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 第667章 叛军对长安城内人们的攻心之计

值房内光线更加昏暗,只有王维案前的一盏灯亮着,将他和丁娘、王准、杨暄和李屿五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巨大而诡秘。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凝重而疲惫的面容。

空气中只剩下压抑的呼吸声和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他们围拢在沙盘和地图前,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耳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长安城的生死存亡。

他们讨论的是最核心、最隐秘、也最危险的行动:如何甄别、监控、甚至清除城内可能存在的叛军内应,特别是那些根深蒂固、能量巨大的世家门阀(七宗五姓等)。

裴徽树敌众多,这些敌人很可能在叛军兵临城下时选择背叛。

不良府及其掌控的长安地下世界三大帮派煊赫门、天羽帮、朝天阁此刻成为王维手中一把看不见的利刃。

在明面上的金吾卫、武侯维持秩序的同时,这些地头蛇凭借其无孔不入的网络,能更快地发现可疑人员、刺探隐秘消息、监控重点目标(如某些世家府邸的异常动向)、甚至执行一些官府不便直接出手的“特殊任务”(如秘密抓捕、审讯、甚至“消失”)。

他们的全力运转,是王维在明面铁腕之外,构筑的一张针对“内鬼”的无形暗网。

这既是长安防御体系中最脆弱也最致命的一环,必须严防死守。

随着一道道加盖了尚书省大印、以左相陈希烈名义(王维实际代行)发出的紧急敕令如同雪片般飞出值房,整个庞大的大唐帝国中央官僚机器,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被强行按下了最高效却也最悲壮的运转按钮。

尚书省各司曹的值房内,灯火通明,通宵达旦。

官吏们奔跑穿梭,脚步声、呼喊声、急促的誊抄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病态而高速的节奏。

人人面色凝重,眼窝深陷,恐惧、责任、以及对未知命运的茫然交织在脸上。

空气中弥漫着墨汁、汗水和浓茶的味道。

不时有信使带着一身尘土冲入,带来城头最新的伤亡数字或叛军动向,引发一阵短暂的骚动和更紧张的忙碌。

驱动这台机器的,是王维那冷酷无情的命令所带来的高压(想想那几个被拖出去的同僚的下场),是长安城破后玉石俱焚的恐惧,或许也残存着一些士大夫忠君报国的本能。

尽管效率远非平日可比,命令在传递过程中难免有折扣、拖延甚至阳奉阴违(尤其触动权贵利益的征丁令),但在王维以杀立威的高压态势和不良人暗中的监督下,这台机器终究是沉重而勉强地运转了起来。

户部仓场的小吏在尘土飞扬的仓廪间拼命点验。

兵部的官员拿着名单,硬着头皮敲开一座座深宅大院的门;

刑部和大理寺的差役骑着快马,将宵禁提前的告示贴满大街小巷;

金吾卫的士兵绷紧了神经,在空旷的街道上巡逻,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

长安,这座曾经繁华鼎盛的世界之都,在王维这位“诗佛”化身“铁血尚书”的指挥下,正以一种悲壮而决绝的姿态,准备迎接叛军最后的猛攻。

每一个齿轮的转动,都伴随着这座古老城市沉重的喘息和最后的挣扎。

……

……

在城头,叛军的进攻愈发猛烈。

经过一番激战,他们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先头部队终于冲到了护城河边。

他们开始疯狂地填埋壕沟,架设云梯,准备对城墙发起最后的攻击。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战鼓声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仿佛要将城墙撕裂。

这声音如同实质的巨锤一般,不断地撞击着城墙,让人不禁为之颤抖。

“稳住!听我号令!”郭千里的声音在这嘈杂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沙哑,他的喉咙已经因为长时间的嘶吼而几乎失去了声音,但他的身影却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稳地矗立在城墙上。

他深吸一口气,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的焦糊味、烟尘和浓烈的血腥味,这些污浊的气息灼烧着他的喉咙和肺叶,让他感到一阵刺痛。

然而,他并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猛地举起手中的红色令旗,用尽全身的力气,声嘶力竭地喊道:“弓弩手——预备——!”

随着他的命令,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弓弩手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熟练地张开弓弦,弩臂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箭簇在昏黄的光线下闪烁着死亡的寒光,宛如死神的镰刀,随时准备收割敌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滚木礌石也被民夫和士兵们合力抬到了垛口的边缘。

这些巨大的石块和木头,是他们最后的防线,也是给敌人最致命的打击。

而在城墙的一角,几口装满了恶臭“金汁”(滚烫的粪水混合着毒物)的大锅正在烈火上翻滚沸腾,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浓烈气味。

每一个守军的心脏都像是被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的肌肉紧绷,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这一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瞪大了眼睛,紧盯着城墙下汹涌而来的敌军,等待着那石破天惊的一刻的到来。

长安城,这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屹立在大唐的版图之上。

它不仅是大唐帝国的心脏,更是数百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无尽的荣耀与辉煌。

然而,今天,这座坚不可摧的巨城,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毁灭狂潮。

城外,叛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他们的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这座城市吞噬。

郭千里站在城墙上,他的目光如炬,紧盯着城下的叛军。

他手中紧握着令旗,仿佛那是他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武器。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将令旗狠狠地劈下!

“放——!”

随着这声怒吼,城墙上的弓弦同时发出嗡嗡的巨响,如同雷霆万钧,震耳欲聋。

刹那间,遮天蔽日的箭矢如同死亡的飞蝗一般,带着尖锐的破空声,如狂风暴雨般呼啸着扑向城下的叛军。

这些箭矢密集得如同蝗虫过境,让人无处可逃。

它们无情地穿透了叛军的皮甲,带出一朵朵猩红的血花。

叛军们惊恐地尖叫着,试图躲避这致命的攻击,但箭矢的速度太快,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紧接着,滚木礌石如同一座座小山般轰然砸落。

它们带着沉闷的风雷之声,狠狠地撞击在城下的地面上,溅起一片尘土飞扬。

滚木礌石所到之处,叛军们的头颅被砸碎,脑浆四溅,惨不忍睹。

最后,滚烫恶臭的金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

这金汁是由熔化的金属和各种污秽之物混合而成,温度极高,一旦接触到人体,便会瞬间将皮肉烧焦。

金汁浇在叛军身上,发出“嗤嗤”的恐怖声响,仿佛是地狱的火焰在燃烧。

叛军们的皮肉在瞬间焦烂脱落,露出里面的白骨,恶臭混合着皮肉烧焦的焦糊味弥漫开来,让人作呕。

城下顿时响起一片骇人的、撕心裂肺的惨嚎。

叛军们痛苦地挣扎着,有的被箭矢射中,有的被滚木礌石砸中,还有的被金汁烫伤。

他们的惨叫声响彻云霄,仿佛是来自地狱的恶鬼在哀嚎。

这一场面,简直就是人间炼狱,让人不忍直视。

一架刚刚搭上城墙的云梯,在十几名守军的合力作用下,被长叉和钩镰枪死死地顶住。

这些守军们用尽全身力气,将云梯向后推去,他们的手掌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通红,上面沾满了血丝和泥垢。

在无数双这样的手掌疯狂推搡下,云梯终于不堪重负,连同上面攀爬的叛军士兵一起,发出一声惨叫,向后翻倒。

这声惨叫仿佛是死亡的号角,在空气中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云梯砸进了下面密集的人群中,引起了一阵更大的混乱和伤亡。

叛军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他们原本凶猛的冲锋势头,就像撞上礁石的巨浪一样,被守军们硬生生地遏制住了。

城头上,守军们暂时松了一口气,响起了一阵劫后余生般的、夹杂着咳嗽和呕吐的粗重喘息。

士兵们有的露出了快意的狞笑,仿佛在嘲笑叛军的不自量力;有的则脸色发白,扶着垛口干呕,显然是被刚才的一幕吓得不轻。

然而,在每个人的眼神深处,那短暂的庆幸瞬间就被更深的忧虑所取代。

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叛军的攻击绝不会就此停止。

郭千里抹了一把溅到脸上的血和汗,胸膛剧烈起伏着,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郭千里站在城头,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城外。

他看到叛军的先锋部队虽然遭受挫折而暂时后退,但那如黑色海洋般无边无际的敌军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在更远处重新集结,严阵以待。

在叛军的后方,更多的云梯和更庞大的攻城器械,如冲车和投石机,正缓缓地被推向他们的阵营。

这些攻城器械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透露出一种令人胆寒的杀意。

将领们的呼喝声和督战队的刀光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场面充满了肃杀之气,仿佛一场可怕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城头上的每一个守军,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初上战场的小卒,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还是刚刚被征召入伍的民夫,都深深地明白这短暂的喘息是多么来之不易。

这是用无数同袍和敌人的生命换来的,代价巨大且极其短暂。

叛军的兵力远远超过他们,而且这些叛军将士都是身经百战、悍不畏死之徒。

无论是单兵的战斗力,还是整体的厮杀经验,以及因连战连胜而积累的凶戾士气,都远非长安城内这些久疏战阵的守军和临时拼凑的队伍所能比拟。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焦臭味和绝望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若不是“裴郡王三天必至”这唯一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般在每个人心中顽强地燃烧着,支撑着那濒临崩溃的意志,这看似坚固的城防,恐怕早已在恐惧和绝望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郭千里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他的视线死死地盯着叛军后方那杆高高飘扬的、属于安庆绪的帅旗,仿佛要将那面旗帜看穿。

他的声音嘶哑而低沉,就像是被风沙侵蚀过一般,听起来让人倍感凄凉。

这声音既像是说给他自己听,又仿佛是说给这座孤城听:“三天……一定要守住三天……”

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刀,由于过度用力,他的指节已经发白,并且微微颤抖着。

这把刀在他手中,仿佛是他最后的依靠,也是他坚守这座城池的信念所在。

在郭千里的身后,长安城静静地矗立着。

夕阳如血,将整个城市染成了一片猩红,与叛军点起的篝火相互映照,使得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显得格外孤寂而悲壮。

……

……

在叛军大营的中军帅帐里,安庆绪身披金漆山文甲,端坐在象征其新晋“大燕皇帝”身份的鎏金交椅上。

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他一般。

没错,安庆绪已经在十数天前在攻破潼关之后便登基为帝,自称为“大燕皇帝”。

然而,这座长安城却成为了他登上皇位后的第一道难关,也是他实现野心的最大阻碍。

帐内的气氛异常压抑,仿佛被一股沉重的阴霾所笼罩。

四周静谧得让人感到有些窒息,只有那从远处传来的攻城受挫的隐约惨嚎声,以及己方收兵的号角声,在这片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安庆绪站在巨大的长安城防图前,凝视着那错综复杂的线条和标记。

然而,此刻这张图在他眼中,却宛如一块烧红的烙铁,散发着灼人的热量,让他坐立难安。

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那些令人痛心的消息:他们的大本营已经丢失,河北和中原的诸地也相继沦陷。

而更为沉重的打击是,大燕国的京都洛阳竟然也失陷了,就连他在心底深处一直想要弄死的父亲——大燕国的开国皇帝,也死在了裴徽的手中。

这些事情如同一把把利刃,无情地刺穿了他的心脏,对他麾下的人马的军心士气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若不是他及时攻下了潼关,杀入这片更为富饶的关中地区,恐怕麾下的人马早已军心涣散,不堪一击了。

正因如此,他刚刚登基为帝不久,便急需攻陷长安这座辉煌的帝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凝聚军心,巩固他那摇摇欲坠的权位。

当他收到大唐皇帝李隆基和宰相杨国忠提前逃走的消息时,心中原本充满了狂喜。

他认为长安城内必定已经陷入一片混乱,只需稍作攻打,这座坚城便会不攻自破。

然而,就在刚才的那场激烈攻城战中,安庆绪惊愕地发现,长安的抵抗竟然如此顽强,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自从洛阳失守、安禄山被杀以来,从洛阳城中侥幸逃脱的大燕国宰相高尚,整个人都消瘦了十几斤。

如今的他,身形变得瘦削无比,但那双眼眸却如同毒蛇一般,阴鸷而狠毒。

高尚静静地站在那里,手中捻着几缕稀疏的胡须,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开口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沉寂:“陛下,请息怒。那郭千里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

“长安城城墙高耸,护城河深不见底,守军们凭借着坚城的优势,初战受挫也是在所难免的。”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每一个字都被刻意拉长,带着一种让人感到极其不舒服的滑腻感。

田乾真作为此次攻城之战的副将,也被安庆绪任命为大燕国的大将军。

此时的他,刚刚亲手处决了几名临阵退缩、畏惧战斗的军官和士兵,他的盔甲上还沾染着尘土和几点暗红的血迹,显得有些狰狞可怖。

田乾真抱拳,瓮声瓮气地说道:“陛下!末将恳请陛下准许末将再次率军攻城!那郭千里手下的那点残兵败将,还有那些临时被拉上城头充数的民夫,又能有多少力气呢?”

“末将亲自带领陷阵营上阵,一个时辰之内,必定在城头为陛下打开缺口!”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然而,在他的眼眸深处,却燃烧着一股嗜血的**,显然对刚才的失利仍然耿耿于怀。

安庆绪猛地一拍扶手,只听得“砰”的一声,扶手上面镶嵌的宝石都被震得嗡嗡作响。

他怒目圆睁,对着田将军咆哮道:“再攻?你还想再攻?再攻的结果难道不是再败吗?田将军,你要知道,陷阵营可是朕的精锐之师,不是用来填壕沟的炮灰!”

安庆绪的心情异常烦躁,他霍然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那猩红的披风如同火焰一般,随着他的走动带起一阵狂风。

“该死的裴徽!”安庆绪咬牙切齿地低吼着,仿佛这个名字是一根毒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

正是这个横空出世的民间皇子,一路势如破竹,不仅收复了大片失地,更是亲手斩杀了他的父亲安禄山,这一举动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裴徽的援军就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让安庆绪如芒在背,坐立难安。

“斥候是否已经探明情况?”安庆绪满脸狐疑地问道,他实在想不明白,“除了郭子仪率领两万人马攻打潼关,以及冯进军在后方攻占我们的城池之外,裴徽最多不过只有五千军队,他究竟有什么能耐来救援长安呢?”

高尚闻言,立刻接口道:“回陛下,斥候刚刚回报,裴徽确实已经离开了洛阳,并且率领着五千精兵,选择走秦岭山路,绕过潼关,成功进入了关中地区。然而,关于这五千人马目前的具体位置,我们的探子尚未能完全打探清楚。”

高尚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根据我们对长安城附近三百里范围内的严密探查,可以确定的是,除了那天工之城有数千军队驻守之外,根本就没有发现裴徽的强军踪迹。”

说到这里,高尚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他继续说道:“所以,依微臣之见,这所谓的‘三天’,恐怕只是郭千里那家伙用来吊着城中军民最后一口气的谎言罢了!毕竟,这是他们目前唯一的希望所在,同时也是他们最大的弱点。”

说到这里,高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他慢慢地向前迈了一步,靠近安庆绪,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强攻虽然猛烈,但会对我们自身造成很大的损失。”

“郭千里之所以能够坚守长安,无非是依靠两点:一是长安这座坚固的城池,二是那‘裴徽三日必至’的渺茫希望。”

“对于前者,我们需要用强大的力量去攻破;而对于后者,我们可以采取攻心的策略!”

安庆绪听到这里,停下了脚步,他的目光如鹰般锐利,紧紧地盯着高尚,似乎在思考他所说的话。

过了一会儿,安庆绪开口问道:“攻心?你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吗?”

……

……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