和鳕鱼挑出,开膛破肚,用准备好的碎冰块一层层覆盖保鲜。那些不值钱的杂鱼和小鱼则被重新抛回大海,既是遵循可持续捕捞的理念(虽然这年头还没这说法,但老渔民都懂不能竭泽而渔),也是为了减轻负载。
这一网收获惊人,初步估算,光是鲅鱼就有四五千斤,鳕鱼也有一千多斤!几乎将“海龙号”的鱼舱填满了一大半!
“发财了!西龙哥!这一趟就够本了!”大壮看着满舱的渔获,咧着嘴傻笑。
赵小山也累得瘫坐在甲板上,脸上却满是丰收的喜悦。
张西龙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海水,看着满舱的银色,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船鱼的收获,更是对他眼光、胆识和技术的肯定。拥有“海龙号”和探鱼仪,就意味着他拥有了走向更远、更深海域,获取更大财富的钥匙!
然而,大海的馈赠从来都不是无偿的。就在他们清理完甲板,准备稍作休整,寻找下一个目标时,一直还算晴朗的天空,悄然发生了变化。远处的天际线上,浓重的乌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积起来,海风也变得更加急促和凛冽。
一直在船头了望的赵小山突然指着远方,声音带着一丝不安:“西龙哥!你看那边!天好像……有点不对头!”
张西龙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心里猛地一沉。那片乌云的形态和移动速度,让他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立刻冲进船舱,打开单边带电台,试图收听最新的天气预警。
电台里传来一阵嘈杂的电流声,夹杂着断断续续的其他渔船的呼叫:
“……风向突变……浪高……”
“……收到……紧急……台风……”
台风?!
张西龙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休渔期刚过,按理说不是台风频繁的季节,但大海的脾气,谁又能说得准?
他看了一眼舱外迅速阴沉下来的天空和已经开始翻涌的白头浪,果断下令:
“收工!立刻返航!全速前进!”
“海龙号”满载着丰收的喜悦,也承载着突如其来的危机,调转船头,开始与时间赛跑,与即将到来的风暴赛跑。
而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比鲨群更加凶险、更加无情的考验。
喜欢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请大家收藏:()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