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 > 第33章 再起炉灶的想法

“只要整合这些工人,”罗明心中盘算,“组建一支精干、高效、技术过硬的劳务队伍,依托一建(或通达)的资质去承接分包,哪怕只是最基础的清包工(包人工不包料),也绝对是躺着赚钱的买卖!”他太清楚这个行业的利润点了。管理得当,一支优秀的劳务队伍,利润率会相当可观,而且风险相对可控。

赚钱劳务公司的三要素:

这个念头一旦清晰,罗明立刻开始理性地拆解问题。一个能赚钱、有竞争力的劳务公司,核心需要三个支柱:

1.足够多且优质的建筑工人(熟练、资深):这是核心资产,是生产力的源泉。没有工人,一切都是空谈。

2.娴熟的现场管理:如何科学组织工人?如何保障进度、质量、安全?如何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这决定了劳务队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

3.能接到工程的人脉:再好的队伍,没有项目做,也是无米之炊。需要可靠的渠道,能持续拿到分包任务。

罗明迅速将自己的资源和条件与这三个要素进行匹配:

工人→一建马上要砍掉的‘包袱’!这正是刘建国急于剥离的群体!数量庞大,其中不乏像王德发这样的真正“宝藏”。如果能抓住一建“减负”的时机,将这批工人尤其是其中的骨干力量吸纳过来,就解决了最核心、也最困难的“人”的问题。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刘建国弃之如敝履,他却视若珍宝。

现场管理→自己可以暂时挑起来!罗明有这个自信。他前世做项目经理,对项目运作、工序搭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核算都了如指掌。他提出的那些效率提升方案(精细化分包、流水作业、即时激励等),完全可以直接应用于劳务队的管理。他有技术,懂管理,更能服众(尤其是在工人中积累的声望)。短期内,他可以亲自担任这个劳务队的“总工”兼“大管家”,把管理框架搭建起来。

人脉→关键缺口!这是目前最大的短板。去哪里接工程?谁能把分包合同交给他这个新成立的劳务队?没有可靠的人脉资源,前面两点都是空中楼阁。

张波的身影:

就在这个人脉的困局上,一个身影清晰地浮现在罗明的脑海——张波!

通达建筑的老板!刘建国的小舅子!也是罗明前世和今生的贵人!

这个认知让罗明的心跳陡然加速。

张波,正是那个连接着刘建国“整合力量”计划和外部市场的关键节点!

也可以消弭刘建国带来的反噬。

刘建国的“整合”:刘建国所谓的“整合一建基础力量”,最终很可能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如剥离、转制、划转)注入到张波的通达建筑,或者由通达控股的新实体,以增强通达的实力,为后续承接刘建国可能运作来的新项目做准备。张波是刘建国计划中不可或缺的执行者和受益者。

张波的需求:张波的通达建筑,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其短板是什么?正是刘建国想甩掉的“包袱”——大量稳定、优质的熟练工人和核心骨干!

通达公司要快速扩张,最缺的就是稳定可靠、技术过硬的人力资源。

而一建即将剥离的这批工人,尤其是骨干,正是通达梦寐以求的“及时雨”!

同时,张波必然拥有罗明所缺乏的——广泛的市场人脉和承接工程的能力!

通达能在市场上立足并发展,张波本人或其团队必然有着强大的接活能力。

罗明的价值:罗明有什么?他有能力识别、凝聚、管理这批即将被剥离的工人!他懂技术、懂管理,能把这盘散沙迅速组织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如果由罗明出面去组织、管理这批工人,其效率和稳定性,远胜于张波自己从头去招募、整合一群陌生人。

合作的可能性?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冒险的合作模式在罗明脑中逐渐成型:

罗明负责“聚人”和“管人”:利用他在工人中的声望和对项目的了解,在一建启动“剥离”程序时,主动接触、甄选、吸纳核心骨干(如王德发)和可靠的熟练工,组建一支精干的劳务队伍。他负责日常的现场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人员调配和思想工作。

张波负责“接活”和“资质”:**利用通达的建筑资质(或通过挂靠更高资质)以及张波的市场人脉,承接工程(可以是常青花园后续被分包出来的部分,也可以是其他项目),然后将劳务分包给罗明组建的这支队伍。张波提供合同保障、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前期垫付部分生活费、工具费)、以及与总包单位(可能是一建或其他公司)的协调。

利益分配:双方可以按比例分成。罗明依靠管理能力和工人信任获得管理费和分成,张波依靠资质和人脉获得分包利润和管理费。

风险与机遇:

这个构想充满诱惑,但也布满荆棘:

刘建国的态度:刘建国会如何看待这种合作?这算不算挖了他“整合”的墙角?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他“整合”计划中默许甚至乐见其成的一部分(由张波控制核心劳务)?罗明需要试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波的诚信:张波是纯粹的商人。

合作初期可能倚重罗明,一旦队伍稳定、模式成熟,他是否会过河拆桥,踢开罗明自己接手?罗明必须争取足够的话语权和制衡手段(比如核心骨干的忠诚度)。

工人的意愿:工人是否愿意跟着罗明走?离开相对稳定的国企(尽管即将被剥离),投入充满不确定性的私人劳务队?这需要罗明去做工作,展示前景和保障。

管理挑战:从技术负责人转型为劳务包工头/管理者,角色完全不同,挑战巨大。劳资纠纷、安全事故、进度压力……都是悬在头上的剑。

然而,机遇同样巨大:

抓住核心资源: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抢先整合一批宝贵的熟练工人和骨干。

实现自身价值:摆脱在国企体制内的束缚和倾轧,真正按照自己的理念去管理、去创造价值。

可能的财务回报:如果管理得当,收益将远超在一建做技术负责人。

罗明走到工地边缘,望着眼前钢筋水泥的丛林和穿梭忙碌的身影。王德发正指挥着几个青工绑扎钢筋,动作一丝不苟;李强推着砂浆车,额头上汗水涔涔;陈水生蹲在墙角,默默地吃着午饭……

“价值……”罗明低声重复着,眼神中重新燃起火焰,那不再是之前为理想燃烧的热忱,而是一种更为冷静、务实,甚至带着点狠劲的决断之火。

“张波……”他念着这个名字,一个计划开始在他心中迅速成型。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