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清瑶眉头并未舒展:“刘总,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时间不等人啊!集团只给了我们一个季度的时间窗口来扭转局面!他这样慢慢摸下去,摸清楚了,时间也耗光了!我们等得起,集团等不起啊!而且,他这样‘不作为’,下面的人更会觉得新来的生产队长也不过如此,肖荣那帮人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她的焦虑溢于言表。财务的压力、集团的压力,都让她无法像庞英宇那样作壁上观。
“清瑶说得对,时间紧迫。”刘建国点点头,承认这个现实,“所以,我们也不能让他一直这么‘静观其变’下去。适当的压力,还是要给的。”
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权衡:“明天,我会让秘书联系他,让他回公司一趟,做个阶段性的口头汇报。不要求长篇大论,就说说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初步想法。重点是,下一步打算怎么做?时间表有没有?”
刘建国看向窦清瑶:“清瑶,你到时候也一起听听。从财务和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看他的思路是否可行,需要哪些支持。”这是要把窦清瑶拉进来,既是施压,也是提供支持。
他又看向庞英宇:“庞处长,物资设备这块,是保障进度的关键。罗明如果提出设备需求,特别是需要优先调配的,只要合理,你这边要开绿灯。文件我签过字了,优先级是明确的。”这是在提前铺路,确保罗明一旦行动,资源能跟上。
庞英宇耸耸肩:“没问题,刘总。只要手续齐全,计划合理,我这边保证不拖后腿。我也很想看看,这位‘静观其变’的罗队长,能开出什么药方来治常青花园的顽疾。”
“嗯。”刘建国最后总结道,“给他一点压力,但也给他必要的支持空间。我相信,他这一周的‘静’,是在寻找一个既能破局、又能相对稳妥的切入点。很可能,会从安全和质量这些硬性指标入手,这是他的职责,也是我们给他的底线和红线。动这里,名正言顺,阻力相对小一些,见效也可能更快。”
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果他连这个切入点都找不到,或者找到了却不敢动、动不了……那才是真正的问题。到时候,我们再调整策略也不迟。”
窦清瑶听到“安全和质量”这个可能的切入点,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这确实是比较稳妥的突破口,而且一旦抓出典型,也能迅速体现管理力度,给集团一个初步交代。
“好的刘总,我明白了。明天听他汇报。”窦清瑶点头应下。
庞英宇也笑了笑:“行,那我就等着看好戏……哦不,是看成效了。”
小会结束。
窦清瑶带着稍减的焦虑和新的期待离开。庞英宇依旧是一副看戏的姿态。
刘建国独自留在办公室,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他刚才在部下面前表现得沉稳自信,但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罗明的“静”,是一种策略,但也是一种冒险。时间确实紧迫,集团和公司内部的质疑声不会停止。他需要罗明尽快拿出动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的动作,来证明他这把“刀”的锋芒,也来堵住悠悠众口。
“罗明啊罗明,”刘建国低声自语,“火候我给你把控着,资源我给你备着,压力我也替你扛一部分。这第一刀,你可得给我扎准了,扎狠了!常青花园这潭死水能不能搅活,就看你这‘静’之后的第一‘动’了。别让我失望,也别让那些等着看你笑话的人……得意太久。”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秘书的内线:“小马,联系一下常青花园项目部的罗明副经理,让他明天上午十点,回公司向我做阶段性工作汇报。”
......
次日上午十点,罗明准时出现在刘建国办公室门口。
他依旧是那身略显朴素的夹克,但眼神比一周前更加沉静锐利,手里拿着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和一个新整理的文件袋。
秘书小马示意他直接进去。
推开门,刘建国坐在大班台后,财务处长窦清瑶则坐在旁边的沙发上。两人的目光同时投向罗明。
“刘总,窦处长。”罗明微微颔首致意。
“罗明来了,坐。”刘建国指了指窦清瑶对面的椅子,“清瑶处长对项目资金和进度也很关心,一起听听。”
“罗经理,辛苦了。”窦清瑶公式化地点点头,目光带着审视。
罗明坐下,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文件袋打开,拿出一份打印好的、简明扼要的汇报提纲和几张关键的数据对比表,分别递给刘建国和窦清瑶。
“刘总,窦处长,过去一周,我主要在常青花园项目部熟悉情况,深入现场巡查,与部分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进行了交流。现将初步了解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向两位领导做简要汇报。”罗明的声音平稳有力,直奔主题。
“首先,是关于项目进度滞后的直接原因,除部分客观协调因素外,主要体现为‘三低一高’。”罗明指着提纲上的条目,并示意两人看数据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