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凌默本人从未官方组建或认可任何后援团,
但他那庞大而忠诚的粉丝群体早已自发地形成了组织严密、行动力极强的民间后援会体系。
这些后援会通常以省份、城市或大型平台为单位,
拥有自己的管理组、设计组、应援策划组和财务组。
而其中最令人咋舌的是,这些后援会中隐藏着不少“土豪”粉丝,
他们往往一掷千金,将大型应援活动的费用基本包圆,只为给凌默撑起最强的排面。
此刻,在世纪莲花体育场外人山人海的海洋中,
这些有组织的粉丝后援团自成体系,成为了最引人注目、也最秩序井然的几道靓丽风景线。
“江浙沪应援团”:
人数众多,装备堪称顶级。
他们统一穿着设计精美的应援T恤,外面套着质量上乘的应援风衣。
人手一个昂贵的官方荧光棒不说,还自制了巨大的、做工精细的省份灯牌——
“江浙沪默粉,永相随!”
字体在阳光下都闪着光。
他们甚至自带了几台便携式音响,循环播放凌默的歌曲,并组织小范围合唱,气势十足。
“华北钢铁默团”:
来自京畿重地,风格大气磅礴。
他们拉起了巨大的红色横幅:
“凌默一出,谁与争锋!”。
成员们举着清一色的红色灯牌,汇聚在一起如同一片燃烧的火焰,格外醒目。
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极强,排队整齐,口号响亮。
“川渝辣妹默宝团”:
以年轻活泼的女孩为主力军。
她们的应援物充满了巧思和可爱元素,除了常见的灯牌,
还有熊猫造型的发箍上面写着“默默”、辣椒形状的荧光棒。
她们热情似火,笑声不断,活跃地与其他省份的粉丝交换应援物,成为现场的气氛组担当。
“粤港湾区默声同盟”:
透着低调的奢华。
他们的应援服是定制款的 Polo 衫,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懂行的人知道价格不菲。
他们的灯牌不大,但用的是最高级的LED材料,亮度极高,显示着“湾区之光,默耀星辰”。
他们甚至还请了专业的摄影师团队,在现场捕捉精彩瞬间。
而这还仅仅是场馆外的冰山一角。
在众多训练有素的粉丝团体中,高校应援团以其独特的书卷气与蓬勃朝气,构筑起一道智性追星的靓丽风景线。
金陵女子学院应援团
作为凌默曾亲临举办古典诗词讲座并因之创作出风靡全国的《青花瓷》的学府,
金陵女子学院的学子们此番前来,堪称一场朝圣之旅。
她们的人数极为可观,几乎组织了一支小型队伍远道而来。
她们统一身着青花瓷色调的改良旗袍式应援服,
天青色的面料上点缀着白色的缠枝莲纹,衣袂飘飘,
行动间宛若移动的青花瓷瓶,将古典优雅刻入骨髓。
人手一把定制的油纸伞,伞面或是凌默的剪影,或是《青花瓷》中的经典词句,
在阳光下撑开,便是一片流动的江南水墨画。
她们手持的灯牌也别具一格,不是简单的名字,
而是“金陵才女,瓷心默许”或“一曲青花,默守金陵”这类文雅的对句。
更有甚者,几位擅长书法的同学在现场铺开宣纸,研墨挥毫,
写下对凌默的祝福与对诗词的热爱,引来众人围观。
她们没有选择喧嚣的音响,
而是由一位同学轻抚古筝,弹奏着《青花瓷》的旋律,
其他成员则轻声跟唱,
清雅悠扬的乐声与歌声在嘈杂的环境中开辟出一方宁静而高级的天地,
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赞叹。
江城大学应援团
作为凌默“梦开始的地方”
——他首次公开讲座的所在地,江城大学的学子们占据地主之利,更怀揣着一份“初代粉丝”的骄傲与深情。
他们的应援服上印着醒目的“初心之地,默启华章”,
彰显着与凌默特殊的缘分。
对于他们而言,凌默不仅是偶像,更是家乡的骄傲、江城的文化名片。
除了统一的灯牌和荧光棒,他们制作了精细的凌默在江大讲座的珍贵照片展板,展示了那段“青葱岁月”。
队伍前列,由几位身高腿长的男生扛着一面巨大的校旗和凌默画像旗,在人群中猎猎作响,气势非凡。
他们充分发挥了本地作战的优势,不仅提前踩点,熟悉每一个入口和最佳排队位置,
还主动协助现场工作人员和交警维持秩序,引导其他迷茫的粉丝,
展现了顶尖学子的高素质与责任感。
他们的口号也格外响亮:
“江城大学,永远支持凌默!”
声音中饱含着与有荣焉的自豪。
这些高校应援团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粉丝群体的文化层次和公众观感。
他们用才华、秩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证明,追逐凌默,不仅仅是追逐一位明星,更是奔赴一场文化与精神的盛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请大家收藏:()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